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970
人物姓名: 饶晓晴
人物异名: 笔名:尧日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5/001
起始页: 0334.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61年11月
籍贯: 江西省临川县

传略

饶晓晴,男,笔名“尧日”。原籍江西省临川县,1961年11月出生于景德镇。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曾在景德镇市技工学校任教,现任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 饶晓晴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颇具学画胆识,广交画友,拜访名师,获益良多,进入大学从学陶瓷美术设计,完成了他从艺夙愿。毕业后虽从教育人,却总不忘少年之志,对自己偏爱的古陶瓷艺术刻苦探求,边研究,边实践,汲古师道,形成了其独立的从艺之路。 饶晓晴费时5年之久,对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进行了其形成的渊源考究,特别是从道教哲学方面研究形成了其独特见解,构筑了其瓷艺创作特色的文化背景。他的论文《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中的道教哲学内涵考》,刊登发表在《景德镇陶瓷》杂志1989年第1期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特别是史学家的赞许,此论文获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三等奖。自1989年开始,饶晓晴从景德镇古代瓷艺文化考证的痴情中回过神来,着手瓷画瓷艺研究创作。他认为陶瓷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趋向于创造自身完整的艺术范畴,而不是单纯的历史价值的衬托,陶艺与日俱增的价值在于瓷艺瓷画的相融性,工艺难度越大,艺术创造力越强,这即是陶瓷艺术生命力所在。 1990年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评比中,饶晓晴的作品色釉装饰《马图》水珠瓶,荣获创作奖,他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果实,预示表现自我的创造前景。 饶晓晴精心绘写的釉下彩《清明上河图》千件火钵,发挥了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涵,利用乌金釉线饰于高温一次成型的古黄色釉上,严谨与豪放联为一体,颇具装饰力度,此作被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评委们一致推荐评定为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获一等奖的色釉装饰《婴戏图》400件水玉瓶,以其简约的笔墨,一任野逸之情回归自然,与老子哲学“复归于婴儿”的价值观念相融一体,饶有品味。 第三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又赐予他特有的机运,他执著地去开拓创新,选中天然流动的色釉材质,运用纯高温色釉一次性装饰,成功地创作了《雨打秋雁》500件罗卜瓶,显示了“天人合一”的意境,此作荣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青年陶瓷美术作品“青春杯”大奖赛一等奖。另有色釉装饰《西园雅集图》3尺2瓷板、《婴戏牧牛》500件申立瓶同时获二等奖。 饶晓晴选择高温色釉一次成型的表现特质,在把握“火的艺术”与回归自然体态之中,苦行研习,强调自我,从古代青花绘写的哲学抽象文化中吸吮养分,连续获得陶瓷美术专项奖一等奖,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1993年6月,饶晓晴调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出版者: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编介绍了173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瓷坛画苑的名家、高手、新秀,旨在为海内外提供一本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的工具书,为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销提供资料借鉴,为后人留下翔实可性的文字史料。本书坚持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严掌握入选标准,第一卷重点介绍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在1992年12月底以前被评聘或获称号的教授、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式授誉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第二卷重点介绍从艺30年以上并获市级专业奖的工艺美术师、讲师;获市级一等奖或连续3次获市级以上专业奖者;自学成才技艺拔尖者。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会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