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仲舒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唯一号:
140435020210001490
作品名称:
王仲舒祠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72.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明代嘉靖四年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祠堂-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王仲舒祠,位于浮梁县三龙乡盘溪村内,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 祠堂由照壁、场院、门厅、享堂、后寝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享堂,为岁时大祭时的祀拜场所,亦被宗族用于商议、处置族内重大事务殿堂,是整栋建筑的中心部位。三间五架前后两轩廊基本结构。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外立面门罩、享堂及各檐口的外露构部件之上。砖质贴面牌科门罩,采用了阴阳刻、浮雕、高浮雕、堆雕等多种艺术加工手法进行了重工装饰,题材包括有双龙夺珠、天官赐福等多种花鸟草兽、神话人物、戏剧故事以及几何图案,透现出浓厚的清代早、中期的砖雕风格。木雕手法多采用粗线条圆雕,镂空透雕极为少见。题材除“鱼龙吐水”较为复杂之外,余皆限于象鼻、如意云、莲瓣等数种,极其简朴厚实。王仲舒祠的立面门罩上,嵌有明时期制作的“宋太子中允王仲舒公祠”砖质匾额,纪年落款为“嘉靖四年(1525年)仲春吉旦”,匾额外侧另有“皇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仲冬月吉旦”的砖刻纪年。据建筑考察结果断定,该宗祠建筑的门罩在清代重修时经过整体改造,门厅在近代经过重建,享堂维持着明代建造时的原貌,而后寝经清代大修混杂着明、清两代的构部件遗存。整栋建筑集中了明、清、近代的建筑特征,对于考察研究地方建筑变迁史具有了特殊意义。 王仲舒,字茂先,浮梁人,庆历(1041年-1048年)进士。历越州推官、池州军判摄彭县,移宿州推守摄符离县。后以包拯荐迁昭义节度推官,再迁太子中允,赐五品服。以疾辞,卒赠朝奉大夫。著有《野人集》。盘溪村,为王仲舒故里。王仲舒致仕后,返回家乡,至今在村傍山间仍保存有其夫妇合葬墓。王仲舒祠,是王氏后人为纪念其祖所造的专祠,后成为合族祭奠列祖列宗的族祠。 1983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