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2909
人物姓名: 陈梦龙
人物异名: 字:陈翔:号:敦睦居士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25/001
起始页: 021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7年12月
籍贯: 福建省福州市
非亲属: 李仲楼;林锦华;李芝卿;陈大俊;周哲文

传略

陈梦龙,男,字“陈翔”,号“敦睦居士”。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27年12月出生于福建闽候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匠师之家。自幼在绘画、雕漆、泥塑、瓷雕等方面有深厚的家教和技艺基础。青年时偏重研习明代瓷雕大师何朝宗的技艺风格和闽粤传统民间宗教雕塑,娴熟地掌握了瓷雕技艺。 1949年陈梦龙进入华东军政大学美术专业学习,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1953年毕业随军从事美术创作,1957年转业在福州特种工艺美术局,继续从事美术和雕塑创作。 在闽期间,他不忘导师李仲楼、林锦华、李芝卿、陈大俊、周哲文等的教诲,勤奋进行雕塑实践,使自己视野扩大,艺术修养逐步升华,新作不断推出。六、七十年代,他创作设计的20多件花瓶及大型脱胎漆器仿古铜《屈原》立像,分别获得福建省工艺品出口公司、工艺品展览会特等个人奖并记特等功1次。 1979年陈梦龙调景德镇市古窑瓷厂,专业从事瓷雕创作研究,业余从事古陶瓷研究。由于他潜心事业,带有浓郁的“何派”瓷雕风格,给瓷都的瓷雕创作注入新风。他以作品形态丰腴、优美,衣纹流畅若行云流水,刀法随意洒脱,法度严谨,构思巧妙而闻名海内外。 他进行创作,首先明确人物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性格特征、风俗人情、衣饰冠戴,技巧上应物而用各种表现手法,如线面的平、板、直表示静谧、刚硬,圆、弯、凸表示运动、柔和,圆实敦厚则表示忠耿、诚实,尖薄则表示轻巧精灵等,有独到之处。 其寺庙泥塑及书法、绘画亦有所长。曾在1984年为江西庐山白鹿洞孔圣殿的重修进行设计,由于成绩突出,江西省文化厅1985年授予他“文博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为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主持恢复了景德镇风火仙庙神像组雕,现今已成为景德镇陶瓷历史的一个实物景点。 十几年来,陈梦龙多次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陶瓷展览,其中37寸青花釉里红《站鳌如意观音》、50寸加彩镶金《韦陀》、24寸青花釉里红《孔子》坐像、14寸《铁拐李》、20寸《钟馗》、25寸《关羽》等10多件瓷雕作品被高价购藏。另有《青花五供带盖800件梅瓶》的产品设计,为港澳台、日本、新加坡、智利、南斯拉夫、捷克等国家、地区和内地文博机构广为收藏。其青花《多思罗汉》在1989年获得景德镇市第四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后,即作为珍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他的《鬼戏钟馗》、《孔子》、《寿星》、《关公》、《多思罗汉》、《降龙伏虎罗汉》、《24位帝王》等陶瓷雕塑历年来大批量生产,成为海内外抢手产品。1985年,日本客户曾以1万元人民币购藏其《青花龙纹带座500件天球瓶》,使其作品单件售价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陈梦龙现为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史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会员。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出版者: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编介绍了173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瓷坛画苑的名家、高手、新秀,旨在为海内外提供一本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史料性的工具书,为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销提供资料借鉴,为后人留下翔实可性的文字史料。本书坚持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从严掌握入选标准,第一卷重点介绍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在1992年12月底以前被评聘或获称号的教授、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式授誉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第二卷重点介绍从艺30年以上并获市级专业奖的工艺美术师、讲师;获市级一等奖或连续3次获市级以上专业奖者;自学成才技艺拔尖者。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会员
职位
会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