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4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事管理
分类号: C913
页数: 5
摘要: 第二章 人事管理 1986 - 2008年,顺应改革开放,修水不断调整人事管理内容:行政干部过渡到公务员,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事业干部大部分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聘等进行管理。但缘于传统及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职责又不能享受公务员身份,以及行政单位也有事业编制人员的实际情况,人事管理中仍划分行政干部、事业干部两大类进行管理。2008年,全县实有在编干部10172人,其中行政编2135人,事业编8037人。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县政府副县长由县长提名,经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奖惩干部奖惩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劳动部门共同办理。1994年后,对评为优秀等次的干部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县政府先后为7名机关公务员记三等功。
关键词: 干部 人事管理

内容

第二章 人事管理 1986 - 2008年,顺应改革开放,修水不断调整人事管理内容:行政干部过渡到公务员,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事业干部大部分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聘等进行管理。但缘于传统及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职责又不能享受公务员身份,以及行政单位也有事业编制人员的实际情况,人事管理中仍划分行政干部、事业干部两大类进行管理。2008年,全县实有在编干部10172人,其中行政编2135人,事业编8037人。
   第一节 行政干部管理 干部来源 1986年后,从农村吸收录用干部,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成为行政干部的主要来源。按照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补充乡镇干部实行聘用制的暂行办法》,开展聘用干部工作。1989 - 1998年,招聘干部1088人。其中1989年聘干录干95人,1990年聘干48人,】991年录干15人,1992年录干6人、聘干188人,1993年聘干681人,1995年聘于23人,1997年聘干2人,1998年聘干30人。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52人,其中50人安排在行政机关。1999年前,大巾专毕业生分配是行政干部的重要来源。1999年起,行政干部通过统一考试录用。
   干部结构 1986年,全县行政干部1964人,占干部总数9817人的20%,其中女干部216人,占11%.,中共党员1394人,占71%,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275人,占14%。具有高等学历198人占10%,中等专业学历471人占24%,高中以下初中以上510人占26%,初中以下学历785人占40%。25岁以下354人占18%,26 - 30岁236人占12%,31- 35岁314人占160-/0,36 - 40岁361人占18%,41 - 45岁255人占13%,46 -50岁206人占Il%,51 -55岁121人占6%,56 - 60岁98人占5%。61岁以f:19人占1%。1996年全县党政机关和政法系统干部2232人,占干部总数12070人的19%。2008年,全县行政干部2135人,占干部总数10172人的21%,其中女干部171人占8%,少数民族干部2人占0.001%,中共党员1885人占88. 3%。研究牛25人占1%,大学本科682人占32%,大专917人占43%,中专(高中)以下学历51 1人占24%。35岁以下597人占28%,36 -40岁299人占14%,41 - 45岁362人占17%,46 -50岁299人占14%,5l -54岁256人占l2c/o,55岁及以上323人占15%。
   干部管理 任免1986 - 2008年,正、副科级干部党内职务任免由县委组织部承办,以县委文件下发任免通知。群团组织领导人由组织推荐,确定候选人,通过选举产生。县政府职能部门副职及工作部门正、副职,由县委推荐提名,县人事部门承办,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任免通知。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县政府副县长由县长提名,经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副县长的个别任免,由县长或代县长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县政府职能部门正职领导,由组织部考核,拟出建议名单,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并南县政府提名,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免。
   1993年10月,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全县党政机关开展非领导职务确定工作,至1995年,行政机关确定主任科员355人,副主任科员183人。其后,未开展一般行政非领导职务中的正副主任科员的晋升工作。1996年,出台《修水县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单位有县政府工作部门31个,县政府驻外办事机构3个,乡镇政府36个。1997年10月,实行公务员管理的31个政府工作部门的815人办理公务员过渡,颁发国家公务员任命书。2006年12月,…台《修水县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方案》,确定实施公务员管理的县党委机关7个、人大机关1个、政府机关26个、政协机关1个、法院机关1个、检察机关1个、工商联机关1个、乡镇机关36个。2007年,市人事局批复12个直属T作部门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至2008年10月,政府系统26个实施公务员管理的单位有1080人进行公务员登记,12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有65人进行公务员登记。
   录用1999年,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推行考试录用公务员,实行“逢进必考”制度。贯彻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在核定的编制额内,按照所需职位要求和录用程序进行。至2008年,共录用公务员262人,其中县政府部门7人、乡镇政府169人、公检法系统86人。 调配1986年,全县干部分别归口县委组织部、劳动人事局、教育局、卫生局管理和调配。1989年始,干部i配改由县委组织部、县劳动人事局管理,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再办理干部调配手续。其中,党群系统及人大、政协、人武部、法院、检察院、乡镇干部调配,由县委组织部办理。其他部门和单位干部,包括各系统内下属单位相互之间的干部调配,由劳动人事部门办理。
