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驻军和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71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驻军和军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4
摘要: 第三章驻军和军事第一节驻军宋、元、明、清时期南宋绍兴元~四年(1131 - 1134)、七~八年(1137 - 1138),右军副统制岳飞部队两次驻扎在赛阳一带。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屯兵新港南湖咀数年。
关键词: 地方军事 驻军

内容

第三章驻军和军事第一节驻军宋、元、明、清时期南宋绍兴元~四年(1131 - 1134)、七~八年(1137 - 1138),右军副统制岳飞部队两次驻扎在赛阳一带。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屯兵新港南湖咀数年。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征人九江后,新招绿营兵5000人,分编5个营,其中水师营分兵驻扎白水港、新港、南湖咀、回峰矶等地。另由水师营拨外委千总l员、防兵40人分驻大姑塘汛、清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太平军殿右八指挥林启荣驻守九江,在五里一带驻扎1个营,南湖、黄土岭一带驻扎2个营。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撤销南湖水师营,添设长江水师湖口镇,原驻大姑塘汛水师营官兵亦改隶长江水师营湖口镇。九江城守营派外委干总1员,率20兵士驻大姑塘汛。
  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江西赣军都督李烈钧令第1师师长欧阳武和混成旅旅长方声涛设司令部于九江,一部分部队驻扎姑塘,以防北洋政府军进攻。是年6月下旬,北洋军第6师师长李纯部奉命从湖北田家镇开入九汀,在官牌夹驻扎2个营。民国36年,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九江,成立“皖、鄂、赣、湘、苏、豫”6省联防九江指挥部,先后有第8、第16“绥靖司令部”,“集中剿总”第8纵队独立团及第19军高射炮团驻守九江,其中1个营兵力驻扎新港集镇,沿江筑防护网,防堵中国人民解放军过江。1949年5月17日午夜撤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自60年代始,境内先后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陆、空军部队驻扎。1962年,海军后勤部在武汉办事处机关移至九江市。1967年9月21日,办事处定点在工农兵公社十里大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武汉办事处”,为正师级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陆军预备役第3团,驻前进西路通畔垅村。1975年12月,江西省军区独立师3团,驻十里螺子山村宋家畈,辖3个营。1978年10月,江西省军区在工农兵公社通畔垅大队组建第二干部休养所,供军队师团级以上离退干部休养居住。1981年,省军区独立3团并人省军区和九江军分区,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干部学校。2000年,驻军单位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年区空军后勤部防空5处,驻十里铺,为正团级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九江市武装警察部队教导大队,驻莲花镇妙智村,为正营级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九江市武警支队十一里中队,庐山区消防武警中队,驻前进东路,均为正连级单位。九江军分区机械装备仓库,位于莲花镇龙门沟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九江市武装警察学校,位于莲花镇莲花村,后移至高垅境内。此外,713厂、九江仪表厂、华声无线电厂、5727厂,均设军代表室。
  第二节军事设施烟墩明正德年间(1056 - 1521),九江兵备道效边陲之制,沿江每10华里设1烟墩,新港白石矶、回峰矶2处设烟墩。遇警举火为号。
  炮台清光绪末年,驻防九江的新军沿江构筑炮台,金鸡坡有炮台3座,新港梅家洲1座。
