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移民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3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移民安置
分类号: D632.4
页数: 1
页码: 210
摘要: 1958年上海移民安置工作由民政局办理。1969年冬,武宁县城设立移民指挥部,负责浙江移民安置工作。1970年3月成立城建移民领导小组,负责拓林水库内移民(包括浙江移民二次搬迁)的安置及县城搬迁建设等工作。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于1977年3月,成立城市建设局,后改称基本建设局,处理移民工作的遗留问题和扫尾工作。
关键词: 移民安置 民政工作

内容

一、上海移民:
  1956年10月,接收上海移民(称垦荒队)195户,951人(其中:男510人,女441人),分别安置在黄段、茶棋、风口等乡。
   二、浙江移民:
  1969年底,接收浙江建德新安江水库移民3136户、16128人,分别安置在船滩、浬溪、清江、石渡、于楼、宋溪、幸福、莲花、杨洲、罗坪、黄段、石门、茶场、农科所和新宁镇,这批移民均单独建立生产队。
   三、拓林库区移民:
  1970年拓林电站基本建成,按照65米高程设计标准,县境修河两岸属水淹区的12个公社(场、镇),即箬溪、巾口、大桥、横路、宋溪、浬溪、石渡、黄段、罗坪、杨洲、新宁镇、良种场等范围内的72个人队、451个生产队、16420户、73000人;县城2514户,9000人,农村集镇10个、836户、3000人,全部动迁。淹没房屋47129间,面积1173086.24平方;淹没土地144000亩。
  1970年9月1日正式动迁,除少数户投亲靠友迁出县外,绝大部分均在县内安置,全县14个社(场)有移民安置任务。至1974年已基本安置就绪,移民重建家园,安居乐业。
  1958年上海移民安置工作由民政局办理。1969年冬,县城设立移民指挥部,负责浙江移民安置工作。1970年3月成立城建移民领导小组,负责拓林水库内移民(包括浙江移民二次搬迁)的安置及县城搬迁建设等工作。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于1977年3月,成立城市建设局,后改称基本建设局,处理移民工作的遗留问题和扫尾工作。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