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7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
页数: 4
摘要: 第一章科学技术第一节科技组织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学有专长者多供职在外,民间虽有能工巧匠,亦未组织起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各类科技机构和团体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批理、工、农、医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技术骨干。1956年,新港、大桥等区设立农技站。1958年后,部分公社设农技站。1959年,成立白水湖水产试验场。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组织

内容

第一章科学技术第一节科技组织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学有专长者多供职在外,民间虽有能工巧匠,亦未组织起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各类科技机构和团体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批理、工、农、医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技术骨干。1956年,新港、大桥等区设立农技站。1958年后,部分公社设农技站。1959年,成立白水湖水产试验场。1960年,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境内成立。部分大队、生产队设立科研组,部分厂(矿)设立科研室、职工科研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机构瘫痪,专业人员多被下放劳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公社恢复农技站,并配备专职农技员。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技术密集型产业多设科研机构,各门类科技学(协)会应运而生。
  2000年末,全区有各门类科技学(协)会22个,乡(镇)科技协会10个,村科技服务组70个。全区各类专业人才2239人,其中,高级职称81人,中级职称741人,初级职称1417人,农民技师56人,农民助理技师43人,农民技术员41人。高、中、初级职称的结构比例为3.6:33:63.3。
  第二节科技普及基地建设60年代,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白水湖建精养鱼池3亩,开展淡水鱼类繁殖研究和螃蟹等特种水产试养。70年代,九江市官牌夹水产场建精养鱼池百亩,开展4大家鱼的繁殖及养蚌育珠。水产公社在八里湖开展大面积多种类淡水鱼的人工放养和中华绒蝥蟹的试养。至建区前,境内有水产养殖基地2万余亩,蔬菜试验种植基地和水稻、蔬菜、瓜果制种基地干余亩。1980年建区后,科普基地建设加强,科研项目增多。1982年,在赛阳公社建立稻田养鱼基地,面积1597亩,占九江市稻…养鱼总面积的3.4%。1983年,在五里公社建立毛板红板栗育苗基地,面积120卣。1988年,在新港长岭林场、马祖山林场、莲花种竹园建立笋用竹基地,面积150亩。1989年,建立区蟹苗人工繁殖站,进行中华绒蝥蟹、罗氏沼虾的繁殖、培育。此外,还建直了威家油橄榄育苗基地,五里意杨育苗基地,莲花、十里、五里大棚反季节蔬菜基地,赛阳花卉苗木基地及蔬菜瓜果优良品种制种基地。
  科技培训 1991年始,利用“农业函授大学”,培训学员1500名。1993年,举办全区蛙类养殖技术培训班,收效甚佳。1997年2月,组织区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参加市农技培训班。至2000年,采取多层次、多渠道、长短结合的方法,举办培训班170期,参训人数5500人(次),其中村级1500人(次);区科委举办各类科技讲座百余(次),听讲2万人(次)。重点推广水稻旱育抛秧、薄露灌溉、棉花双膜覆盖、地膜栽培、“双低”(低硫甘、低芥酸)杂交油菜、秸杆氨化、特种养殖、大棚蔬菜及经济林果等24项适用技术。全区各级各类企业职工中,有10861人(次)分别参加过企业管理、TQC、标准计量、机械、建筑施工等方面讲习班、培训班,平均每3个乡镇企业职工巾就有1人接受过培训。
  科技推广种植 1981年,推广早稻杂优、水稻叶面喷肥技术,当年增产10%。1983年,板栗基地阳12个种植户提供优良品种板栗嫁接枝条。1984年,推广板田油菜高产技术及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促使早稻成熟、二晚早插。1988年,笋用竹基地向区内100个笋用竹种植户推广种竹2万株,向区外推广种竹1.5万株,1988 - 1992年,推广微机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多效唑等作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亩均增产20公斤。 1992年始,推广“双低”杂交油菜;1996年推广软盘育秧抛秧技术;1997年,区科委从浙汀购进早杂育苗、抛秧等录相带和辅导材料发放给各乡(镇),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当年完成早杂3000亩,抛秧2000亩,“双低”油菜3000亩,棉花双膜育苗2000亩,地膜移栽4000亩。1998年、1999年,分别引进红薯新品种“红心一号‘”、“红心二号”种苗,供高垅乡、海会镇部分农民试种。
  养殖 1982年,在赛阳推广稻田养鱼技术,亩收成鱼l5 - 25公斤。1989年,在高垅谷山湖推广大棚鲜鱼精养,单产提高一倍。是年,区蟹苗站人工繁殖蟹苗180.5公斤,培育幼蟹1.5万只。1991年,人工繁殖罗氏沼虾1l万只,填补省内空白。1995年,官牌夹水产场人工繁殖鱼苗8000万尾,河蚌育珠100公斤。1996年,在谷山湖进行青虾养殖试验,面积40亩,产成虾2400公斤,亩产60公斤。是年,区蟹苗站土法快速养鳖取得成功,成活率66.6%,此项技术应约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作技术交流。2000年,推广塘库养鱼技术,塘库养鱼亩产40 - 50公斤。
  能源先后推广闷晒式和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引导区民利用太阳能解决生活用热水问题;推广塑料大棚温控技术,推广沼气增能技术,用于反季节蔬菜、育秧、花卉苗木生产。至2000年,全区累计建塑料大棚913.5亩;推广沼气增能技术,建池4043口,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3.5%,年产沼气约1 16万立方米;推广“庐山I、lI、III、lN型”省柴节煤灶54000台,年节约薪柴3.42万吨。
