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2030
颗粒名称: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本文讲述九江市在2005年加强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环境监测站完成了各类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完成了“九江市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总量分配研究”课题。环境监察部门处理了大量环境投诉案件,提高了处理率和结案率,并加强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在工业污染控制方面,九江市实施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程,对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并完成了九江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同时,九江市还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
关键词: 九江市 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

内容

环境监测
  【监测成果】 2005年,九江市环境监测站配合管理部门完成城区大气、水质(包括饮用水源)、噪声、酸雨、降尘、餐饮油烟、土壤、生物、汽车尾气、室内空气等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全市各企业的污染源监督监测,排污收费核定监测,污染纠纷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和企业“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等,共获得监测数据176579个。
  【科研工作】 2005年发表论文18篇,完成九江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九江市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总量分配研究”,此课题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课题总体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政府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刘堪红)
  环境监察
  【12369环保举报热线】 2005年初,成立12369环保投诉中心,完善12369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12369环保投诉热线24小时、365天时刻畅通。要求中心人员对每起投诉都做到热情接待、依法办理、定时回复、限期办结,并要求做好每起投诉的登记和汇总工作,每月上报《投诉热线月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全年共接到环境污投诉1549起。其中,水污染104起,噪声污染643起,大气污染785起,固体废弃物污染8起,热污染7起,辐射污染2起。环境监察支队在工作中以“不为事小而不为,不为事难而不为,不为事怨而不为”的思想准则高效率、快节奏处理每件投诉案件,处理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98%。
  【排污收费】 2005年,共征收排污费182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排污费1654万元,市属医院、大专院校、三产业的排污费175万元,征收单位433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征收任务,比2004年增加629万元,递增52%,征收户数增加300多家。
  【环境稽查】 稽查污染型新、扩、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排污申报情况和限期治理完成情况,各县(市、区)排污单位排污费的缴纳情况等。其中,排污费征收稽查,对所属的14个县(市、区)开展次数不等的稽查工作,对重点项目反复多次稽查。
  【油烟综合整治】 2005年的油烟整治工作围绕惠民实事及“漂漂亮亮过新年”的市容整治而开展,制定整改方案、实施细则,成立现场场指挥中心,明确责任目标,一丝不苟工作,整治最后阶段的强制收缴,每晚收缴30车40车不合格餐饮用具,成效显著,树立政府和环保形象。全市完成油烟整治餐饮单位1452家,取缔560家无法整治小餐馆。城区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特别是背街小巷、居民社区的环境状况有明显改观,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多年来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的赵家花园、梅绽坡、兴达巷、湖滨小区等地段油烟污染问题,通过整治得到彻底根除,市容环境卫生有较大的改观。
  【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 2005年是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1333人次,检查各类企业533家。对于应取缔、关闭、停产的违法排污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闭、停产。查处14家国家、省挂牌的违法排污企业,关闭6家污染型企业以及布局不合理的企业,限期治理2家。编印环保专项整治工作简报20期。
  【建立环境应急预案】 结合九江市的实际情况,负责制订《九江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陈俊红)
  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控制】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556.04万吨,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6250.61万吨,排放达标率82.72%;工业废气排放量6089727万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22467.99吨,排放达标率70.2%,粉尘排放量4578.82吨,排放达标率72.1%,二氧化硫排放量68525.4吨,排放达标率86.4%;工业固废产生量370.49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为174.43万吨,综合利用率42.17%。
  工业源污染全面达标工程。九江市在2005年加快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初步建立九江市污染源项目数据库,督促电厂三期6#炉脱硫工程的建设,完成该脱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程。对工业污染源实行规范化整治和安装在线监控装置,是对污染源科学化、定量化、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九江市环保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到2005年全市环保“十项惠民工程”之中,对34家重点排污企业下达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的要求,有3家企业完成。
  完成九江市水环境容量核定。2005年,历时两年的九江市水环境容量核算完成,该核算成果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为九江市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供依据。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2005年,九江市继续加强对剧毒危险化学品处理处置工作,对一批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为有效实现九江石化总厂的废油泥和全市废矿物油的综合利用,对全市现有的7家“三废”处理厂进行清理整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2004年九江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该考核从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进行评分,上报《九江市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情况》、《2004年九江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填报说明》、《2004年九江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分析报告》、《2005年九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等材料。