   考核 1986 - 1987年,干部考核由组织部和人事部门共同负责,考核实行机关岗位责任制。1988 - 1993年,正、副科级干部考核由县目标管理考评办公室组织年度目标管理考评。1994年始,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劳动人事局负责,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方法和程序为:考核对象个人总结;主管领导提出考核等次意见;考核小组审核;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4个方面,考核标准以国家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次,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1 00-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2007年对75个行政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考核2028人,确定优秀304人,称职1676人,不称职8人,暂不定等次40人。2008年,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规定》,公务员考核结果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
   奖惩干部奖惩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劳动部门共同办理。1986 -1993年,对76名T作成绩突IH{的干部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其中1986年5人,1987年6人,1989年9人,1990年12人,1991年13人,1992年16人,1993年15人。1994年后,对评为优秀等次的干部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1998年、2001年、2004年,先后推荐评选梁永华、刘烈根、胡荣军、袁观云为江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县政府先后为7名机关公务员记三等功。至2005年,对135名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且在这期间没有晋升过级别工资的公务员(含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给予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提前2年晋升l级级别工资的奖励;各单位对当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者给予100或200元奖金,对不称职人员调整职务和降低工资。1993 - 2008年,对违纪人员给予警告处分35人,记过25人,记大过15人,降级1人,开除公职7人。
   培训1994年前,干部培训主要由县委党校和农业干部学校承担。1994年后,每年举办8- 12期培训,学习内容以政治时事和业务知识为重点。1997年,对815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国家公务员过渡考核培训。2000年县人事劳动局开始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对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等更新知识培训,为1 170名参训人员颁发《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2001 - 2002年,对公务员进行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培训、创新能力培训,参训2104人。2003年按中央组织部编印教材对公务员开展系统知识培训,参训3042人。2007年贯彻落实《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举办骨干培训班,参训131人。
   人事档案管理县委组织部负责管理全县科级干部及党群、人大、政协、政法系统和乡镇机关干部档案。人事劳动局负责除上述单位之外的干部档案管理。1998年县人事劳动局建成干部档案室,占地180平方米,整理干部档案1763卷。2004年整理干部档案1842卷。2006 - 2008年投资28.5万元,配备管理人员3名,购制密集架和电脑,将干部档案纳入微机管理,整理职工档案8313卷。至2008年10月,共管理职工档案31315份。
   第二节 事业干部管理 干部来源 事业干部主要源自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办教师转编、公开招聘。1986 - 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统招统分,根据工作需要分配到县属事业单位的,用人单位不得拒收或退回。1986 - 2002年,经教育局和人事局审核批准,有1312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其中1988年17人,1989年34人,1992年62人,1993年50人,1997年302人,1998年166人,1999年155人,2002年526人。2001年起,事业单位出现职位空缺时,采用公开考试择优聘用方式补充,至2008年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322人,其中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旅游1285人,人事劳动、财政、土地管理37人。2005 - 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通过“绿色通道”,免试聘用硕士研究生12人,本科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英语、历史等紧缺专业毕业生75人。2006年开始接收安置支教、支医、支农、扶贫“三支一扶”大冬.院校毕业生,至2008年共接收安置114人,其中2006年17人,2007年41人,2008年56人。
   干部结构 1986年,全县有事业干部7853人,占干部总数9817人的80%。1996年事业干部9838人,占干部总数12070人的81%。其中农、林、牧、渔、水利2351人占23. 90%,勘察建筑设计84人占0.850-/0,交通运输14人占0. 14%,房地产、公用事业、服务业19人占0.l9%,卫牛、体育、社会福利事业1415人,占事业干部总数的14. 38%;教育、文化、广播电视5567人占56. 60%;其他事业,388人占3.94%。2006年,事业干部8424人,占干部总数10299人的82%。其中女干部2021人占24%,中共党员2780人占33%,少数民族1人;研究生31人占0.37%,大学本科1432人占17%,大专3340人占39. 65%,中专2274人占26. 99%,高中1347人占15. 99%;35岁以下2358人占28%,36 - 45岁2950人占35%.46 -54岁2358人占28%,55岁以上758人占9%。2008年,事业干部8037人,占干部总数10172人的79%。其中女干部1888人占23. 5%,中共党员1928人占24%,少数民族2人占0.030-/0;研究生8人占0. 1%,大学本科1385人占17%,太专3293人占40. 9%,中专2148人占27%,高中及以下学历1203人占15%;35岁以下2177人占27%,36 - 40岁1578人占20%,41- 45岁1496人占19%,46 -50岁1278人占l6%,51 -54岁841人占10%,55岁以上667人占8%。
   干部管理 调配1986年起,事业干部参照行政干部管理和调配,按政策规定、管理权限办理相关手续。1992年,事业干部调配与安置实行顺向流动、计划调配、专业对口、任职回避和适当照顾干部的人性化原则。1986 - 2008年,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675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干部145人,解决专业对口、用人所长调动干部567人。2001年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逐步实行人事代理,人事关系档案存放县人才交流中心,个人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出现职位空缺时,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选调补充。
