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假冒伪劣产品查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4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假冒伪劣产品查处
分类号: F760.6
页数: 4
摘要: 1991-1992年,按照省政府、省工商局部署,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斗争,重点查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医药、食品、烟、酒类商品,严厉打击制造、贩运、经销假冒劣商品黑窝点及地下工厂,取缔非法经营。
关键词: 商品检验 伪劣产品 质量监督

内容

1991-1992年,按照省政府、省工商局部署,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斗争,重点查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医药、食品、烟、酒类商品,严厉打击制造、贩运、经销假冒劣商品黑窝点及地下工厂,取缔非法经营。
  1994年,在全市组织2次较大规模“打假”活动,对坑农、害农的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无碘盐以及伪劣食品、饮料和生活用品等加大打击力度;与海关、公安机关协作,打击走私贩私;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虚假广告、假冒商标、公用企业滥用经济优势限制他人正当经营以及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向对方贿赂行为进行严肃处理。8月,会同卫生、商业、轻工、技术监督、旅游等部门开展“抓好城市饮食卫生管理和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制售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掺假、掺杂、过期、变质食品行为。12月,开展“元旦”“春节”市场整治,查处节日市场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垄断经营等非法交易行为。当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254件,其中大要案31件,罚没款143.26万元。254件案件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112件、不正当竞争案18件。
  1997年1月始,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同年,在全市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1998年,开展打假、打私、查处商业欺诈工作。3月,按照省工商局、省技术监督局、省公安厅等8部门文件,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执法行动。启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要求各县(市、区)局选择在当地影响较大、基础较好商业企业和商业街作为“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制售假酒、假药、假劣食品、假香烟、假营养保健品、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违法行为。10月26日,开展打击贩私和整顿市场行动,重点打击成品油、汽车、摩托车、香烟、盗版光盘、食用油、化工原料、纺织原料、手机、计算机、照相机等物品走私贩私行为。1999年,开展“整市场、保节日”专项执法检查,重点为食品打假。6月,开展打击制售假冒卷烟专项整治,对公路运输、市场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查处销售假冒及走私卷烟行为。7月12日开始,实施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审批备案制度,达到规定条件案件必须报上级工商机关审批后方能实施处罚。
  2001年1月,开展“净市场、保名牌、促消费”专项执法行动,京九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被省工商局确定为检查重点。做好企业“守合同、重信用”称号复查工作。市工商局联合市卫生局、市医药管理局清理整顿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市工商局批复浔阳区工商局《关于开展创建“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文明一条街”活动实施方案》。3月底,会同经贸、公安、质监、盐务等部门,以打击假冒伪劣食盐窝点,取缔非法从事食盐生产、加工、储运、经营和贩销私盐企业,防止私盐流人食品加工、畜产养殖行业为重点,开展打击盐业违法行为、维护食盐专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4月,开展禁止生产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玩具专项整治,对市场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玩具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按照省工商局部署,开展打击制售假冒“金圣”“海鸟”卷烟专项整治行动。市工商局牵头,市烟草、公安部门配合,对全市所有经营烟草商店进行拉网式检查,查扣假冒、无手续卷烟78.7条,货值9000余元。6月,按照《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对商品交易市场复秤台设置进行检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让消费者在市场内明明白白消费。9月28日始,开展“十一”黄金周节日旅游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宾馆、饭店、娱乐场所、旅游用品市场、旅游交易市场等经营单位和景点,对经营假冒、过期、不合格食品、饮料、酒类及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等威胁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违法行动进行重点打击,确保节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30日,开展金秋打假扶优宣传活动,倡导“识名牌、用名牌、扶名牌”消费观念,销毁10车假冒伪劣商品。2002年,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抓好“以农资三假为重点,打假治劣保安全生产”“以食品为重点,打假治劣保安全消费”“以装饰装修材料为重点,打假治劣保安全装修”“以汽车摩托车为重点,打假治劣保安全运输”专项整治。3月20日至4月5日,公安、工商、海关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生产、销售仿真枪行为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确保群众消费安全。2003年,围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颁布10周年,开展“维权反欺诈”活动,重点检查餐饮、美容美发、旅游、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查处欺诈误导消费者和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1月,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重点对农村市场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中药材等进行专项检查。5月,联合药监、物价、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防护服、口罩、消毒剂产品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6月20日始,开展夏季食品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以及大型超市进行检查。