自然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806
颗粒名称: 自然观测
分类号: P4;P5;P9
页数: 3
页码: 263-26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4年九江市的气象、水文、地震测报和地质勘查情况。气象部门在全市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局的战略,取得了良好成绩。水文部门加强了对防灾减灾和为“三农”服务的工作,提供了准确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并实施了人工增雨抗旱减灾等工作。地震测报部门及时应对1月26日发生的4.1级地震,开展了应急预案,稳定了民心。地质勘查单位在九江市开展了资源勘查工作,发现了一些有潜力的矿点和矿产地。
关键词: 九江市 自然观测 气象

内容

气象
  【概况】 2004年,全市气象部门贯彻执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个理念,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局“三大战略”,加快建设步伐,狠抓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再获佳绩。
  【防灾减灾和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 2004年九江气候持续异常,全市气象部门将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做好防灾减灾和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发挥作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决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4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均提前作出准确预报,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气象呈阅件》13期220份,《气象情况反映》50期3300份,《防灾减灾简讯》6期120多份。“云娜”台风影响九江期间,全市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从容应对,周密部署,趋利避害,使“云娜”不但没给全市带来严重灾害,反而为全市解除旱情带来充沛雨量。人工增雨抗旱减灾作业时间、领域和效益均实现新突破。由于冬旱连春旱,九江市首次在春季实施人工增雨保春耕生产作业;在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汛后期全市实施规模性人工增雨水库蓄水作业;3月9日,市气象局、星子县气象局在星子县内实施人工增雨森林灭火作业,取得良好效果。全市气象部门为“三农”工作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服务。编写棉花等经济作物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对全市棉花播种面积、品种选配与布局提出科学决策建议;对水稻种植面积、长势进行动态监测,适时发布产量预报;与植保部门联合,制作发布“气象与病虫害”预测及对策建议;依托农经网,提供农经信息分析预测与决策服务,制作分析预测材料20余份,发布农经信息10000余条。
  【拓展领域和科技兴气象战略】 湖口县气象局建成以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对土壤肥力、稻田小气候、水稻生长发育和品质等项目的监测和服务。各地与当地安全监督部门合作,加强防雷安全和气球施放安全检查与督查。庐山气象局完成主要旅游景点的防雷安全设施的安装,制定与国标接轨的雷电灾害预警发布方案。与广电部门合作,开展台风、暴雨、高温、寒潮、雷雨、大风、冰雹、雪灾、大雾、道路结冰十类四级突发性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基本建立全市气象预警短信服务系统。市气象局牵头组织召开市主要涉灾单位开展自然灾害综合会商预测会议,与有关涉农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科研开发进一步加强。市气象台《庐山旅游旺季雷暴灾害概念模型及其预报方法研究》争取到江西省气象局科研经费的支持,被市科委审批立项;市气象台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申报的《九江市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科研项目在市科委立项,并被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市气象局有2篇科技论文参加中国气象局主办的全国气象部门论文交流,有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发表,还有部分农业气象方面的论证和区划文章在江西省气象局主编的《农业气候区划论证成果汇编》刊载。
  【人才强局和气象现代化建设】 2004年全市气象部门以“人才战略强化年”活动为总抓手,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在引进人才和在职职工岗位培训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出台《九江市气象局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性分配办法(试行)》及《九江市气象部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细则》等。举办各种培训班4期,组织参加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的远程教育培训,送培研究生1人,送培本科生10人,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2004年气象部门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九江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完成站址“三通一平”工作;环鄱阳湖区域中度预警系统7个雨量站及九江、修水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完成省——市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建设,对省——市宽带通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各台站自动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自动站软件安装进一步完善,业务运行正常并在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刘相弟)
  水文
