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644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4年,九江水利系统继续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和实践。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成效,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胜利。水利建设方面,除险加固工程顺利进行,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小水电建设迅猛发展。水利管理方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推进农村水利改革。水土保持方面,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和采砂管理工作。
关键词: 九江市 水利经济

内容

综述
  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探索和实践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全市各项水利工作迈出新步伐,水利活力进一步增强。
  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前期风调雨顺,长江九江站出现最高洪水位18.10米,后期发生干旱。全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新思路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中心和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围绕“水库保安、山洪灾害防御和在建工程的防洪安全”三个重点,实现洪涝灾害面前未死一人、未垮一坝、未溃一堤和抗旱夺丰收的防汛抗旱目标,取得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胜利。
  水利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启动并进展顺利。全市共开工119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湖塘、幸福、横港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先后完工并通过投入使用前验收,35座小(二)型水库完成除险保安;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取得进展;鄱阳湖区治理二期4个单项防洪工程完成初步验收;平退圩堤巩固工程255座圩堤全面完成平退任务。二是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秋冬,全市贯彻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开展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联产承包制以来的水利建设的新热潮。全市共完成土石方1224.13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1337处,新增蓄水能力1028.0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12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0.26万公顷。同时,人饮解困、水土保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水电等取得新成绩。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和监测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万公顷,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4万人。柘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都昌张岭灌区节水示范项目、武宁黄沙岭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农村小水电发展迅速,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30142千瓦。
  水利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水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和执法行为,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加强对城市新区、开发区、交通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继续加强以长江河道采砂专项执法整顿、鄱阳湖及五河采砂治理整顿为重点的水行政执法,实现江西长江河道采砂率先解禁,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权拍卖,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使长江、鄱阳湖河道采砂逐步进入依法、科学、有序轨道。二是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力度加大,取水许可制度得到全面加强,年审率达100%。水资源监测工作进展顺利,重点加强对退水水质及饮水水质环境监测,定期向社会发布水质旬报。开展水资源论证制度,水功能区确界立碑的准备工作和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三是水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水利建设管理,严格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四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清查;加强水利项目计划和资金管理,组织开展部分在建水利工程财务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建设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有效。
  农村水利改革稳步推进 全市各地创新思路,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经营制度和激励机制,推进小型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一事一议”办水利,加快以小水库、小山塘等为重点的“七小”工程整治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动员、民资唱戏、外资加力的多渠道、多主体投资投劳的水利建设新路子,推动农村小型水利的发展。
  防汛抗旱
  【汛情】 2004年,全市汛期总体平稳,修河等主要河流湖泊未发生大洪水,但先后发生8次强降雨过程,7月28日长江九江站出现最高洪水位18.10米,7月29日鄱阳湖星子站出现最高洪水位17.44米,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6.354千公顷,成灾面积14.15千公顷,绝收面积0.25千公顷,损坏堤防17处,倒塌房屋0.0162万间,受灾人口23.39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1亿元。
  【防汛行动】 2004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全市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三大重点两个确保”(即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中心,突出抓好水库保安、山洪灾害防御和未完全治理流域的防洪安全三个重点,标准内洪水确保防洪工程安全,超标准洪水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要求,科学调度,狠抓落实,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方面实践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全市防汛指挥长会议、市防汛指挥部成员会议,多次进行汛期会商,分析研究,安排部署;市县多次组织防汛抗旱大检查,未雨绸缪,充分准备;制定全市65座重点工程度汛方案和修订九江市城区防洪预案,落实工程安全度汛应急措施。合理提高云山、幸福、横港、湖塘、盘溪5座水库汛限水位,增加库容2000万方,为后期抗旱、发电发挥作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2004年防汛抗旱工作督查的通知》,中型水库和万亩以上圩堤防汛责任人在4月28日的《九江日报》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筹备各类防汛物资,全市所有水工程都组建抢险队伍、巡逻队,并且对所有抢险队伍进行演练。市防指组建成立九江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抢险队伍。
  【旱情】 7月~8月上旬和9月下旬~11月上旬,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全市出现两次较严重的旱情,因旱农作物受灾面积101.296千公顷,水田受旱缺水面积56.82千公顷,旱地受旱面积31.07千公顷;32.32万人、9.4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抗旱行动】 进入6月下旬后,针对上半年降雨偏少,全市主要降雨过程基本结束,可能出现伏旱和秋旱的情况,迅速部署,决定各类水库提前5~7天进入后汛期管理,在确保水库安全的情况下,适时拦蓄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管理。并在确保涵闸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开闸引外江、外湖水,增加抗旱水源。沿江沿湖地区的28座涵闸适时开闸引水,共引水4310.1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18万公顷。在做好蓄水、拦水和引水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加强计划用水、科学用水的调度工作。一是正确处理抗旱与发电、灌溉与养殖节水的关系,在确保抗旱需要的前提下,兼顾利用;二是先用远水,后用近水,先用活水,后用存水;三是严格管水、用水,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四是突出用水重点,首先确保人畜饮水,其次是城市及工业生产用水,再次是经济作物、农作物用水。由于防汛抗旱抓得早、抓得实,措施得力,顺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确保”目标,为农业生产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水电
