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180
颗粒名称: 防汛抗旱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2
页码: 183-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20年,九江市全年降水总体偏少,局部地区降水强度大。全市1-9月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偏少20%,4-9月平均降水量757毫米,偏少1/4。7月份高温少雨,平均降水量偏少4成,局部地区更突出旱情。江河湖水位普遍偏低,长江一度倒灌鄱阳湖。全市出现旱灾和洪涝灾害,农作物受旱面积94万公顷,受灾人口7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关键词: 九江市 降水 旱情

内容

【雨情】 全市降水总体偏少,局地降水强度大。1~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03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二成。其中1~3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79毫米,与历年同期持平,汛期(4~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75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4。4~6月,全市降水持续偏少,多数地区偏少3~5成。进入7月份,全市持续高温少雨,平均降水量为93.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成,都昌县尤为突出,全县平均降水量仅为27.8毫米,偏少8成,全市各地相继出现旱情。据统计,1~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94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近3成,为1954年以来降水偏少年份的第三位。其中庐山、都昌较历史同期偏少4成,为降水偏少年份的第一位。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5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二成多。8月3日~5日和15日的2次主要降雨过程,全市普遍下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延缓了旱情的发展。随后受今年第9号台风“圣帕”影响,8月20日~21日,全市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平均降雨达38毫米,极大地缓解了旱情。水文数据显示,2007年汛期全市较强降水过程有17次,其中5月31日8时至6月1日14时,九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以武宁县石门楼站191毫米为全省最大,修水全县24小时平均降雨量95毫米,其中先锋站135.8毫米,茅竹山站128.3毫米。6月25日13时至18时,瑞昌市长河上游乌石港流域出现强对流天气,在短短的5个小时内,高丰乡铺头水文站降雨121毫米,洪下乡周村雨量站降雨147毫米,花园乡曾家山雨量站降雨130毫米。8月29日19:00至20:30,武宁县罗溪乡坪源村1.5小时降雨75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近8米。
  【水情】 江河湖水位汛期普遍偏低,长江水一度倒灌鄱阳湖。自7月10日起,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长江水位出现持续涨水过程,湖区各站水位受长江洪水倒灌影响,均有一定幅度上涨。7月12日起,长江开始倒灌鄱阳湖。随着长江一号洪峰8月6日通过九江,长江九江段及湖口站8月6日、鄱阳湖星子、都昌站8月7日分别出现今年以来的最高洪水位:九江19.01米、湖口18.46米、星子18.48米、都昌18.25米、永修18.84米。随后,各江、河、湖均呈退水趋势。长江水倒灌鄱阳湖也于8月8日停止,累计倒灌水量为45亿立方米。
  【工情】 全市有63座水库出现渗水等险情,有26座圩堤出现滑坡、涵闸漏水等险情。长江沿线出现了九江县江洲圩、江洲大堤园林洲、洲头;湖口县天灯堤、牛角芜堤;庐山区益公堤、东升堤;瑞昌市赤心堤等9处的江岸崩塌,崩岸长度共计4590米。
  【洪涝灾情】 全市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局部地区灾情重。5月底6月初、6月下旬、8月下旬三次较强的降雨过程,给瑞昌、武宁、修水、星子等县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情。据统计,全市共有12个县(市、区)132个乡镇、71.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36间,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3亿元。
  【干旱灾情】 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旱情迅速蔓延。其中以都昌县、修水县、永修县、彭泽县、湖口县、德安县、九江县较为突出。根据水文墒情监测资料分析,彭泽、都昌两县局部地区发生特大干旱;修水、永修、湖口、彭泽四县南部及星子县东部、都昌县北部和武宁县局部发生中度干旱,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修水、武宁两县中部,永修、德安两县大部,都昌、湖口、彭泽三县北部,九江县东部和九江市发生轻度干旱,面积约9200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市作物受旱面积9.4万公顷,作物受灾面积5.74万公顷,其中成灾4.226万公顷,造成绝收6355公顷。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0.3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82亿元。
  【防汛抗旱成效】 2007年汛期,九江市防汛抗旱工作准备充分,各项措施扎实有效,各级各部门按照市防指的统一部署,周密组织,科学调度,主动应对,圆满实现了防汛抗旱工作目标。全市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员7920人,提前转移安置人口1533人,解救洪水围困人数8人,共减少洪灾损失3310.06万元,水库减灾效益2454.05万元。全市抗旱浇灌面积26.6万公顷次,解决人饮困难10.4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采取临时抗旱措施,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2.296万公顷,增产粮食23万吨,经济作物增收1.2亿元。
  【防汛抗旱行动】 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4月中旬初,市委陈安众书记深入长江大堤瑞昌市梁公堤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防汛工作要做到确保“五个到位”。4月12日,王萍市长对长江大堤永安堤、九江市八里湖大堤等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市防汛指挥部3月初就召开了第一次汛情会商会,对防汛工作进行研究部署。4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首次在全市所有223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成立了防汛指挥机构及防办,配备了全市1045座小(一)、小(二)型水库专职安全管理员。全市各级防汛指挥部从组织措施、方案预案、抢险队伍、器械物料等方面充分做好了迎战大汛的各项准备。4月22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省气象台暴雨黄色预警后,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7月3日,副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廖凯波主持召开会商会,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抗旱上来,及时抓住最后一次降雨做好蓄水工作,并要适时做好开闸引外江、外湖水源的准备,为抗旱备足水源。7月17日,王萍市长要求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蓄水抗旱工作。7月24日,市委书记陈安众等市领导深入庐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明确提出把抗旱作为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第一任务来抓。各县(市、区、山)和有关部门在汛期都把防汛抗旱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检查调度,亲临一线,现场指挥。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密切关注水雨情,超前预测,科学调度。7月3日,全市由防汛转入重点抗旱。7月13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7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至8月21日解除。全市上下加大投入,全力抗旱。水文部门及时收集水情、雨情、墒情,气象部门实时预报天气变化趋势。供电部门合理调度,保障农业灌溉用电。水利系统共组建各类抗旱服务队58支,派出技术人员500多人支持农村抗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运价值20万元的“旱地龙”,支援各地抗旱保苗。农业部门及时统计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民抢种、改种,并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全市实现二晚扩种0.8万公顷。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