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禁戏冷冷清清 开禁热热闹闹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1070
专题名称:
禁戏冷冷清清 开禁热热闹闹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9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民国元年(1912年),王明德任浮梁县知事,时值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不安,王没有把浮梁治理好。民国三年,江西省督军(省长)戚杨派他的幕僚(师爷、秘书)陈安继任,陈谙熟刑律,处理果断,未几,景德镇的社会秩序得到了好转。但是,早年沿袭下来的演“行会戏”的习惯,仍继续流行。即: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匣钵厂在马鞍山脚下的云锦庵搭台首次演戏后,其他行业及各会馆相继演戏,这不仅为了娱乐,也为了联络同行业、同乡的感情,增进团结。如都昌会馆,有“牛开门,马关门”之说,这是说:旅镇都昌人二十四姓,演二十四天之久,由姓牛的开始演,姓马的最后演。演戏时,瓷业生产免不了有怠工与耽误现象,象穿黄泥巴裤的匣钵业工人,腰围黄布搭肩、身穿窑工背褡的烧窑工人,满身沾有白粉尘的坯房工人,往往未等收工,就都往剧场里挤。加之演戏时,往往设有赌场,时而发生斗殴事件。尤其是袁世凯的“御用瓷”催逼甚紧,于是陈安张贴布告,于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下令禁戏。由于陈安向来令下即行,老百姓无奈只得遵守,各戏班也纷纷悄然离开景德镇辗转他方。 陈安禁的不仅是人戏,连吊线戏(木偶)也属被禁之列,原因是:吊线戏与人戏一样,有手有脚,眼睛会动。唯有撑公头戏(简单木偶戏)得以幸免,为谢神还愿用。从此,戏剧繁荣的景德镇,一霎时成了没有文化生活的冷冷清清的世界。 民国八年秋,陈安调往临川任知事,后继任的五位知事,都不敢开此禁令。一是慑于陈安威望;二是怕演戏滋事生非;三是怕贻误瓷业生产。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国共第一次合作,赶走了北洋军阀,成立了国民政府,浮梁县也大变样,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二月,景德镇升为景德镇市,成立市政公署、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联合会、商民联合会等,为了庆祝胜利,才于农历二月十五日,仍由匣钵厂在马鞍山脚下的云锦庵,开禁演戏。这一天,戏台搭得特别大,特别结实,戏台前面,高悬“也有今朝”的横幅,市民们兴高采烈,请来了饶河戏名班“戴金同乐”班,著名演员王花子(小旦)、李水福(小生)合演了《满堂福》等戏。由于被禁锢十余年之久的戏剧一开禁,观众四面八方蜂涌而来,马鞍山一带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紧接着,各行业、各会馆相继演出,除了饶河戏之外,还有三角班、文词班,此外,湖北会馆请来了汉剧班,湖南会馆请来了花鼓戏班,还有徽剧班、女子京戏班等。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内革命的胜利,给景德镇的戏剧活动,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空前的大繁荣。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