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7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学研究
分类号: G420
页数: 5
摘要: 第三节教学研究教研机构1980年12月,成立区教学研究室‘,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学业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以及区、乡、校三级教学研究网络建设。教研室设初中、小学两个教学研究组,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有教研员13人,其中中学组9人,小学组4人,,全区各中小学都建立教学研究小组,由教导主任负责组织本校各学科教材教法的研究。
关键词: 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

内容

第三节教学研究教研机构1980年12月,成立区教学研究室‘,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学业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以及区、乡、校三级教学研究网络建设。教研室设初中、小学两个教学研究组,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有教研员13人,其中中学组9人,小学组4人,,全区各中小学都建立教学研究小组,由教导主任负责组织本校各学科教材教法的研究。
  教研活动教材试验为适应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活动,1992年,区教委确定区中学和十里中心小学为全区试验教学基地,省教育厅确定莲花小学为全省农村班数学试验基地。是年始,小学1-5年级语文进行集中试验教学。小学数学有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试验、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材试验。1994年9月,莲花小学数学教师陈琪华在全省小学数学教学大会上作示范授课,并录像向全省发行。1997年,区中开始进行国家级初中数学教材试验。
  教法改革 1981 -989年,十里小学进行语文、数学教材教法改革试验;妙智小学进行语文学科集中教学教改试验。1990年后,十里小学又开展了“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为特征的语义教改试验;新港中心小学在数学学科引入“引深法”教学。区教研室每学期组织1-2次教法研讨会和教材教法培训。1992年,国家第6次教学大纲发布后,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学习培训,使每个教师掌握国家教学大纲,实施教法改革。2000年,国家第7次课程改革大纲下发后,组织2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200余人参加市级培训,其余中小学教师参加区内培训学习,按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教学。
  教案(听课)评比 1998年始,每学期开课前,区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到各中小学检查本学科教案,发现不合格的教案即帮助改进。开课后,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到各中小学听课,每学期40节以上,听课后进行评议。同时每学期各学科组织l-2次全区性教案、教材、教法研究活动,每年进行1次优质课比赛,每两年开展1次优质教案评比。1998 - 2000年,共评出优质课453节,优质教案206个,获优质课教师647人(次),优质教案教师198人(次)。
  经验交流 1995年,区教研室从教研员和教师中,收集整理了一批有一定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理论探讨等教学论文,辑成《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文集》、《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文集》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文集》,组织小学语文、数学和思品教学经验交流,刊出360期《小学思品教学简报》交流教学经验。1997年,区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员罗运谱应省教研室的邀请,参加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编写,所撰写的《敬献教师节》一文,编入小学3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教材第1课。
  送课下乡 1995年始,区教研室每年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帅、学科带头人到各学校上示范课,亦称送课下乡,区送课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送课到村小。仅1998年就组织20名各科优质课评选获奖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和偏远村小上示范教学课近百节。
  专业教学委员会 1993年,区教研室和各中心小学相继成立小学语文、数学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负责小学教师语文、数学教学论文评审和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会员276人,每年进行论文评审、组织学生竞赛1次。1993 - 2000年,共收集、评审各类论文千余篇,向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刊物推荐优秀论文百余篇。共组织中小学生5000人(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273名中学生,151名小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此处为表格(区属中小学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和获奖情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区属中学生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情况)=]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