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方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99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方武装
分类号: E158.9
页数: 2
摘要: 明清地方武装团练:明代,境内招募团练兵。天启二年(1622),派驻南湖水师营团练兵110人。四年,巡道陆梦龙以标兵更替。
关键词: 地方武装 地方军事

内容

明清地方武装团练:明代,境内招募团练兵。天启二年(1622),派驻南湖水师营团练兵110人。四年,巡道陆梦龙以标兵更替。
  清咸丰二年(1852).德化县知县李辅募勇组建团练。县设团练局,下设5个团,各配团总、帮办各1人,刀矛、弓箭、鸟枪、土枪等自备;练勇之外设“排门勇”,户出l丁,10户为牌,10牌为甲,各立牌、甲长1人,担负设卡、布哨,协助清军防守要冲、盘查行人;次年二月,李辅统领团练兵勇2000人参与堵击太平军的“协筹防御”。同治、光绪年间,大量裁撤绿营,团练统由官府编营训练。德化县(含城区)精选壮丁编为常备军,训练3年,遇有战事则应征出战;3年过后各自回乡作续备军,再过3年退为后备军,又过3年悉作平民;然续、后备军者,战时须听征调。
  民壮:明初,由官府选派乡民组成,用以补充卫所军丁之不足。正统二年(1437)改为招募,弘治二年(1489)改为按里派充,嘉靖年间(1522 -1566)又改为向民户征银由官府招募。清初,县额定民壮50人,每人岁支工食银6两和加给置办火药、器械银2两。乾隆五年(1740)奉令裁减15人,十三年又裁5人,存30人,习弓箭、鸟枪,用以防守;后专供官府差遣,担任迎送、拘捕和传递文书等杂役。
  九江防守司令部:清宣统三年(1911)公历11月5日,江西宣布独立,马毓宝任江西都督,下令改组各地军政分府。九江军政分府改为九江防守司令部,朱汉涛、陈廷训先后任司令。
  民国地方武装九江警备司令部: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九江后,成立九江警备司令部,北伐军第6军一部担任警备任务,司令唐莽。次年,警备部队为北伐军第12师,司令金汉鼎。至1938年,警备部队先后有第18旅、第5师一部等,祝膏如、戴岳、温应兴、郭触、陈雷等先后任警备司令。 靖卫团:1927年1 1月,九江县(含城区)成立靖卫团,县长兼任团长。后渐次发展,共有千余人枪,经常配合国民政府军“清乡”,袭击苏维埃政权,“围剿”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
  义勇队:1932年下半年,随着保甲制度的推行,九江县(含城区)开始组建民众自卫组织,号称“义勇队”,协助国民政府军运送粮草、装备,修筑碉堡、公路,守岗放哨、侦察、送信、当向导等,甚至参与“围剿”红军游击队。1934年,全县义勇队共有联队19个、小队245个、班1013个,队丁10 949人,刀矛、土枪等武器9 014件。1935年,扩建为区队5个、联队32个、小队451个、班1 866个,有土枪116支、刀矛等23 667件。
  人民自卫队:1937年12月,根据省政府的命令,九江县(含城区)组建人民自卫队。县设总队,县长兼任总队长;下辖常备自卫大队1个、中队2个,有队员百余人,长短枪92支;区、乡分编后备大队、中队和分队,协助国民政府军抵抗日军入侵。九江沦陷后,人民自卫队自动解散。
  浔阳游击行政区:1938年11月设立,杨逢春为行政督察专员兼司令,辖九江、瑞昌、星子、德安等县。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