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科举制 县学 书院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551
颗粒名称: 第六十一章 科举制 县学 书院 私塾
分类号: D691.3;G649.299;G522.72
页数: 7
页码: 558-564
摘要: 实行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以来,湖口县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马適考中状元后,金榜题名者屡见不鲜。中取进士的62人,其中宋代14人,元代2人,明代20人,清代26人。湖口县经乡试中取举人的,仅明清两代(旧志缺宋元两代举人名录)就有206人(明代48人,清代158人)。自明代洪武十七年至清代同治十三年,共有贡生451人(明代197人,清代254人)。清代湖口县还有28名“耆儒”受到钦赐,其中钦赐举人8名,副榜20名。
关键词: 湖口县 科举制 县学 书院 私塾

内容

第一节科举制 实行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以来,湖口县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马適考中状元后,金榜题名者屡见不鲜。中取进士的62人,其中宋代14人,元代2人,明代20人,清代26人。湖口县经乡试中取举人的,仅明清两代(旧志缺宋元两代举人名录)就有206人(明代48人,清代158人)。自明代洪武十七年至清代同治十三年,共有贡生451人(明代197人,清代254人)。清代湖口县还有28名“耆儒”受到钦赐,其中钦赐举人8名,副榜20名。
   附:湖口县历代进士录
   马適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戌科进士,状元及第。(详见人物传)
   李景和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进士,登孙和榜。生平事迹和家居地址不详。
   刘澄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已亥科进士,登陈尧咨榜,官至蕲州尉。家居地址不详。
   周玙宋景德二年(1005年)乙已科进士,登李迪榜。生平事迹及家居地址不详。
   萧琛宋景祐元年(1034年)甲戌科进士,登张唐卿榜。官至御史。家居地址不详。
   周程万宋庆历六年(1046年)丙戌科进士,登贾黯榜。生平事迹及家居地址不详。
   黄西陂宋皇祐五年(1053年)癸已科进士,登郑獬榜。生平事迹及家居地址不详。
   周槐宋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科进士,登许安世榜。生平事迹及家居地址不详。
   萧朝凤湖口县流芳人。宋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科进士,登詹骙榜。官至侍郎。死后葬于流芳市。
   杨邠字维凤,宋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进士,登黄由榜。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家居地址不详。
   邹益友字纯仁,别字归云,湖口县武山人。宋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进士,登毛自知榜。官至剌史、参政、翰林学士。死后葬于剑山。
   曹孝庆字介甫。宋淳祜元年(1241年)辛丑科进士,登徐俨夫榜。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敬。家居地址不详。
   曹愚字伯明,与曹孝庆同榜。官至翰林院编修。家居地址不详。
   曹馵字伯渊,与曹孝庆同榜,官至翰林院编修。家居地址不详。
   周子善字显夫,湖口县流泗人。元泰定元年(1324年)甲子科进士,登张益榜。生平事迹不详。死后葬于棠山南麓金家塆银树垅。 方叔高湖口县东庄人。元泰定四年(1327年)丁卯科进士,登李黼榜。生平事迹不详,死后葬于马鞍山。李耀湖口县张青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三甲第82名,登丁显榜。官至大理寺丞。
  王汝霖字文雨,湖口县武山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三甲第246名,登曾启榜。以年少乞补外任,授山西河津知县,九载当迁,绅庶疏留。至二十年升通判,寻迁辰州府同知。河津建“去思祠”。
   王恪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三甲第188名,登曾启榜。(详见人物传)
   屈伸湖口县舜德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二甲第54名,登林环榜。授御史,巡按交州,官至布政司参议。
   邹杰字伯忠,湖口县武山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三甲第170名,登陈循榜。任御史,官至广东巡按。
   曹魁湖口县均桥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三甲第169名,登李骐榜。生平事迹不详。
   骆敏字子学,湖口县大垅人。明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三甲第56名,登刘俨榜。任湖广提学佥事,后征为祭酒,未赴任。
   王恕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二甲第109名,登孙贤榜。(详见人物传)
   梅愈明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二甲第65名,登罗伦榜。(详见人物传)
  梅凌云字尚志,别字兼山,湖口县文桥人,梅愈之孙。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三甲第181名,登韩应龙榜。初授上海令,升太平府同知,以事忤上司,罢归乡里,卒年59岁。
   张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三甲第125名,登诸大绶榜。(详见人物传)
