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供销合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01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供销合作
分类号: F717.2
页数: 8
摘要: 1991年来,化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氨、复合肥、钾肥、磷肥、氨水等。九江市是省粮棉重要产区,化肥需求数量较大,除省、市厂家货源外,还需到外省采购填补不足。1994年前,由市计委及省级公司按照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分配。1994年8月后,国务院下达《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明确提出化肥流通渠道实行“一主两辅”政策。即省、市、县农资公司和基层社为化肥流通主渠道。而农业“三站”(土肥站、……
关键词: 供销合作社 集体商业

内容

1991年来,化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氨、复合肥、钾肥、磷肥、氨水等。九江市是省粮棉重要产区,化肥需求数量较大,除省、市厂家货源外,还需到外省采购填补不足。1994年前,由市计委及省级公司按照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分配。1994年8月后,国务院下达《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明确提出化肥流通渠道实行“一主两辅”政策。即省、市、县农资公司和基层社为化肥流通主渠道。而农业“三站”(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和化肥生产厂家为化肥销售辅渠道,同时允许农垦、林业、烟草、军队在本系统销售化肥,不再由农资公司一家专营。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对化肥经营提出进一步放开意见。2002年年底,化肥经营渠道彻底放开,除供销社农资公司外,农业、林业、化肥生产企业都可以自主经营化肥。
  1991-2010年,市供销社系统供应化肥360万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供销系统化肥销售一览)=] 二、农药、农药器械农药 1995年以前,农药销售供销社属于主渠道,农业”三站”(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及其他部门也有少量零星销售。农药实行专营以后,供销统一农药供应。国家规定实行计划管理的品种有12个。1995年农药实行专营后,计划管理品种增至20个。具体品种为敌百虫、甲胺磷、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甲基1605、乙基1605、呋喃丹、速灭威、混灭威、叶蝉散、水胺硫磷、敌虫菊酯、三环唑、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2.4D丁酯、灭旱丹、丁草胺。另有22个品种实行指导性计划。农药实行计划分配,由省、市计委下达年度总计划,省、市供销农资部门根据企业具体交货情况按季分配到县社各级农资公司组织供应。1991-2010年全市共组织供应农药31684.6吨,最多年份达2364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供销系统农药销售一览)=] 农药器械1991年前,农药械由县(市、区)级农资公司自行采购,基层供销社农资门点到上级公司采购调拨。种植面积小的农户多采用手动喷雾器以及肩负式喷雾器。种植面积大的农户、专业户选用机动喷雾器。1991年,全市共销售农药械1299百架,1992年,销售1209百架。迄2010年,平均年销售农药械2500百架上下。病虫害发生严重年份(1995年)曾销到3740百架。随着农业产业化改革深入,农药械机动程度提高,预防病虫害措施推广,全市农药械销售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农用薄膜 1991年来,农膜分地膜、大棚膜、微膜、输水膜、有色膜等。地膜用量最大,一般用于棉花、花生、西瓜、蔬菜等地面覆盖,起到控温作用。大棚膜主要用于蔬菜大棚和拱棚覆盖,少量用于覆盖猪、牛栏、鸡舍、柴房等。其他农膜属于新品种膜范畴,大多属专膜专用。1991-1994年,农膜属于农资公司专营商品,到1995午流通体制改革,农膜市场开始放开,除农资部门外,生产厂家、农业主管企业以及个人均可经营农膜。1994年以前农膜实行专营期间,执行国家指令计划,市场放开后不再实行计划管理。