  【概况】 九江市水文局下辖10个水文站、2个水位站、87个雨量站,站、点分布在修河两岸、博阳河流域、鄱阳湖畔和长江沿线,形成全市范围的水文网络。2004年九江水文工作在省水利厅、省水文局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实施“立足水文保防汛,跳出水文求发展”的方略,较好地完成本年度的工作。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为适应全省站网调整的新形势和当地防汛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九江市水文局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将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又受水利工程影响的杨树坪水文站外迁至渣津镇建站;高质量建成永修水文站测流缆道,通过试测达到预期目的;将永修水位站升级为水文站,该站在监测修水水系入湖水量以及防汛和水资源评价工作方面提供实测依据;在星子观口水文站恢复测流工作,完善其站院设施,成为景区新的景观;地处都昌山区的彭冲涧水文站站房得到彻底改造。
  九江市水文局下属所有缆道站全部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测流,大部分站安装市水文局自行设计研制的控制设备和自编软件,该测流系统在全国水文测站处于领先水平。
  2004年,九江市水文局全面完成上年度的资料整编、入库工作和本年度的资料审查、录入工作,水文数据库质量检查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并编印《九江市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完成《九江市测站编码调查》。
  【水文服务优质高效】 2004年3月18日,市水文局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呈报“九江市2004年雨情、水情展望”,提出防汛重点应放在山塘水库及局部山洪灾害的防治上。
  进入主汛期,市水文局加强对全市22座中型水库的雨、水情监测,并首次在《水情信息》中对中型水库的安全度汛进行了蓄水分析,供领导决策时使用。及时给出差在外的市领导发送手机短消息,报告重要雨、水情信息。市水文局在6月23日的市防总紧急防汛会商调度会上再次指出:防汛重点是山塘水库及局部地区山洪的发生,同时后汛期要密切关注台风的影响,雨季结束要到7月15日左右,伏秋旱不明显。7月28日、9月16日长江出现两次比较明显的洪水过程,市水文局预测长江九江站在8月4日、9月23日将出现18.00米和17.20米的洪峰水位,与实况吻合,预见期在7天以上。
  8月13日开始,台风“云娜”夹带狂风暴雨侵袭九江市,永修、瑞昌、武宁、德安等地48小时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其中永修水文站达348毫米,为全省之最。为掌握更详细的降水分布情况,市水文局通过多种途径与各报汛站取得联系,及时将收集到的雨情报告省、市防总。
  1~9月共收发、转发水情电报7762余份,收发蒸发量报88份,发布《水情信息》15期,发布《旱情公报》5期,发布水情预报10余站次,确保各种水情情报信息在规定的20分钟内快速入省公报站信息网,情报错情率进一步减少。
  市水文局与九江市防汛抗旱办公室协作完成省防办下达的《九江市城市防洪》的编写上报任务,并参加全省汇总。市水文局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参加“江西省鄱阳湖区防汛通信预警预报系统”第一期工程初级培训班的学习。
  2月,市水文局获得《国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国家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单位。市水文局选派5名技术人员参加水利部组织的培训。
  4月、9月,市水文两次配合省人事厅、省水利厅开展“修水源头科学考察”,于9月拿出专题报告,初步确定修水县白岭镇黄龙山顶丘池塘(地名)为修河源头。
  继续开展九江市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旬报的编制工作,每月的上旬、下旬在《中国水利报》、《九江日报》上公布。增加彭泽马当(长江九江段)为省界水质站。
  3月,九江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水质实验室经过专家现场评审,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国家级)。为全市首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获此证书的单位。
  配合市计委、市环保局对九江石化总厂、市区老鹳塘入湖出湖水量进行48小时不间断监测,所提交的报告为核定排污水量提供科学依据。
  7月,九江市水文局被江西省水利厅授予“全省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局长邓镇华作为全省水文行业的惟一代表在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九江水情分中心立项】 2004年3月,九江市政府将九江水情分中心建设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列入“十大民心工程”。九江市水文局编写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九江水情分中心初步设计报告》,待市政府和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审定。
  【科技创新】 2004年,市水文局与江苏无锡中良电子设备厂合作研制出HCS-2000A水文缆道测流自动控制系统。其性能和技术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在云南、江苏、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十多个省的数十个水文站推广使用,不仅提高所在站的现代化水平,而且提高江西水文、九江水文的知名度。市水文局还攻克缆道取沙难题,其成果已在湖南、广西等地推广应用。
  (曹正池)
  地震测报
  【概况】 九江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政府、江西省地震局的领导下,在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2004年有新进展,全市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2004年,九江及邻区共发生地震28次,最大震级是1月26日03时23分德安至瑞昌间的4.1级地震。该次地震的应急处理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1·26地震监测】 2004年1月26日03时23分(农历正月初五),在德安县吴山乡与瑞昌市九源管理区之间(北纬29.5度、东经115.6度)发生4.1级地震。该次地震有感范围2800平方千米,地震时,少数人在睡梦中惊醒,感到床铺摇晃,听到门窗、楼板、屋顶、屋架作响,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九江市较大的一次地震事件。地震发生后,接到省局震情通报,九江地震台工作人员迅速集合到台站,召开会议研究,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地开展震后应急工作。
