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湾瓷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唯一号: 140434020230000898
专题名称: 柳家湾瓷石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713.pdf
专题类型: 自然资源
产地: 浮梁县寿安乡柳家湾何家蓬

专题描述

柳家湾瓷石产于景德镇市东南20公里浮梁县寿安乡柳家湾何家蓬。瓷石系微晶花岗岩风化而成,呈灰白色,隐晶质致密结构,块状构造。通过制成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微晶花岗结构,由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组成。石英呈等轴晶形及他形颗粒,粒径0.03毫米—0.08毫米,分布均匀;长石呈他形板状体,大部分已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仅见某些模糊的长石外形及一些尚不清晰的细小长石;白云母呈片状分布其中,面积约0.04X0.08平方毫米,尚有碳酸盐矿物存在。根据岩相鉴定和化学分析结果,计算其矿物组成为:石英占52%、云母类占23%、高岭石类占14%、长石占8%、碳酸盐占2%、其他(含黄铁矿等)占1%。物化特征是含铁量少,大多在0.30%—0.60%之间,可塑性较好。未经陈腐的雷蒙粉可塑性数值为0.82;干燥强度为9.4公斤/平方厘米,烧成线收缩为1%;雷蒙粉制成涩胎白度为61.7%,按配方上釉成瓷白度为73.7%。柳家湾一带瓷石矿脉较长,开采矿点较多,露头明显的及矿床上层瓷石早在宋代就已采掘。附近的南市街曾为宋代瓷器窑场,规模较大,大多以柳家湾瓷石为主要原料,以后一直断断续续开采,至清代及民国时期,基本停采,主要由南港瓷石取代。1969年因南港瓷石供不应求,急待开发新矿,由景德镇市地质队勘探出柳家湾何家蓬区瓷石地质储量达40万吨。1970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申请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共230万元建立新矿区,至1972年竣工,共开辟斜井提升和五个中段平巷巷道,年产矿石31000吨。1986年底,矿体东端已采尽,以后集中在西端开采,质量稍次于东端,年产量在2万吨左右。现仍为主要坯用原料。 该矿不同程度地受到菱铁矿(碳酸亚铁)的侵染,菱铁矿以破碎带岩石带人或直接渗透于瓷石矿体的是有害成份,在加工过程中应加强除铁。在202采场瓷石Na20含量达2.66u/0,这种瓷石的块度和硬度均较大,但烧成中却软,应加强选矿和分别堆放,以调整配方进行处理。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