1991~2000年销售农膜1130余吨,最多年246.4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00年全市供销系统农膜销售一览)=] 说明:2000年后未统计第二节农产品经营一、棉花 1991年来,市棉花产量和收购量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棉花质量、纤维长度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重要产区。彭泽、九江、瑞昌、永修、湖口、德安、瑞昌等县市,都属优质高产棉区,皮棉单位亩产量达100公斤以上。最高1994年总产量达219.9万担,平均年产量都在120万担左右。1998年11月前,供销社棉麻公司独家经营。棉花调拨销售由省、市计委下达调拨计划,直接下达到纺织厂家,由棉麻公司按计划调拨。11月2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供销社及棉花企业、农业部门所属的良种棉花加工厂和国有农场,经资格认定的纺织企业,均可以直接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个体棉贩及其他任何未经资格认定的单位,一律不得收购、加工棉花”。棉花经营体制开始朝市场经济方向转变,这种方式维持1年左右。
  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放开棉花收购,鼓励公平竞争;实行社企分开,加大棉花企业改革力度;实行棉花经营和储备分开,确保储备棉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加强和改进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改进棉花信贷资金管理;大力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结束棉花企业独家经营局面,市场经济将左右棉花价格和流通渠道。棉花价格高时2万-3万元/吨,低时1.2万-1.5万元/吨。棉产区遍布全市12个县(市、区),1992年全市有收棉站153个,最多年160个左右,1991-2010年,平均有收棉站1 15个。棉花加工厂(轧花厂)1992年43个,最多年份59个。1991-2010年,平均有轧花厂41个,均属大型锯齿加工厂。除此以外,还有少量的零星皮辊棉加工厂。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收购一览)=] 二、苎麻种植苎麻已有2200多年,是省重点产区。传统产区有瑞昌、九江、都昌、武宁、修水、德安6县(市)。九江苎麻有纤维长、支数高、光泽好、拉力强、经久耐用等特点,尤其瑞昌市产“细叶绿”品种,丝纯细匀、洁白如银、无伤无斑、麻长干燥,单支纤维支数高达1800-2100支,含胶量为19.7%,曾获东南亚国际麻展优质奖,多次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名优特产奖。苎麻一年收三季,产量也依据季节不同各有高低,一般头麻占40%,二麻占35%,三麻占25%。收麻季节民间有头麻见秧(夏至前)、二麻见糠(立秋前)、i麻见霜(霜降前)说法。1991年,苎麻收购属供销社棉麻部门专营,当年苎麻收购量1546吨。1992年收购量1510吨。此后由于政策调整,麻纺市场萎缩,销路受阻,棉麻公司停止苎麻收购。
  三、土特产品蚕茧养蚕业早在唐宋年间便有记载。主产区为修水、武宁2县。故志书上有“唐宋纳赋,多贡丝绸”之说,宋儒张商英数次旅经修水,咏有“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阴阴聚落宽”诗句。清光绪年间修水养蚕已具规模,年产达500余担,产品主要运往苏、沪一带。1991年,修水在国家扶贫开发、老区建设政策扶植下,养蚕有了更大进展,全县桑园面积2666.7公顷,蚕茧收购量达到1026吨。1992年,桑园面积扩大到5333.3公顷,蚕茧收购跨人全国万担茧县行列。国家规定蚕茧由供销社统一收烘,干茧由省计划调拨(收购按鲜茧计算,销售调拨、库存按干茧统计);禁止私商收购蚕茧和土丝。为便于蚕农交售鲜茧,供销部门大力扩充收购网点,增加收购技术人员。全市设有蚕茧收购点58个,收购员1800多名。采取定村、定时、定票的方法,划片分组,预约轮收。全市蚕茧主产修水、武宁两县,年平均收购量2250吨。蚕茧收购已成为修水县大宗收购品种。1993年,蚕茧收购6万担,价值达4800万元。
  蜂蜜养蜂采蜜是丘陵山区的生产传统,自引进外地先进养蜂技术后,蜂蜜产量曾达到455.5吨历史最高。后因全国蜂蜜产量过剩,蜂农积极性受阻,产量逐年下滑。1991年,收购28吨,1992年,收购47吨。1992-1999年,共收购蜂蜜517吨.2000年后,经营市场放开。
  芒杆芒杆是优质造纸原料,各县资源丰富。为调拨芒杆,全国各地造纸行业采购员常住各县,高峰时有百人之多。芒杆主要产地为瑞昌市、武宁、永修、德安、九江、星子、彭泽等县。收购量最高年(1994年)达298149吨,平均年收购量10万吨以上。1995年后因纸业市场萎缩,价格随之下滑,导致芒杆收购量下降,2000年后基本停止收购。