  凌晨5时左右,九江震情调查组赶到瑞昌市政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进行宏观震中实地调查。江西省地震局震情调查组及时赶到德安,在德安设立临时指挥部,并派出现场震情跟踪监测流动台,进行震情监视。经过调查和紧急会商,九江地震台向市政府提出“此次地震不会引发更大的破坏性地震,也不会产生较大的余震”的震情会商意见,安定民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此次地震事件应急处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省长黄智权、副省长胡振鹏在上报的“‘1·26’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报告”上分别做出“省地震局工作良好”、“此次地震发生时正逢春节假期,九江市各级政府和省地震系统反应及时,措施得力”的批示。市长蔡晓明、副市长张华听汇报后,也及时做出工作指示。
  【震灾预防措施】 2004年6月1日,九江市政府确定将防震减灾工程列入“九江市五十(务实)崛起行动十大民心工程”项目,并确定建立“九江赣北地震监测中心”,市政府、省地震局注入资金,中心大楼于12月28日开工建设。
  九江市地震办组织人员对《九江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九府发〔2001〕9号)进行研究修改,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各县(市、区)政府也在制定完善本级地震应急预案。
  江西省“十五”期间重点项目“江西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全面展开,九江市地震办开展数据库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并按时上报省地震局。
  2004年,九江地震台使用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数据实时传送给省地震局。地震台所撰《2005年度九江及邻区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获江西省地震局评比优秀第二名;专题报告获评比优秀奖。市地震办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深入社区,采用座谈会、讲座、播放录像片、架流动展版、散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取得较好效果。
  2004年,九江市政府对地震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加大,除资金投入外,还为地震办增加两名事业编制。绝大多数县(市、区)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防震减灾管理部门(地震局、办挂牌在科技局),确定人员。九江市防震减灾工作网络初步得到恢复。
  (曾庆平)
  地质勘查
  【地质勘查单位】 2004年驻九江市的地质勘查单位有4个部门7个单位,即:江西省地矿局5个——赣西北地质大队、九一六地质大队、水文地质工程大队九江队、地质环境总站九江站、物化探大队七0四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1个——二六七地质大队;江西省有色地勘局1个——冶金五队,共有地勘职工4000余人。2004年在九江市境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有省地矿局的赣西北大队、九一六大队、水文地质大队、物化探大队、江西地质调查院、赣西地质调查队、省有色地勘局的江西金地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省核工业地质局的二六七地质大队9个单位。
  【勘查登记项目】 2004年全市共设有探矿权41个。申请登记的地质勘查项目中勘探项目2个,详查项目4个,普查项目35个。其中属于国有投资人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有:赣西北地质队的14个,九一六地质队的17个,江西地调院的1个,核工业二六七大队1个;地方投资人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有:星子县温泉开发区管委会的1个;商业勘查投资人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有:修水县通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个,修水县赣宁实业有限公司1个,修水县地源矿业有限公司2个,江西地王矿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个,德安县京龙矿业有限公司1个,瑞昌市金锋集团1个。全市勘查面积381.18平方千米,勘查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锑、钒、萤石、地热11种矿产。
  【地质矿产勘查成果】 2004年全市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新发现一批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或找矿前景的矿点或矿产地。但仅有赣西北地质大队的“修水县岭下湾金矿区金(锑)矿普查”探矿权提交勘查成果。全市对一些已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山进行矿产资源储量复查,并对矿山变更矿区范围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有关规定,共评审备案矿产资源储量报告53份。其中黑色金属矿产3个,贵金属矿产2个,能源矿产12个,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个,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9个。
  (匡杰)
  (本栏编辑 郭国胜)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九江年鉴.2005》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农业·水利、工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类目,全面记载了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国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