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竟成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唯一号: 140431020230000777
机构名称: 景德镇市竟成小学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052.pdf
起始时间: 1913年

机构描述

竟成小学创于民国2年(1913),原址在里村翠云寺,创办人方芷庭为第一任校长,校名先后改称县立第二区竟成中心小学,里仁乡中心小学。1950年名景德镇市第六完全小学,1954年改为省立浮师附小。次年,遵照邵式平省长的意见,恢复竟成原名。现属昌江区辖。 竟成小学本着对学生授以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为宗旨,民国4年(1915)加办了陶瓷职业班,是景德镇第一所办职业班的普通学校。之后,办农牧业职业班(当时名中山学院)。民国5年(1916),创校办工厂,收集瓷土屑进行加工,是景德镇校办工厂之始。次年,办景德镇第一所中学一一珠山中学三十年代,以乡村小学模式,办学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农业生产教育,学校不雇用工友,由师生共同劳动,办有菜园、果园、鱼塘、鸡场,对女学生授以烹饪、女红。推行“小先生制”,规定学生每天教家长识字,广泛开展社会扫盲。竟成当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誉为一江西乡村小学楷模一竟成小学在大·革命时期,是景德镇地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26年中共浮梁县委在学校发展了青年团员(后转党),成立了支部,方雒华(烈士)任书记。1927年,中共浮梁县委书记,景德镇市委书记邵式平多次在竟成小学进行革命活动。南昌“八一起义”后,邵在形势险恶的情况下,由竟成小学党组织派人护送离景。1928午,根据省委指示,重建浮梁县委,设两个区,竟成两名教师力县委委员,一人兼区委书记,全县半数支部书记由竟成的教师或毕业生担任,学校成了县委秘密活动中心。1929年冬,由于省委遭到破坏,竟成小学的党员身份大都暴露,倪端、徐京丹等被捕,在敌人电刑中牺牲,方维华、马济英等投笔从戎。1930年,竟成小学师生与当地群众一道,配合方志敏率领红军奇袭景德镇。赣东北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多次到竟成小学活动。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所学校有二十多人先后献出了生命。 1949年解放后,邵式平省长和胡德兰、马步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来校视察。鉴于翠云寺不宜学校扩建,1959年经邵省长批准,择冷址(里村程家山)新建。学校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教师47人,学生1400人。学校电教和仪器设备日趋完善。1983年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胡德兰为竟成小学建校70周年题词:“继承优良传统,建树新的英雄”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是一种记录和总结景德镇市教育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旨在提供教育相关的统计数据、政策规划、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等信息。教育志通常包含对教育系统的描述、教育政策的分析、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组织结构、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学生的招生和毕业情况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