  段孟贤字汝愚,别字蒙冈,湖口县流泗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二甲第85名,登申时行榜。授刑部湖广司主事,后出调亳州同知,转温州府通判,宁波同知,升都匀知府,终贵州副使。
   张道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三甲第57名,登范应期榜。(详见人物传)
  段克允字惟明,别字带川,段孟贤之侄,湖口县流泗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三甲第43名,登朱国祚榜。任南海知县,历工部都水司主事,开河有功,屡蒙钦奖,官至高州知府。
   许汝魁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戊科三甲第245名,登唐文献榜。(详见人物传)
   吴尚友字元德,别字益斋,湖口县张青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三甲第149名,登唐文献榜,三任县令,迁刑部曹,有政绩。
  叶初春字元甫,别字匡岭,湖口县三里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三甲第36名,登刘若宰榜。任福建惠安知县,以剿抚海寇功,擢侍御史,巡漕催攒有方,掌汁典严,迁大理寺丞,官至工部左侍郎。
   邹逢吉明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三甲第38名,登刘同升榜。(详见人物传)
  叶承光别字咸庵,叶初春之子,湖口县三里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第36名,登魏藻德榜。任长州、宜兴、宁国县令,后归乡不仕,年七十而卒。
  叶富春字甫,叶初春之弟,湖口县三里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三甲第197名,登杨廷鉴榜。顺治初,屡征辟不赴,终老乡里,年八十一而卒。
   程良器字名珍,别字雨希,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三甲第252名,登马世俊榜。任直隶良乡知县,卒于官。家居地址不详。
   黄河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三甲第100名,登陈倓榜。(详见人物传)
   熊淇字卫瞻。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三甲第191名,登陈倓榜。任山东博兴知县,卒于官。家居地址不详。
  曹天瑾字性丰,别字东城,湖口县武山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三甲第117名,登庄有功榜。官河南遂平知县,在任八月,即引病归乡,以教育为乐。
   崔模字焕远,湖口县江桥人,清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三甲第157名,登金甡榜。历任江西饶州、袁州府教谕。
  周仁栋字焕廷,别字东谷,湖口县流泗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三甲第72名,登蔡以台榜。钦点主事,实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升授刑部河南司员外郎,后告老还乡。
   彭锡璜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三甲第50名,登黄轩榜。(详见人物传)
   周厚辕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二甲第9名,登黄轩榜。(详见人物传)
  沈廷献字河甫,别字可斋。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三甲第20名,登黄轩榜。钦点主事,实授礼部精膳司主事,兼则例馆纂修官。
  彭锡胱字玉节,别字虹亭,亦字拙,彭锡璜之弟,湖口县马影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二甲第37名,登汪如洋榜。以军功升眉州知州,调嘉定知府,诰授奉政大夫。
  蔡孔易字经世,号筠园,湖口县流芳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三甲第6名,登王以衔榜。历任湖南新宁、桃源、芷江知县。嘉庆辛酉、甲子、戊辰三科湖南乡试同考官。
  曹梦鹤字剑津,号琴轩,湖口县武山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三甲第41名,登王以衔榜。任安徽太平、宣城知县,嘉庆甲子、丁卯、戊辰、庚午江南乡试同考官。 曹基申字建奎,别字云亭,湖口县武山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三甲第17名,登吴廷琛榜,钦点即用,任山东蒙阴知县,署济南府同知,卒年97岁。
  黄榜字锦题,别字书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三甲第110名,登彭浚榜。未仕。家居地址不详。曹芸缃清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二甲第54名,登彭浚榜。(详见人物传)
  彭嘉恕字本推,别字及庵,又字我梁,湖口县流泗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二甲第35名,登吴信中榜。钦点ap_用,任直隶获鹿知县,调福建南靖知县,诰授奉直大夫。
   李厚泰字和赓,别字东湖。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已恩科二甲第72名,登洪莹榜。截取知县未任,家居地址不详。
   郭在磐字屏松,别字柱山,湖口县凰村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三甲第22名,登龙汝言榜,钦点即用,分发甘肃,未就任。
   周仲墀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三甲第56名,登林召棠榜。(详见人物传)
   郭世阊凰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历任湖南沅攸长沙知县。