  【规划计划】 为使前期工作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市、县水利部门狠抓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编制完成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5年实施规划计划,完成年度国家、省补助项目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九江市水利工程结合血防建设中长期规划(2004-2015年)》和瑞昌市、九江县血防流域规划、彭泽县湖区血防规划,《全市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应急规划》、《全市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报告》、《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近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九江市血吸虫疫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期可行性报告》等工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04年是全市全面启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第一年,各地加快建设管理力度。列入中央第一期规划的湖塘、幸福、横港3座中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码头水库完成第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列入中央第二期规划云山、马迹岭、石咀和高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初步设计和14座重点小(一)型水库安全鉴定完成,其中石嘴水库除险加固国家下达补助资金1185万元;编报完成前期工作的省补助项目16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有13座水库下达省级补助资金1409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63.6万元。年度开工的115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12月底有35座完工。
  【城市防洪工程】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人水和谐的城市水利。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八里湖大堤、白水湖泵站、李家山泵站、荷花塘泵站、官牌夹泵站地下顶管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进展,完成投资876.9万元。瑞昌市城市防洪工程长河泵站、城防堤堤身通过单位工程使用验收;武宁、修水城市防洪工程进展顺利。
  【堤防工程】 鄱阳湖区治理二期4个单项防洪工程的双钟、郭东、南康、矶山、永北5座圩堤整治通过省级竣工初验;平退圩堤巩固工程255座圩堤全面完成平退任务;永修修河、德安博阳河河道疏浚完成省级验收。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 2004年全市农村大规模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呈现出良好势态。截至12月底,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070处,投入工日350.09万个,出动机械台班5.64万个,累计完成土石方1224.13万立方米,疏浚河道52.65千米,修复水毁工程1337处,清淤渠道580.07千米,池塘清淤1558口,新建小水库148座,塘坝110处,水池水窖261口,新增蓄水能力1028.0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12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0.26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81平方千米,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97万人。
  【人饮解困工程】 2001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04年底,全市完成工程建设投资4235.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691.7万元,建成供水工程6864座,解决12个县(市、区)17.0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农村小水电】 2004年全市小水电建设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众多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争相进入农村水电市场,形成多元化水电投资格局和新一轮水电建设高潮。截至2004年底,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57万千瓦,首次突破10万千瓦大关,当年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30142千瓦,为新增装机容量最多的一年。
  水土保持
  【概况】 围绕生态系统恢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水土保持系统建设,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继续进行以“长治”农发水保项目区修水、德安和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为重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13万公顷,其中,坡改梯18.33公顷,种植水保林0.1万公顷,发展经济林0.05万公顷,封禁治理0.45万公顷,保土耕作0.06万公顷。九江市在抓预防监督、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推进水土保持监督规范化建设,配合省人大、市人大组织“2004年环保赣江行”和《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加强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督、检查,督促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呈现治理多元化、项目建设规范化、质量和效益同步的局面。水政水资源
  【水政】 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培训和规范化管理。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开展水行政法规和收费项目的清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行政许可实施一个窗口对外制度”。在全市开展专题执法调研,研究加强水行政执法对策措施。
  【水资源管理】 2004年,完成《九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水资源公报》、《水资源信息处理管理》、《水质旬报》的编制、发布工作。按时完成取水许可年度审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项目的许可审查、审批及退水水质环境监测等工作,开展水功能区确界立碑的准备工作,完成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定位和示意图绘制工作,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二阶段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采砂管理】 加强以长江河道采砂专项执法整顿、鄱阳湖采砂治理整顿为重点的水行政执法,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在有效禁采的基础上做好开禁准备工作,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权拍卖,规范采砂许可行为,实现江西在长江全流域率先解禁。沿江采砂管理的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经费、专门装备得到落实,市及沿江各县均建立长江采砂管理专门的执法队伍,建立执法基地,配备执法装备,并在市县河道采砂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实行行政区划与责任管理,集中停靠封存各地吸砂船,从源头上治理和减少非法采砂行为;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对重点水域、重点河段实施有重点的打击。长江河道、鄱阳湖采砂逐步进入依法、科学、有序轨道。
  (黄涛)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九江年鉴.2005》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农业·水利、工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类目,全面记载了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范乐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