  小山竹小山竹蔓生在各县丘陵山区,亦是优质造纸原料.又是生产篾器用品、种植蔬菜及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历史最高年(1992年)收购量达53007吨,平均年收购量15000吨左右。1999年后因市场影响,收购量逐年下滑.2002年后市场经济,全社会经营。
  桐油桐油是传统特产,产区多在市西南各县,修水、武宁为主要产区。桐油是重要油漆原料,亦是木器、农具、家具防腐材料。1991-1992年,收购213吨,1992-1999年,平均年收购150吨左右,1994年,收购419吨,1999年后,市场放开,供销部门停收。
  四、日用杂品夏凉用品夏凉用品中,大小数十个品种,主要有凉席、扇子、枕席、竹床等。草席是市大宗品种,一般年销量在1万条以上。市收购草席是自引进席草以后,开始生产加工草席,最多年收购量达10.62万条。1991年后锐减至1.6万余条。草席销售最多年2.6万余条。外销平均年4万条左右。1992年后席草种植减少,改种棉花,业务逐渐淡出市场。
  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20世纪80年代后产物,自塑料脸盆、水瓢、水桶、筲箕等生活日用品进入市场后,逐渐取代搪瓷制品。1991-2010年,20年销售110万个,最多年达6万个,平均年销5万个以上。
  厨房用品厨房周品主要包括炊事器械、铁锅、日用瓷等。随着时代进步,厨房革命,科技创新,切菜机、揉面机、烤箱、洗碗机、微波炉、电磁炉、厨房组合用品层出不穷。1992年销售炊事械具91900元,1994年249200元,1995年1002600元。1992年销售铁锅15181只,1994年1 12836只,1995年1 14904只。随着电饭煲和高压锅的出现,铁锅销量逐年减少。
  小杂品日用陶瓷销售,1991~2010年销1200万件,平均年销68万件。其中,1992年5288900件,1995年3966500件,1996年193940件。塑料、不锈钢制品出现,市场放开,陶瓷制品转向私营。
  烟花鞭炮烟花鞭炮归属杂品公司经营。春节鞭炮销量最大,占全年销量75%以上,其次是婚丧喜庆、新居乔迁以及特定节日喜事会燃放鞭炮。1992年全市销售鞭炮156909万响,1994年51471万响,1995年55860万响,1996年57315万响。平均每年销售都在50000万响左右。
  五、茶叶果品茶叶市是省茶叶重点产区,各县(市区)均产茶叶。绿茶以“庐山云雾”为最,红茶以“宁红”最佳。九江茶叶大量出口,最高年965.5吨(1973年】。供销部门收购量,1992年281.8吨,1994年355.2吨,1995年77.72吨,2000年64.3吨。以后市场放开,社会经营。
  果品市鲜果供应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柑橘、香蕉、桃、李、沙果、枣、瓜等。市场放开后,大量外地产果品以及进口果品均有供应。1992年,全市供应苹果49.3吨,柑橘77.2吨。1994年,苹果113.2吨,柑橘53.7吨。1995年,苹果111吨,柑橘85.2吨。2003年11月,九江果品大市场投入运营后,除传统苹果、梨、柑橘、香蕉四大项外,国内优质名果以及进口果品,市场都有销售,价格便宜实惠。每日平均进出大市场水果运输车300多辆,高峰日2000余辆。
  炒货炒货主要为瓜子、花生之类。1991年扩大生产规模,开发佳美、陈皮梅、阿里山、巧克力、话梅5个新品种,年产525吨,产值169.5万元。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昌、安庆、景德镇、香港等地。近年来由于个体炒货业壮大发展,炒货厂逐年产量下滑。
  第三节主要企业一、市棉麻总公司市棉麻总公司是棉花、苎麻收购加工、销售职能公司,市供销社直属企业,集体所有制,注册资本711万元,总资产5153万元,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位于市区柴桑路25号。总公司下辖棉麻棉花有限责任公司、棉麻棉机器材公司、棉麻综合贸易公司、棉麻经济贸易公司、棉麻絮棉经销公司、棉麻仓储运输公司、棉麻纺织原料公司、棉麻银丰实业公司、棉麻经销储备公司、棉麻棉花原料公司10家分公司。2001年12月,棉麻总公司改制,在职员工208人,离退休人员62人,经置换身份、退养和内部分流后,留下员工84人。2006年12月,总公司下辖棉麻絮棉经销公司、棉麻棉花公司、棉麻综合贸易公司、棉麻仓储运输公司4个分公司。2010年,职工56人,离退休人员78人。