  【城区噪声监控】 2005年,九江市环保局投资80多万元在九江火车站、新桥头、大中大、农工商超市、十里转盘、九瑞大道和长江大道交汇处安装6块噪声监测电子显示屏,初步建成噪声监测显示系统,实时有效反应交通噪声现状,起到警示作用,使环保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交通噪声问题,同时市民可以直观了解各种行为产生的噪声污染,参与对交通噪声的监控和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2005年8月19日,九江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通过省环保局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只需连接九江市环保局网站就可以了解到当天的空气质量。目前九江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由5个监测子站和1个中心监测站组成。5个监测子站分别建在白水湖、柴桑小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大、林科所,中心监测站设在市环保局。
  【环保专项整治】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2005年全市挂牌督办14家,对10家超标排污的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并多次到现场执法检查,对“十五小”企业进行关停取缔,对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要求补办,督促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落实治理任务。
  地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九江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九江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完成九江地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调查工作,要求各县区完成地表水水源保护地的综合整治规划,大部分县区上报了保护区的整治规划方案。
  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把2005年7月列为“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月”,成立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小组,主要针对污染严重的公交车、公交巴士及出租车进行整治。治理后,市区在用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95.6%。
  【医疗废水专项整治】 完成对永修县人民医院、星子县人民医院医疗废水的治理,并进行验收。
  (胡亮)
  生态保护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5年九江市完成修河源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建有国家级鄱阳湖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修河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5年,由省政协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为指导单位的“内陆湖泊暨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九江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参加。与会专家围绕内陆湖泊暨鄱阳湖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
  【生态功能示范区】 2005年,九江市继续加大生态示范县的建设,共青城通过国家对生态示范区的复检,修水县完成《江西省修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截至2005年底,建成共青城、武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在建国家级生态试点示范县3个(彭泽县、星子县和修水县)。
  【自然生态保护】 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建成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共36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7个、县级23个,总面积1751.69平方千米,占九江市国土面积的9.3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处于江西省领先地位。
  九江市环保局配合省环境保护局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继续加快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的建设,《九江市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通过江西省建设厅、南昌大学、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论证。
  【城市生态】 继续加大城市生态建设,利用现有城市内部的水体与地形,与外围生态景观控制区相结合,形成内外交融的城市绿地网络。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浔阳区白水湖街道庐峰花园社区被评为国家绿色社区,德安县曾家洼社区和九江县九一六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
  【农村生态】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将农村生态环保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开展100个示范村镇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
  (胡亮)
  2005年度九江市环境状况公告
  一、空气环境质量
  2005年九江市区空气质量较好,全年365中有349天空气质量为优良(API指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5.6%,优良天数比2004年增加20天,有16天为轻微污染,空气污染的基本特征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
  1.工业废气排放
  2005年九江市煤炭消耗523.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614.9亿标立方米,较2004年减少21.6%,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85万吨,烟尘排放量2.25万吨,粉尘排放量0.46万吨,分别较2004年减少7.4%.和35.2%。
  2.环境空气质量
  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72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19.1%,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91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1%;降尘年平均值为6.76吨/平方公里·月,比2004年上升12.5%。全市降水pH值平均值为5.17,酸雨(pH≤5.6)频率为43.1%,均较2004年有所好转。
  二、水环境质量
  1.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4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557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961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排放量为4.48万吨(生活污水中排放量为3.92万吨),氨氮排放量为3222吨(生活污水中排放量为3045吨)。
  2.水环境质量
  市域地表水中,长江和修河水质较好,能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市区饮用水源在长江九江段,参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龙开河水质较差,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特别是枯水期几乎成为排污沟;市区各湖泊均呈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以赛城湖水质最好,甘棠湖经综合整治后,水质有所好转,其综合污染指数由2000年的18.03下降到10.67。
  三、声环境质量
  2005年九江市区域环境质量噪声平均值54.7分贝,比2004年下降了2.6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Ⅱ类区的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69.8分贝,比2004年降低1.1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Ⅳ类区标准(70分贝)。2005年九江市市区声环境质量较2004年有所改善,主要是加强了市容整治和环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