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4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1
页数: 2
摘要: 民国26年(1937),九江邮电局有邮路5条,其中境内有3条。九江至湖口邮路,全程28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长岭、新港、回峰矶;九江至牯岭邮路,全程23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十里铺、新桥、妙智、莲花洞;九江至星子邮路,全程44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濂溪墓、鲁班桥、株桥、高垅、海会等地。
关键词: 邮政业 邮政管理

内容

民国26年(1937),九江邮电局有邮路5条,其中境内有3条。九江至湖口邮路,全程28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长岭、新港、回峰矶;九江至牯岭邮路,全程23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十里铺、新桥、妙智、莲花洞;九江至星子邮路,全程44公里,为逐日班,有2名邮递员步班行走,境内经濂溪墓、鲁班桥、株桥、高垅、海会等地。邮递员身着印有“邮”字的绿色背心,从市区将信件、报刊、汇款担挑至乡公所,乡公所再分到保,投递时间长,差错多。
  新中国建立后,各乡陆续建立邮电所或邮政代办所,乡邮电员每天邮担近30公斤,步行30余公里,挂号信函、期刊、汇款、电报建立收件人签章制度。1956 - 1957年,随着九江至星子、九江至湖口公路相继通车,九江至庐山、九江至星子、九江至湖口先后开通汽车邮路,境内虞家河、株桥、新港等地邮件由客班车代运。70年代,乡村道路建设迅速,乡村邮路逐步改为以车(自行车)代步,邮递员工作强度减轻。1980年后,区到各乡(镇)邮件全部采用打包搭乘公共汽车送至乡邮电所或支局。是年信函投递15.79万件。进入90年代,由专用邮政汽车将邮件送到乡(镇)邮电支局、所。2000年末,区内除五里乡邮电业务由九江市邮电部门直接办理外,其余乡(镇)邮政支局或邮政所函件信封完全标准化、规范化,分检采用机械化操作,按邮政编码分类,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是年,信函投递23.65万件,报刊发行23.16万份。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