  二、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是化肥、农药、农膜、农药械采购、调拨、销售职能公司。注册资金346.4万元,兼营农业机械及配件、饲料、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等业务。公司下设化肥、农药等职能科室及复合肥厂。公司位于市区孤溪埂20号。原有员工147人,置换身份138人后,仅留职工9人。2008年改制后公司投资控股市新浔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农资业务。返聘原职工11人。至2010年,有职工20人。
  三、市土产公司市土产公司是土特产品收购、调拨、销售职能公司,员工400余人。主要经营杂木棍、小山竹、竹木制品、桐油、生漆、芒杆、棕片、皮张、畜产品、花生和瓜子炒制品等。公司位于市区大中路72号。1992年,公司下设土特产品贸易中心、贸易货栈及金属科、调剂科、废旧物资回收科、交电科、建设科、劳动服务公司。当年,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公司分设为再生资源公司、共茂建筑装潢公司、共茂工业品公司、共茂交电炊具公司、土产公司5个公司。土产公司下辖满口香饭店、土特产品贸易中心、贸易货栈、丰乐批发部、满口香炒货厂。全公司包括离退休人员共150名员工。2005年企业改制,83人置换身份,27人下岗进入社保,留下3人处理遗留问题,企业停止经营。
  四、市日用杂品总公司市日用杂品总公司是经营烟花爆竹、陶瓷、日用杂品、炊事用品、夏凉制品、塑料制品、卫生制品职能公司,是1992年机构改革由土产公司分离出的经营公司。内设5个行政科室,9个业务部门,16个零售门市部,员工455人。公司位于市区庐山路46号。2009年10月改制,保留杂品总店3个门市部,主要经营烟花鞭炮及杂品。设财务、人事、保卫科和花炮日杂总店。部分职工置换身份,现有职工99人。其中退休51人,返聘16人。
  五、市茶叶副食品公司市茶叶副食品公司是经营茶叶、干菜类、酒类的职能公司。位于市区大中路131号。1993年,市茶果副食品总公司一分为三,分设为九江市冷藏储运公司、九江市果品公司、九江市茶叶副食品公司。新茶叶副食品公司成立后,经营乏力,连年亏损,业务处于停止状态。2003年5月15日,市供销社改革领导小组对公司提出“关门走人”改制意见,处置企业资产,筹措改制成本,实行两个置换,处理债权债务,离退休人员办妥“社保”,企业完全退出市场。原有职工95人,改制后,48人置换身份,45人退休,保留2人处理遗留问题。
  六、市果品公司市果品公司是从事果品、干菜及酒类职能公司。位于市区大中路125号。1993年,从原茶叶副食品公司分离组建。成立不久,茶叶果品受到市场经济冲击,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受限,连年亏损,暂停经营。1994年,职工陆续下岗回家待业。2009年,按市政府改制文件要求,60人全部置换身份,留2人清理外债,处理公司遗留问题。
  七、市再生资源总公司 1992年7月,由土产公司分离出而成立的公司,专事废品、废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废旧物资回收、报废汽车回收等业务。位于市区甘棠北路44号。下设再生金属回收公司、再生物资调剂公司、浔阳典当行、正兴拍卖公司、再生资源物资回收公司、再生资源物资利用材料公司、线材厂、共茂报废汽车有限公司、长虹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旧货交易市场、再生物资利用公司11个二级公司。1993年5月,更名为市再生资源总公司。2001年4月,下属二级公司市再生金属回收公司变更为市废旧金属交易市场。2005年11月,成立市广源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有限公司。2006年1月,成立市沙子墩农贸市场。2009年4月,“报废汽车回收”业务被主管部门注销,公司此项业务退出市场。到2010年底.总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有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再生资源调剂公司、浔阳典当行有限公司、正兴拍卖有限公司、旧货交易市场、沙子墩农贸市场、广源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有限公司7个单位。总公司原有职工311人。其中离退休131人,置换身份88人,退养90人.2人未参加改制。至2010年,有员工12人。
  八、市冷藏储运公司市冷藏储运公司是干鲜果品、干鲜食品、蔬菜副食品集冷藏、仓储、保鲜为一体的职能公司。下设果品冷库、储运分公司和铁路专用线。位于市区九瑞路14号。果品冷库占地3.6公顷,库容量2500吨,果品大市场经营商90%鲜果、干菜市场经营商60%干果、干菜基本上都储存于此。投资150余万元的铁路专用线,全长200多米,一次可同时停靠6节车皮,从建成投入运营,平均每年转运货物达800个车皮左右。原有职工110人。其中离退休14人。置换身份57人,退离休39人。为发挥冷库和铁路专用线效能,返聘22名员工,继续开展业务。