   考核与培训1986 - 1994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和奖励参照行政单位做法,与行政单位考核同步进行。1991年起,对专业技术人员逐年考核,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标准以岗位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1991年底,考核3892人,优秀584人占15%,合格3282人占84. 33%,基本合格19人占0.4go-/o,不合格7人占0.18%。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称必备条件,连续3年考核合格以上者,方可申报晋升技术职务或参加竞聘技术职务。1995年,根据《江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对332个事业单位的9306名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对当年确定为优秀等次者给予100或200元奖金。此后,每年进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控制在本单位总人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2000年始,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年度考核内容列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部分专业高、中级职务还培训计算机操作。年均培训600人次,2003年达1200多人次。培训合格者发给继续教育证书或计算机培训证书。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1990年前职称评聘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1990年改由劳动人事局管理。2003年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综合管理。
   事业单位技术职称评聘 1987年始,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1988年各专业单位及其系统成立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及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不具备建立初评会的则成立评审小组。首批晋升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612人,初级职称521人。1991 - 1993年,实行以考代评,对982名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和聘任书。对调离专业技术岗位的实行解聘或缓聘。2001年5月,小学高级教师由评审改为认定。2003年起,县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必须参加外语考试,乡镇中小学教师免试。同时对申报对象的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进行评估,每年需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初级职务不少于32小时,高、中级职务不少于40小时,以此作为晋升、续聘、考核的必备条件。2004年始,县城中小学从事外语类教学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参加A级外语考试,申报中级技术资格须参加B级外语考试,乡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免试。
   企业职工技术职称评聘 1988年,成立企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经委内。在国营和集体工业企业开展职称评聘,82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1人,中级23人,初级58人。1989年,职称评定工作由厂长负责,晋升高级1人,中级27人,初级128人。2000年始,在全县非国有企业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凡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联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专业技术人员,按专业分类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评审。
   政工人员职称评聘 1990年10月,成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长任组长,下设初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开始全县企业政工专业职务评定工作。1991 - 2008年评出政工员和助理政工师500人、政工师100人、高级政工师8人。
   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1988年12月,由县农业局负责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评审对象为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农业财会与经营管理、农村能源、土肥料、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环境保护等行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后逐步延伸至从事水利水电设计施工、水文测绘、水土保持、水利机械乡土人才和乡镇农技站聘用的农技员。1988 - 2008年.全县有665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38人,中级155人,初级472人。
   [=此处为表格(1988-2008年部分年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情况)=] [=此处为表格=] 第四节人才交流 1991年5月,成立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提供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为大中专毕业生存放档案;举办人才招聘会推荐就业,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人事代理和中介服务;办理职称评定、档案工资调整、人事调动、合同鉴证等业务。1991 - 2008年介绍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及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4178人次,受理人事代理档案4100份,办理集体户口45人,推荐就业2400人,办理专业技术职称486人,办理考录公务员手续45人,考录研究生资格审查27人,办理户籍、组织关系、转正定级、年度考核、学历、人事调动等有关证明手续90435人次。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