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京剧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唯一号: 140431020210001913
机构名称: 景德镇市京剧团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16.pdf
前置机构: 景德镇市人民京剧团
起始时间: 1951年2月

机构描述

前身是1951年2月组建的中共浮梁地委文工团第二分团,团长流沙(兼二分团团长),二分团副团长徐伯轩、杜云涛。著名汪派京剧老生金桂芬、武旦芙蓉花(邹佩英)、白玉琴、老生王少培、巴天池(兼导演)等为基本演员。1951年7月改为浮梁专区京剧实验剧团,同时,新新舞台停演,后台的新胜京剧改进剧团大部分演员并入,阵容更为齐整。这期间,曾演出新戏《《将相和》、《七巧姻缘》、《太平天国》、《江汉渔歌》等,并曾访问革命老根据地和慰问志愿军伤病员演出,反映良好。1952年2月,改名为浮梁专区京剧工作团。1953年2月10日,南门头人民京剧院竣工,剧团改名景德镇市人民京剧团。1954年4月登记为民营公助的民间职业剧团。1955年5月10日,定名为景德镇市京剧团,设置秘书、演出两科,又先后从上海、武汉等地邀请了部分主要演员,如:号称南刘北李的著名武生刘五立,主要演员张铭声(老生)、董明艳(武旦)、陈啸兰(花旦)、韩湘文(小生)等,参加了剧团。1956年2月,被批准为地方国营剧团,3月,市人民政府任命张铭声为团长,陈啸兰、刘五立任副团长。1958年12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嫡传弟子王富英应邀来团,1960年5月任副团长。 三十多年以来,剧团在省内外享有声誉,颇有影响。其特点是班底强,阵容齐,好戏不断。剧团除上述著名演员与主要演员外,还有小有名气,有一出或几出拿手好戏的演员。如:彭青奎(花脸)、童玉昆(老生)、陶凤君(老旦)、王晋尘(老生)、陈松龄(小丑)、陈志鹏(武生)、许震庭(武生)、于清华(小丑)、王子有(小丑)等。为了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剧团经常赴沪等地特邀著名演员、导演领衔演出,如:新谷莺、高雪樵、张二鹏、陈筱穆、鲍毓春、吴松岩等名演员,以及毕德霖(上海著名京剧导演)、汪枫(汪匡时,北京京剧名导演)等,很受观众欢迎。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剧团以随团学习,家传子弟的形式,培养成才了一批青年演员,如:张金龙、张玉龙(武生)、刘珠玲(花旦)、王全喜(老生)、刘丽芳(武旦)、袁鸣云(武旦)、周莉莉(花旦)等,同时还有计划地培养了一批演奏员和舞台工作人员,使综合艺术平衡发展,后继有人,受到观众好评。 剧团自五十年代以来,新戏不断,好戏连台。1958年9月,创作演出《英雄杨春增》(赵英年编剧、张铭声、陈志鹏主演),在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大会上,获创作、演出奖,《林冲夜奔》(刘五立主演)也获演出奖。《英雄杨春增》还得到著名戏剧家张庚等同志的高度评价。1959年又被定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于6月到7月再次赴南昌演出亦获好评。此外,1959年8月,剧团奉调上庐山,为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演出头、二本《红娘》等剧目,获得好评。部分演职员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1960年8月,全省第三届(首届青年演员)戏曲会演,张金龙主演的《林冲夜奔》、张玉龙主演的《挑滑车》、刘珠玲主演的《宇宙锋》、袁鸣云主演的《盗仙草》,分获表演奖。 六十年代,尤以小型现代戏《五岔口》演出影响深远。1965年3月,在南昌演出《五岔口》(石奎济、曹兆祥改编),《向前看》(曹兆祥改编)受好评,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并合影。7月,经加工提高的《五岔口》(江金惠改编,李虎臣、刘五立导演)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区京剧现代戏会演,主演刘五立、五全喜、刘丽芳都获得好评,而且,上海、北京等全国许多京剧团后来都学演了这个剧目,北京戏校还把它作为教学剧目。12月,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来景市视察,也在群英堂观看了《五岔口》。此外,1962年,王富英主演《《海瑞上疏》,受到好评。