  九、市供销社工业品公司市供销社工业品公司是从事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摩托车等经营职能公司。注册资金69.2万元,职工92人。位于市区大中路229号。1995年后,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资金短觖,经营乏力,亏损严重,全员下岗。2007年,92名职工全部置换身份。
  十、市交电炊具公司 1993年6月成立,是经营炊事机械、炊事用具、日用杂品、汽车、摩托车配件、水暖器材等职能公司。下设:家电、炊具、交电、五金化工、建材、储运科;汽车维修部、家用交电维修中心、家电商场、炊具商场9个业务科室和4个行政科室。干部职工180人,其中退休20人。固定资产300万元。位于市区大中路621号。1992年,销售总额2300多万元,盈利100多万元。随后由于经营场地减少等客观因素,营业逐年下滑,利润随之减少至20万元。2000年,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亏损逐增,2003年停止营业,人员下岗。至2010年,54名职工置换身份,46名职工退休,15名职工退养办妥社保,58名职丁下岗待置换。
  十一、市果品批发交易大市场有限公司为从事果品批发市场管理运营的职能公司。位于市区九瑞路1 14号。2003年1 1月,果品大市场建成投入试运营。市果品批发交易大市场第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现有固定门面248套。市场建成以后,全国20多个省市果品进入市场,销往全国16个省市。平均日进出车辆300多辆,最多时达2000余辆。2010年实现交易额14.8亿元,建成果业基地1.2万平方米,带动1.8万余户农民,平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安排近千人就业,其中安排200余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公司主要组织国内外名特优干鲜果品进场交易,提供物业管理、停车、信息咨询,经营秩序维护、卫生环境监督等项服务。公司原有职工25人,至2010年,有22人置换身份。
  十二、九江商厦 1996年12月九江商厦建成,1998年1月16日开业。是市供销社直属大型综合商场。位于市区大中路339号。从事日用百货、针纺织品、鞋帽、副食品、小家电等销售,后因经营不畅,2000年零售业务停止,改为楼层对外租赁,先后与百姓鞋业、信达鞋业、天心快餐、川王餐饮有限公司、联通公司有过合作。2004年8月,市新合作商贸有限公司成立,开拓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从事日用消费品及农副产品的流通。2008年10月与派拉蒙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供销社系统紧密联系农村及点多面广优势,实行“农超对接”。由供销社从农村农副产品专业社,将鲜活食品蔬菜直接送往派拉蒙备超市门点。建立256家专业社农副产品信息库,采集500多个农副产品样品,为全市50余家连锁超市提供货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销售鲜活农副产品273530元,2010年,全年销售349106元。供销社与派拉蒙集团联合投资400余万元,在九江县永安乡建立蔬菜基地33.3公顷。九江商厦原有职工94人,2009年年底完成改制,退休16人,退养42人,置换身份34人,留2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十三、轧花厂 1991年,全市有社办轧花厂35个,此后为便于籽棉深加工,有20个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完成400吨液压打包、轧花、取样、出包、接包、套包、计量、输送、书写条形码全自动装置。到2010年有59个。其中,80片锯齿机厂11个,120片锯齿机厂28个,400吨液压机厂20个。当年税利420.18万元。2003年,随着全市供销社系统改制,轧花厂随之转换经营体制,部分厂成为民营和股份制企业。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供销社轧花厂分布一览)=] 十四、棉纺厂 1991年,全市供销系统有棉纺厂4家,年产值2.95亿元,税利42.7万元。2003年,随着全市供销系统改制,棉纺厂相继宣告破产或改制。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棉纺厂情况一览)=] 除棉纺厂外,还有其他社办厂181个。其中食品厂56个,职工1156人。1991年税利69.4万元,较1990年增长5.23%。1992年税利72.3万元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