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86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01
页数: 3
页码: 507-509
摘要: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如水碓,水车、作坊、熬硝、酿酒、煎糖、造纸、纺纱、织布、烧石灰等。旧志载“山田水出石罅中,性冷而善凝,得石灰沃之,则泥融草腐,禾苗倍常。”这是叙述武宁县农民用石灰沃土改造冷浆田,科学用于生产的事例。
关键词: 武宁县科学技术委员 科学研究

内容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如水碓,水车、作坊、熬硝、酿酒、煎糖、造纸、纺纱、织布、烧石灰等。旧志载“11J田水出石罅中,性冷而善凝,得石灰沃之,则泥融草腐,禾苗倍常。”这是叙述我县农民用石灰沃土改造冷浆田,科学用于生产的事例。
   一、科技机构
  1958年8月,成立武宁县科学工作委员会。10月成立中国科学院武宁研究所。1959年7月,武宁研究所改为武宁县科学院,同时在16个公社(场)建立科研组织。1962年,成立武宁县科学工作委员会,取代武宁县科学院行使科技行政管理职权。1964年,科学工作委员会改称科学技术委员会至今(简称科委)。
   从1972年以后,我县陆续成立农业、林业、农机科学研究所。
   二、科技队伍 解放前后,我县在外省、外县荣获国家科技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有33人,其中有早年留学日本工业大学纺织科毕业的纺织印染高级工程师葛宣,有著有《庐山植物志》、《江西蛇药》、《赣西北民间草药》等书的植物学专家熊耀国,有“双探头数字化彩色扫描机”创制者并荣获全国医学卫生优秀科研成果奖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刘骥,有曾研究出“柴油座机供油限位法”和“轮式车辆支起后轴高档加速延时法”的佳木斯市黑龙江农垦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刘明昌,有曾编写《山西铁矿》、《山西铝土矿》的山西省冶金厅高级工程师葛光贵,有十年研究试验杂交水稻获国家科技成果奖的江西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潘熙淦,有编写《从孢粉分析试论北京地区两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等论文的地质副研究员严复华。此外还有著有矿井掘进通风等著作的副总工程师金本礼、副研究员张维以及工程师26名。
  1980年6月,我县成立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工业、水电、文教、卫生六个专业考核小组,对全县科技人员职称进行考核评定。评定工作分套改和晋级两个阶段。 套改:全县参加套改的科技人员144人(不包括省、市驻县单位),经评委会审定,授予职称的115人,其中11人为助理农艺师,6人为助理畜牧兽医师,16人为助理工程师,56人为农业技术员,8人为畜牧兽医技术员,18人为工程技术员。晋级:经过本单位对科技人员的工作成就、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推荐到评委会评审,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初级技术职称的有252人。其中:助理农艺师21名,助理畜牧兽医师3名,水电、机械、化工、林化、采掘、建筑、林业、粮食助理工程师26名,助理会计师24名,医(护)师30名,医(护)士60名,林业技术员20名,会计员5名,统计员26名。经我县中级技术职称评委会评审,报送九江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晋升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49人。其中:讲师1人,农艺师8人,畜牧兽医师4人,内科主治医师5人,外科主治医师3人,中医主治医师4人,针灸主治医师1人,管理主管医师4人,管理主管药师1人,水电工程师2人,水利工程师.1人,农机工程师4人,化工工程师4人,食品工程师1人,土木工程师1人,会计师4人,统计师1人。
   三、科技成果
   解放后,科技人员在试验、引用、推广等方面的成果是:
  1952年,引进“岱字15号”优良棉种,取代本县土棉种,连年获得高产。1953年,引进长白、约克夏、巴克夏等良种公猪,与本地母猪交配,至七十年代基本上实现公种猪良种化,母猪本地化,肉猪杂交化。
  1956年,制成结构简单、小型轻便的脚踏打谷机,以后发展成电动打谷机,比旧式方桶省人、省力、省时。 从1956年起,“泛持久地开展灭螺运动,于1981年全县消灭血吸虫病,成为九江地区第一个无血吸虫病的县。
  1956年,巾口岐下大队七年繁殖耕牛312头,被评为全国耕牛繁殖先进单位,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1956年,县农科所农技干部王贻金从农垦58稻种中精选培育优良晚稻新品种,取名“武良选”。具有适应山区栽插、耐寒、耐肥、抗倒伏等优点,亩产达800斤,曾经一度成为武宁大面积栽培的晚稻良种。 七十年代,县农业局从萍乡引进粘仙97不育系和国际24保持系稻种,在海南制种繁殖“仙优二号”杂交种。开始全县试种170亩,亩产800余斤,比常规稻增产300多斤。次年在罗溪、浬溪两乡制种繁殖,获得成功。其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年种植面积高达11万余亩。自七十年代中期起,杂交稻是全县主要增产措施。在制种和栽培技术上,为全地区最优。 源口水电站工程一一系水泥浆砌块石溢流双曲拱坝,是我县水电局水电工程师宋锡荣、陈远志等人设计。大坝为变园心变半径变中心角的溢流双曲拱坝。坝高49.53米,整个坝址区全为均一的震旦纪石英砂岩,比一般大坝减少工程量40%,在全省由县设计建筑此类型坝尚属首创。 猕猴桃资源丰富。1981年发现特大果型猕猴桃单株,单果重201克,全株产果百余斤。报经上级批准,在县农科所建立猕猴桃繁殖基地,列为全国攻关课题。至1981年人工培育猕猴桃苗面积达60余亩。
  1979一1980年,县人民医院医师吴斌试验成功“女扎术后双侧输卵管对端吻合非显微手术”,成功率达95%,在全地区推广。
  1980年,大桥公社68岁老兽医萧字民研制成“刺黄柏注射液”,治疗猪旋转疯病,治愈率为100%。后由县兽医站杨复华代为总结经验,刊登于1980年第1期《江西兽医杂志》。
  1980年,县茶场研制成“白鹤”武宁名茶,远销海外。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人物

葛宣
相关人物
熊耀国
相关人物
刘骥
相关人物
刘明昌
相关人物
葛光贵
相关人物
潘熙淦
相关人物
严复华
相关人物
金本礼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