6-7月,开展查处非法拆解、拼装报废汽车行动,对全市汽车配件市场、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及机动车改装企业进行全面清查,防止非法拆解、拼装报废汽车活动死灰复燃。7月,开展“地条钢”专项整治行动,禁止“地条钢”及其制品非法流通。在全市工商系统推行“阳光执法工程”,重点落实案源预先申报制度、案件跟踪制度、案件回访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案件廉政监督制度、没收(暂扣)物资集中保管制度、工商建议书制度、重要商品追缴责任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细化执法办案具体操作程序,实现对办案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加强执法公正性、廉洁性。2004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展“打假护农保春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以市场巡查、个案送检为主要执法手段,围绕重点农资品种及农资经营大户开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执法行动。5月始,开展汽车改装专项整治,重点查处非法拼装汽车及无营业执照或超经营范围生产、改装汽车行为。6月20日至7月20日,开展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饮料、学生饮用奶、儿童食品为检查重点,查处经销危害人身健康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食品行为。8-9月,开展“地条钢”专项整治。取缔小炼钢厂、小轧钢厂和无生产许可证轧制带肋钢筋企业,从根本上杜绝“地条钢”生产。9月10日至10月10日,开展“中秋”“国庆”节日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实行索票索证、进货验收制度市场、超市,食品集中交易场所,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旅游景区、车站经营秩序。12月22日始,开展“元旦”“春节”市场专项整治。以节日食品和棉衣、棉被、民用煤、取暖器具为重点检查商品,以食品经营企业、超市、集贸市场为重点检查场所。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当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办各类案件1960起,其中查办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件108起,查办违反产品质量法案件517起,2005年1月始,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先后开展种子、化肥市场专项整治;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农机具市场专项整治。3月,制发《九江市工商局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月,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饮料、酒、儿童食品、营养保健品、豆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腌熏制品10大类商品为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7月,开展糖精和含糖食品市场专项整治。9-10月,开展“中秋”“国庆”节日市场专项整治。1 1月中旬,开展移动电话机市场专项整治。当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案件2113件。其中,查处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案86件,查处违反产品质量法案472件,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案341件,其他经济违法违章案1214件。 2006年,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制定《九江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共查办违法经营食品案287件,快速检测食品13878批次,对19810千克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净化食品市场。联合8部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基本道德规范,推进商贸企业诚信建设,解决群众关心“吃、穿、用”等方面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和经营服务环境。3月始,相继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制止欺诈专项整治活动,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药品食品行为。6月,开展车辆非法改装整顿。当年,全市共查处案件1739件,大要案83件。其中,查处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案98件,查处违反产品质量法案534件,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案248件,其他经济违法违章案855件。2007年1-3月,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7-9月,开展集中整治娱乐休闲场所经营、治安秩序专项行动。查处娱乐休闲场所无照、超范围经营和非法有奖销售活动。7月16日至9月30日,开展打击贩私违法活动专项整治。当年,全市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1542件,其中大要案63件。2008年,全市工商系统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年共快速检测各类食品37600批次,退市不合格食品23300千克。开展与奥运相关的广告、保健品广告、药品广告、医疗广告专项整治以及成品油、建材、汽配、网吧等市场专项整治,落实兴奋剂治理、“限塑”治理任务。全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1406起,有效保证奥运年市场繁荣、安全、规范、有序。2009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集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部署,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铲除菜霸、肉霸、鱼霸、鸭霸等行业霸头,查处制假售假、虚假医疗广告、欺诈性商业促销、传销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大要案件。湖口、武宁县工商局铲除菜霸后,2县城菜价应声回落;浔阳区工商局铲除鸭霸、庐山工商局铲除肉霸后,当地家禽、肉类市场秩序重新步人正轨;浔阳区查处“世界通”网络传销大案,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开展军服专项整治,对服装市场、劳保用品市场、服装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查处销售07式军服及其仿制品,超范围生产军服、军服仿制品、军服专用材料行为。当年,全市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1714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对市工商系统整治市场、重拳治乱、优化环境做法进行报道。
  2010年,贯彻市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开展集中整治市场秩序工作意见》,推进“维权工程”,重点整治欺行霸市行为。以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行为为重点,打击欺诈消费者行为。同时,会同公安、技术监督、通信运营企业开展短信群友专项整治。对电子产品市场、通信产品市场、手机卡销售市场进行全面清查,重点查处无营业执照非法生产、销售短信群发设备行为。全年立案2541起,结案2121起,其中大要案110起。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