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1025
专题名称: 行会戏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69.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也有人称为行色戏。景德镇瓷器行业有多种行会行规,俗称行色,行会戏十分流行。它的起始是做窑、烧窑者为了能烧造出好的瓷器而祈求陶神、窑神的庇佑,或事后酬答还愿所演的戏。如:柴窑(烧松柴)和槎窑(烧柴草)每年均要重新挛砌一次窑,完工后,要举行“暖窑神”庆祝活动,当晚要演饶河戏或请三角班(采茶戏)踩地戏。明代,这种戏多在师主庙等处演出,到清代,发展到从事瓷业生产以及经商的各个行帮都举行演出活动,演出地点多为庙宇、会馆,有的在空旷地带临时搭台。各行帮以他们信奉的神为精神支柱,以演戏为扭带,不仅在所信奉的神的诞辰日和重大活动日演戏,就是讼事输了,也要受到“罚戏”的处分。 湖北书院原存有同治年间的石碑一方,记载了重修会馆的情况以及同省人必须遵守的七条规则,其中有两条与行会戏有关。第四条称:“会馆演古酬神戏,务照旧章,不得溷争”。第六条称:“本省各客投行,仰行家栽捐票,不准以多报少,尤不准溷足迹骗损,如有等情,一经查出,照章三倍加罚,外罚戏全日”。 演戏的日期和次序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年夏历三月十六日,由小器匣钵业在马鞍山下的云锦庵附近(今火车站附近)搭台首演:第一天为专售匣土户,第二天为小器匣钵厂道路众,第三天为小器匣户。其次是十八渡的窑砖山,再是风火仙的烧窑业,即柴窑的行会陶庆窑,槎窑的行会陶成窑,要等他们“酬神包日”演毕之后,各行业、各会馆方能开台。如大器匣钵业为四月十六日始演:第一天为都(昌)帮的大器匣钵厂道路众,第二天为饶(州)帮的大器匣钵厂道路众,第三天为大器匣户,第四天为抚(州)帮的大器匣钵道路众,地点均在新社公庙(今窑具厂) 这种戏的演出时间相当长,在太平盛世时,竟长达五个月之久。如装小器行业有“五府十八帮”,一帮演一天,从四月初一演到十八日,地点都在都昌会馆。都昌会馆有24大姓,一姓演一天,有“牛(姓)开台,马(姓)关门”之说。该会馆还有其他行帮演出,为了避免长时间排队,在关帝殿和许真君殿各建一座戏台,因而时常是两副戏班打对台,很是热闹。而饶州会馆每年五、六月份,要演一府七县同乡会的戏。抚州会馆也是如此,琢器业有七个子行业,工人中每个工种又组成一个行会,加上抚州所辖六县和其他行业,要从四月初一,一直演到八月三十日,所以,他们要“买”演出日期。南昌会馆、徽州会馆、苏湖会馆、福建会馆(天后宫)、广肇会馆、湖北书院等亦是如此,当会馆请来家乡的戏班时,盛况更是空前。湖北书院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曾从湖北请来汉剧戏班演出了较长的时间,湖南会馆也曾请过湖南花鼓戏班来演出过。三十年代,自从吉安会馆始开营业性的国光大戏院(1936年)后,明星大戏院、中央大戏院、光华大戏院等相继诞生,非营业性的行会戏才逐步消失。但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庆祝抗战胜利,各行帮打破常规,纷纷请饶河班演戏,热闹了好一阵。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