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示造动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859
专题名称: 皇帝御示造动瓷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15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瓷业生产正处于鼎盛时期,景德镇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四大特色而广为流传,名扬天下。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偕同几名官员,微服简从地来到景德镇访民情,察官风。一天,在御窑厂督陶官的陪同下来到前街热闹的街市,见市肆繁荣,民风淳朴,甚为欣喜。他信步走入百瓷汇集的瓷器街,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瓷器店,店中货架上,堆满了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各式各样造型不同的瓷雕和各式瓶、盘、碗、碟,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几位官员看后赞不绝口。乾隆自语道:“景德镇的瓷器好,果然名不虚传。”接着,乾隆不禁问店主:“有没有会动的瓷器?如能造出一种能自行活动的瓷器,那实用、欣赏的价值就更高了。”乾隆走后,这家店主才知道来客是皇上,店主感到荣幸之余,默默地品味皇上提出的问题。不久,乾隆御示景德镇制造会动瓷器的旨意,在景德镇广大瓷工和艺人中传开了。 如何制造出会自动瓷器?瓷器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广大造瓷工人和技艺人员群策群力,日夜思索揣摩。不久,便有一位对瓷器造型有丰富经验的技艺人员,利用物理学杠杆原理,轻重倒置,上吞下吐,改变重心,真的制造出了一只能在水中自动上浮下潜的瓷蛙,真可说是巧夺天工。接着,镇上先后有几家制瓷作坊都按此原理,制造出几种会动的瓷蛙和会自行活动的其他瓷器动物,大小、颜色各异。瓷青蛙五颜六色,大小不同。一位现年九十二岁的杨瑞开老先生,讲述了他耳闻目睹的事实。杨老先生的父亲杨享林,是清末御窑厂的脱胎制作设计师。他说,当年家中庭院放置石山的大水缸中,便有一只会动的瓷蛙,日夜不停地上浮下沉。嗣后,因房屋迁移,此大水缸留给新住户后,这只会自动的青蛙不知去向了。这种会自动的瓷蛙制作技术,也不知是何时失传了。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景德镇大部分街巷地名的称谓,并对这许多称谓与陶瓷文化的渊源及其千百年来的演绎、变迁、发展过程做了大量的考证,对每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风光胜景作了生动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