1963年1月,著名戏剧家田汉、周贻白、郑君里、安娥等人来景市,观看了该团演出的《打銮驾》、《古城会》、《二本红娘》、《长坂坡》等剧目。田汉同志等在座谈会、报告会上,对刘五立同志的表演艺术,多次赞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主要演员都被打成文艺黑线人物,被造反抄家,古装戏衣箱被毁,剧本等书刊资料散失或被焚。1968年,随着各剧团演职员下放到农村,全市各专业剧团合并为市文工团,京剧团改为下属的一个连,演出剧目仅限于几个“样板戏”。 七十年代后期,打倒四人帮以后,剧团恢复生机,亦是好戏连台。1971年,京剧团恢复建制,1978年10月,排练演出《宝莲灯》,连满60余场,受到群众空前欢迎。接着,排演了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的大型现代戏《曙光》(汪宗林改编、王秀凡导演,张玉龙主演贺龙),受到普遍好评。尤其是1979年9月,为赴南昌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观摩演出大会,团长何明炎主持、组织曹兆祥、汪宗林、王秀凡等,对大型创作剧目《龙床恨》(原作胡仲愚、王秀凡导演)进行全面修改加工,9月30日在南昌演出后,荣获创作二等奖、导演奖、舞美奖、音乐奖,主要演员刘珠玲、王全喜、彭青奎等获表演奖。该剧还荣获江西省优秀文艺创作奖。舞美设计也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舞美展览。此剧是根据瓷都民间传说故事创作的,“文革”期间,胡仲愚曾受到批斗,参与创作的石奎济也受到株连,被打成反革命,此剧演出成功实际上给剧本及作者平了反。1979年和1980年,京剧团连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受到中共市委和市革委表彰。1980年,改编演出的《包公自责》(曹兆祥改编,袁鸣霖导演,张玉龙、韩湘文、刘丽芳主演)也受好评,后上庐山演出亦受欢迎。安徽徽州专区京剧团还学演了此剧目。 八十年代以后,创作演出,花繁叶茂。1981年4月,赴南昌参加全省现代戏、儿童剧会演,演出大型现代戏《《白莲花》(汪宗林改编、导演王全喜、汪宗林),荣获演出一等奖,创作三等奖和导演奖,9月底至10月,江西省第二届青年演员会演,周莉莉演出《宇宙锋》,胡彩萍、刘利民演出《打焦赞》,分获优秀青年演员奖;王国范、邱辉、张军分获表演奖。京剧团作为景德镇市代表团的一个演出队,在此会演中与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努力,使代表团获大会风格奖,受到省、市领导嘉勉。1982年创作演出的新编大型历史故事剧《《美人醉》(徐荷生编剧、张玉龙导演、刘珠玲、韩湘文主演),大型现代戏《《磻溪口》(曹兆祥编剧,郑春发导演,周莉莉、许锁弟主演),在景市1982年度创作剧(节)目会演中,均受到好评,并获得奖励。 1986年11月,赴南昌参加江西省首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大型新编历史剧《北魏魂》,获演出二等奖,剧本创作二等奖,导演三等奖,音乐二等奖,布景设计奖,服装设计奖(主演一等奖:王全喜,配演二等奖:张玉龙,配演三等奖:周莉莉、许锁弟),精神文明奖。共10项奖。 1989年4月,赴南昌参加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大型现代戏《女囚》,获演出二等奖,剧本创作三等奖(编剧:汪宗林),导演二等奖(导演:童薇薇),舞蹈设计奖,表演奖(主演二等奖:刘珠玲,配演二等奖:许锁弟,配演三等奖:许锁妹、鞠细苟),舞蹈表演奖(群舞),音乐设计二等奖,乐队伴奏奖,布景设计奖,服装设计奖,灯光奖,共13项奖。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流沙
相关
徐伯轩
相关
杜云涛
相关
金桂芬
相关
邹佩英
相关
白玉琴
相关
王少培
相关
巴天池
相关
张铭声
相关
董明艳
相关
陈啸兰
相关
韩湘文
相关
周信芳
相关
王富英
相关
彭青奎
相关
童玉昆
相关
陶凤君
相关
王晋尘
相关
陈松龄
相关
陈志鹏
相关
许震庭
相关
于清华
相关
王子有
相关
新谷莺
相关
高雪樵
相关
张二鹏
相关
陈筱穆
相关
鲍毓春
相关
吴松岩
相关
毕德霖
相关
汪枫
相关
张金龙
相关
张玉龙
相关
刘珠玲
相关
王全喜
相关
刘丽芳
相关
袁鸣云
相关
周莉莉
相关
赵英年
相关
张铭声
相关
陈志鹏
相关
刘五立
相关
张庚
相关
胡仲愚
相关
石奎济
相关
曹兆祥
相关
袁鸣霖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