  碉堡民国22年(1933),中央军校星子特训班,在高垅建碉堡2座,海会建碉堡l座。民国27年冬,日本侵略军为保护其中心据点或重要设施,在新港、姑塘、蔡家垅、三里街、十里铺、牯岭、莲花涮、赛阳桥等地遍筑碉堡,分兵驻守。民国37年夏至次年春,国民政府军在新港至湖口沿江筑碉堡、挖战壕,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防空哨50年代初,即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以乡为单位布设防空哨,每晚派民兵值班放哨,以防敌机空投。朝鲜停战后,防空哨尽废。
  防空洞 1969 - 1978年,在“要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一下,人民防窄建设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方针,掀起群众性“深挖洞”高潮,境内共构筑防空洞12处,总面积16897平方米。这些防空洞均为块石结构,为防化、防弹、防辐射的5级防空工事。1990年后,九江新火车站、几江市市政公司、九江市邮电枢纽大楼相继在区内长虹大道建筑了普通的地下通道,面积达16685平方米,战时可作防空掩体使用。区内的人防工程主要分布在驻区工厂和部队,如九江化纤厂、九江柴油机厂、九江动力机厂、江西塑料制品厂、江西制氧机厂、九江玻璃纤维厂、原九江微型电机厂、海后武办和庐山区中学等。其中,面积最大的5727厂防空洞面积有3663平方米。至2000年,全区16897平方米防空洞中,有13447平方米存在渗、积水问题。九江化纤厂273平方米防空洞已废。
  此外,为做到平时和战时相结合,平时做好防空预防,在人群密集的十里片区设置防空警报设施。西片九江仪表厂、东片九江国棉二厂、南片庐山区政府机关3处设警报器,如遇空袭,警报器设置单位根据九江市防空指挥部警报信号发放防空警报。
  十里飞机场(详见交通邮电电力卷) 第三节军事活动朱、陈大战鄱阳湖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率领水陆大军60万,战船5000艘,进攻洪都府(今南昌),欲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一死战。是年4月,朱元璋亲率舟师20万赶至湖口,并屯兵湖口对岸的新港南湖咀,沿江南岸列砦栅、布战舰、置火舟、火筏于中流,断绝陈友谅补给线,展开沿鄱阳湖口至境内姑塘、高垅、海会一带的鄱阳湖大战。朱胜陈败,为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
  太平军境内大战清军清咸丰四年(1854)七月二十七日,湖口太平军战舰数百艘,攻南康府(今星子县)。星子乡绅团练在星子谢师塘、珠琳湖等地炮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战舰百余艘。是年九月,太平军在境内姑塘、青山登陆,杀伤星子团练百余人。七月,太平军有意敞开湖口水卡,诱敌深入,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先锋萧捷三急率精悍兵勇2000人,乘轻舢板120余艘,冲入姑塘。太平军又神速恢复水卡,迫使湘军精锐锁于姑塘至湖口一带的湖内。太平军以轻舟30余艘,装载干柴、膏油、硝磺,从上游点燃飞速下驶,烧毁湘军战船数}‘艘,并缴获其指挥舰及全部文书档案,俘杀管驾刘成槐、李子成等,曾国藩逃往南昌。咸丰五年七月十八日,清廷派塔齐布率军偷袭梅家洲太平军反被围歼,只身回营,恼恨至极,呕血而死。二十三日,清又遣萧捷三从内湖青山下攻石钟山,中炮穿腹而死。清咸丰六年秋,太平军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大部兵力回防天京(今南京),九江防御相对减弱,清军乘机卷土重来。是年九月九日,梅家洲失陷,使钳制在鄱阳湖内长达3年多的湘军复出。与此同时,湘军又在八里湖设炮台,在白水湖立营,以切断太平军从水路西上、东下突围的去路。至咸丰八年四月,太平军终因寡不敌众,17000余将士全部牺牲。
  李烈钧湖口起义民国2年(1913)7月12日,李烈钧领导的赣军在湖口发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湖口起义”。起义军驻扎在湖口和境内梅家洲一带。7月23日,袁世凯精锐段芝贵所部之马继增旅、张敬贲团进攻湖口。24日,袁军攻下境内饶家舍、新港、梅家洲、灰山诸隘,逼进湖口,李烈钧部队顽强抵抗两个月后归于失败。
  海会军官训练团民国22年,国民政府以“纠正错误观点,统一战术思想,增进剿匪技能”为名,在海会寺举办海会军官训练团,又名“剿匪军官训练团”。主要对赣、粤、闽、湘、鄂北路军所属各部排以上干部轮流训练,以白鹿洞为团部,各营设于海会寺附近。陈诚任团长,每年夏季训练3期,民国22 - 24年,共训练中初级军官25041人。
  中央军校星子特训班民国22年,国民政府中央军官学校在南昌建立分校,年底迁至星子,改名特别训练班,康泽任特训班主任兼特训总队队长。民国25年春,特训班迁至海会。日军进犯后,特训班由海会转移至湖北江陵县。