  周诚之原名远鸿,字子信,别字霁岚,周仁栋孙,湖口县流泗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二甲第、78名,登李承林榜。钦点即用,任广西义宁知县,升西隆知州,加知府衔,诰授朝议大夫。
   彭嘉炯字克愆,别字霁飘,湖口县流泗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50名,登张之万榜。官山西洪桐知县。
   高心夔清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二甲第15名,登孙家鼐榜。(详见人物传)
  曹鸿启又名鸿铣,字泰钧,别字泽瑶。清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三甲第57名,登崇绮榜。钦点主事,分吏部文选司,兼验封司行走,卒于京,家居地址不详。
   沈搏青湖口县武山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二甲第83名。
   吴庭芝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二甲第六名,登张謇榜。(详见人物传)
   第二节县学
  县学是县级地方政府设立的专供生员就读的官学。湖口县学宋代庆历以前就已设立,学址在县城东北真如寺故址。几百年来,县学修毁频仍。修建、续建、扩建、重建十三次,四迁其址。
   入县学者,须先经童子试,合格者(即生员),才有入学就读资格。
   湖口县县学学额明代以前为40名,明代定为36名,清顺治年间定为25名,雍正四年改定为15名。嗣后,屡有增加,增额3~12名不等。
   县学选用的教材,元、明、清代均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也教授天文、历法、算术等方面的常识,但分量极轻。
   第三节书院
   湖口县建书院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多家。
   一、著名书院
  濂溪书院南宋嘉定年间,中军守赵崇献建在濂溪港。明正统年间及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两次扩建,后圯。乾隆二十年(1755年),移至莲花峰下扩建,于乾隆五十年改建,嘉庆年间重修。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事,十年重修,后废。
   成德书院明嘉靖末建于成德岭宋儒学址。毁损后,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学舍四十余间。
   联云书院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建于僧官巷,后被毁坏。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有学舍四十问。顺治二年(1645年)毁。
   射圃书院明崇祯十年(1637年)建于原射圃亭址。有学舍四十余间,后圯。
   松山书院清道光四年(1824年)刘斐常捐金倡修于松寿山(亦称嵩寿山),有四十余亩地的产业。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战事。
   二、书院学规
  书院、书屋对就读者有明确的学规。据《徐氏指南书屋学规条约》载,读书人应做到“五戒”和“五要”:“一戒赌钱,二戒洋烟,三戒酗酒,四戒聚谈,五戒浪游”;“一要清心寡欲,二要养气清神,三要识古,四要通今,五要持久”。违者重罚不贷。
   三、书院教学
  书院一般视就学者的不同情况分设“文生常课”和“文生月课”。长年在院攻读的编入常课,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月定期入院听讲的则编入月课。讲学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间亦议论时政。
   第四节私塾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后,私学大盛。汉代以后私塾成为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早以前湖口就有私塾,至民国年间,乃遍布城乡,较长时间徘徊在200所左右,就学人数约在2100~2300之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湖口县政府为推行“国民教育”,颁令“取缔私塾”,规定“在国民学校两华里以内,不准设立私塾。两华里以外准予设立,但必须由保长负责呈报,经乡公所转呈县政府核发许可证”。有些地方儿童到国民学校就读虽然没有两华里,但由于家长对国民学校的不信任和乡间羊肠小道不便行走,私塾还是取缔不了,故向县政府“报请私塾登记者尚属寥寥”。民国三十六年,县政府采取强硬的态度,除“重申前令”,责令乡长、保长切实照办外,还提出新的警告:“如有未经登记,擅自开办私塾,一经察觉,即唯塾东是问,决不宽贷”。因此,有些私塾被迫并入附近的国民学校,有些被强行取缔,有些报请登记,教国定教科书,称之为“改良私塾”。至民国三十七年,全县私塾减少到59所,学生687人。1949年建国前后,私塾几乎濒于绝迹。
  湖口私塾主要有经馆、蒙馆两种,经蒙合一的只有极少数。经馆一般每个乡只有一两所,多则三、四所,而蒙馆则保保都有,有些大村庄也没。在教学内容上,经馆主要是教《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纲鉴》、《唐诗三百首》等,教经馆的先生是乡宏儒硕彦,著名的有王祜周、蔡少卿、邹云樵、刘伯煊、周云纲、沈效纲、段乾庄、喻筱琴、董德吾、周潜安、酆少烦、徐幼安、杨星阁、张百川、杨醒亚等。蒙馆主要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和习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经馆和蒙馆都实行个别教学。经馆重视学生自学和先生讲解,对学生作文要求很严,多数先生要求学生写文言文,并在作文后面附诗数首,或填词答对,先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蒙馆先生一般只教学生识字,不作讲解,但都很重视学生写字、抄书和背诵。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