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唯一号: 140434020230000261
专题名称: 神盐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9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1948年的冬天,国民党政府已频临全面崩溃,为了苟延残喘,反动力量拚命挣扎,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反扑。 当时,在浮梁县(今景德镇市境)西湖茶宝山一带,有共产党领导的黄山支队游击队在活动,得到当地穷苦群众的拥护。可是土豪劣绅却暗中报告国民党当局,并与盘踞在本地的三股土匪势力勾结起来,对游击队进行围剿。他们逢村加岗放哨,封锁村庄,实行五户联保;对百姓则明抢暗偷,搞得群众居无宁日,民不聊生。 官兵、土匪、豪绅拧在一起,不准盐商入境,还把盐囤积起来,抬高盐价,老百姓无钱买盐,只得用大米去换,由十斤白米换一斤到三十斤白米换一斤。穷人没办法,只好不吃盐,时间一长,不少人全身浮肿,劳动无劲,走路无力,有的甚至处在垂死的状况。 这个情况,立即由秘密工作的共产党员向黄山支队游击队作了汇报。游击队经过研究,决定在支队里开展“节盐”活动,把省下来的盐送给老百姓。这些盐通过在当地秘密工作的共产党员,暗地里把它放到老百姓的灶上。往往是第二天群众起床后,就发现有一包盐。开始有人不敢吃,后来尝了尝没问题,也就用起来了。许多孩子几个月不知咸味,一旦吃到了加盐的菜,都高高兴兴地喊“好吃!” 一些年岁较大的孩子便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盐是哪里来的?”但他们的父母也无法答复,只好说:“这是神仙送来的!”从此,“神盐”的故事就传开了。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