  日军入侵民国27年7月上旬,湖口失陷后,日本侵略军分两路向九江包抄。22日晚,日军波田支队趁阴雨天暗,分乘军舰数艘、汽艇10余艘,驶往鄱阳湖中的鞋山。23日,3000余日军于姑塘以北4公里的钟家大湾偷渡登陆。凌晨,日军后续部队在飞机和舰艇火力的掩护下,向守军预11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迅速占领江家村、尹家湖地区。同日,日军飞机投弹10余枚,炸毁了海会军官训练团营房。24日上午9时,驻守株桥和普泉山一带的国民政府军第15师和128师受到敌机和炮火的攻击,阵地丢失。同时,中路日军突破预11师前沿,攻占马祖山,进至塔岭山;左路日军击溃增援预11师和第70军19师后,又占领谷山、吴障岭地区。24口中午,国民政府军开始反击,虽夺凹一些阵地,但进展不大。由于日军海、陆、空火力齐发,守军逐渐溃退。25日中午,日军攻破王家垴阵地,向十里铺、妙智进击,晚间进至十里螺子山西侧,形成对九江城包围之势。日军飞机整日轮番轰炸十里铺、莲花洞、新港等地。26日下午7时30分,几江城区被日军完全占领。
  军民奋起抗日日军占领九江城区后,国民政府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即调集3个集团军约20个师计20余万兵力,布防在沙河及其东、西、南约465平方公里区域,阻敌西犯南侵,并没3道防线:庐山北麓蛇头岭至莲花洞为第一道防线;九江县岷山至沙河、境内赛阳为第二道防线;德安乌石门至青山垴为第三道防线。战役开始,日军106师团一部、市区联队和两个伪保安团,在炮兵配合下突破蛇头岭防线后,沿九沙公路和八里湖水路向沙河包抄。7月30日,日军占领沙河后,于8月4-5日,又出动3000余人向南昌方向进攻,守军第4、8、64军各军将士英勇反击,毙敌2000余人。
  民国27年8月,赛阳张家村、蔡家村、沙家村、胡家六房等村庄的村民,在日军进行疯狂屠杀的时候,毫不示弱,许多村民赤手空拳与日军搏斗。胡家六房女青年胡美玉用竹棍打死1名日军士兵。
  8月16日,海会寺守军,袭击姑塘以南敌军,敌溃退海会寺东北30里外高垅陈村后,守军跟踪追击,克复陈村。
  8月17日,抗日游击队进袭莲花洞北敌,毙敌官兵百余人。
  9月,抗口游击队派20多个队员,深入十里铺官山社庙日军车衣库,撒上煤油,烧毁日军军衣近万套,并击毙日军官竹下。
  10月28日,抗日游击队在九星路高垅段毁敌汽车4辆,毙敌60余名,夺获敌步枪两支。高垅大桥被毁坏,并破坏电杆电线数公里。
  11月1日,日军近500人,分3路向三叠泉、长岭脚、大洼垴阵地进犯,被中国军队击退,毙敌200余。
  11月16日深夜,某部突击队乘黑夜冲入高垅陈村左侧,击毙敌军10人,夺获炮弹数十箱。
  11月21日,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在姑塘白石嘴之役,获敌民船1艘,毙敌6名,缴获大米26大包,罐头50瓶。
  11月28日,日军第3飞行团20余架飞机猛炸庐山,伤民众1人。干训班学员古绍先以轻机枪于仙人洞击落日机1架,坠于石门涧山麓。
  民国28年3月4月,突击队第2机枪中队于九星路株桥之役,伏击敌汽车5辆,击毁3辆,毙敌10余名,获大米50余包,步枪5支,子弹2箱,轻机枪3挺。
  农历六月,抗日游击队中队长周时贵,在高垅前村周家,用石头将一驻扎在高垅的日军砸死,获30块银元奖赏,以表抗日功绩。
  民国33年8月,支援中国抗日的美国第14航空队——一飞虎队”一机组在执行轰炸任务后,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泰德、凯文尼等7名飞行员跳伞后,日军出兵搜寻,赛阳金桥群众舍命相救。在护送美飞行员返回桂林空军基地时,途中与日军交火,抗日游击队剐大队长唐明球及多名战士牺牲,1名老船工被日军杀害。
  日军投降民国34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九江投降的有日军第11军所属步兵第13师团、第58师团、第22旅团、第84旅团、第87旅团以及海、空军和后勤人员共6.3万人,战马7900匹;步枪3万余支;轻、重机枪2000余挺;山炮、野炮、海岸炮、守城炮及各种步兵炮1000余门;弹药器材及其他军用物资200余库;各种汽车、战车、小轿车、吉普车、摩托车300余辆;轮船(包括商船、汽艇、小驳船、小火轮)100余艘;工厂、场站、修理所100余所。9月6日,国民政府新3军开始办理接收。
  人民解放军解放九江民国38年4月21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在安徽望江地域渡江,突破南岸东流国民党96军防线后,经流泗桥解放湖口县城。5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5兵团18军54师162团1个营,在团政委翟寿亭带领下,从湖口渡江达境内新港。部队在新港集镇停留两个多小时后从新港抄小路经东门行军进城。队伍行至三里街路段时,遭王公霸(地方反动武装)阻击,人民解放军很快击溃王公霸反动武装。早上7时,翟寿亭率部进城。下午2时,人民解放军湖北黄岗军分区14团马启春团长率两个连,13团政治处主任张钟率1个营,经十里、妙智、莲花洞登山,解放牯岭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