  学术活动1985年始,各学(协)会围绕科研任务和生产发展中的科技难题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学术活动。同时,坚持召开年会,组织论文交流;组织考察,开展对外科技交往活动。先后有蔬菜学会分6批组织会员赴省内外学习蔬菜高产经验;水利电力学会组织会员到葛洲坝参观考察;食用菌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到浙江常山等地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林学会开展了“保护庐山森林资源”、“鄱阳湖防护林工程建设”学术研讨;水产学会参照外地蟹苗人工繁殖经验,召开“庐山区蟹苗基地工程”论证会,为建立蟹苗人工繁殖站提供科学依据;医学会组织会员参加“全国预防医学情报研讨会”、“全国韦氏智力研讨会”、“食品卫生学术论文报告会”等多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教育学会收集整理一批有一定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理论探讨文章,编辑成《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文集》、《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文集》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文集》,刊出《小学思品教学简报》60期。
  第三节科技成果农林水产区农牧局罗运谱、孙桂型、孙怀远、廖锡玲、张玉萍等组织研究的土壤普查成果及应用,1985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区林业局喻庆麟、王子牛组织研究的杨树新品种的引种与栽培,1985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区畜牧兽医站组织研究的塑料顶灌法诊断耕牛血吸虫病试验与推广,1987年获省农牧渔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
  区蟹苗站胡龙生、柳胜等组织研究的中华绒毛蟹人工半咸水二级育苗技术,1990年获省农牧渔业厅农技改进三等奖。1991年又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区牧工商公司方士首组织研究的鄱阳湖草洲养鹅技术,1992年获省农牧渔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
  区水产局周义斌、郑金林组织研究的全省池塘养鱼和稻田养鱼技术示范,1992年获省农牧渔业厅丰产示范项目一等奖。
  区水产局郑金林、周义斌组织研究的8万亩湖泊养鱼综合增产技术,1993年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区林业局占丽华、朱健全撰写的庐山区社会林业工程项目基础资料综述,1998年获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院论文二等奖。
  区林业局占丽华、朱健全组织研究的庐山区社会林业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工程,1999年先后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二、三等奖。
  蔬菜区蔬菜局谢圣汉等组织研究的“无公害”辣椒、蕃茄栽培技术,1985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区蔬菜局戴忠文、王家训组织研究的大白菜高产协作,1985年获省农牧渔业厅高产协作二等奖。
  区蔬菜局谢圣汉组织研究的“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1986年获省农牧渔业厅植物植检站技术改进二等奖。
  区蔬菜局谢圣汉组织研究的长江中下游“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1987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区蔬菜局王家训、陈俊武组织研究的番茄、辣椒、大白菜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与推广,1990年获省农牧渔业厅技术改进二等奖。
  区蔬菜局谢圣汉(第十完成人)组织研究的番茄疫病发生规律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1990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区蔬菜局王家训、陈俊武组织研究的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1992年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区蔬菜局王家训研究培育的赣黄瓜1号,1993年获省农牧渔业厅科技进步奖。 区蔬菜局谢圣汉等组织研究的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省农业科技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
  区蔬菜局张国卿组织研究的平菇窄幅浅沟高产栽培技术,1995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工业铝箔复合保温面料庐山龙潭化工厂产品,1987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RLS型高效热管生活炉区节能设备厂产品,1989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TE电子式温度指示调节仪庐山区洋数字仪器仪表厂产品,1989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六头自动小罐滚筋机九江食品机械厂产品,1990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高压钠灯电子触发器区节能电器厂产品,1992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BMC电机接线板区莲花电器厂产品,1993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粗孔微球硅胶区威家化工厂产品,1997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硅大胶区威家化工厂产品,2000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卫生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1985年,区人民医院进行了系统研究,据600例资料分析全控率达83.69%,有效率达93. 67%。
  中、晚期肿瘤病人综合治疗 1986年以来,区肿瘤内科医院门诊1650人(次),据320例资料分析,一年生存率85.94%,二年生存率40%,三年生存率15%,五年以上生存率12%。
  中医肛肠枯痔疗法莲花中心卫生院采用中医疗法有效率达95%。
  近视眼治疗 1988年,区人民医院采用贴耳疗法、针刺穴位眼推拿等疗法,临床治疗500例,有效率达95%。
  大黄在“血症”中的应用研究者潘玉峰,1989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硫酸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其对美尼尔氏病的治疗探讨研究者胡仕骏,1989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腹腔镜微创伤手术 1999年,区人民医院完成胆囊取石摘除术150例,阑尾切除术17例。
  中草药治疗“蛇咬伤” 九江动力机厂职工医院,20年来受诊“蛇咬伤”200人,治愈率达10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