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唯一号: 140430020210000272
人物姓名: 余惠光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31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45年
亲属: 余文襄;王琪

传略

余惠光(女),1945年出生,祖籍江西都昌。系景德镇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其父余文襄生于1910年,又名恂忪,别名“华舜”。8岁受教启蒙,12岁考进江西省乙种工业学校,学习陶瓷制作、烧炼、绘画。由于家境清贫,14岁辍学回家。1925年,经人介绍随何许人学画雪景。1932年,投笔从戎,参加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成为驻守上海十九路军的一名抗日志士。后因辗转奔波,身染重病,父亲余昆济将其接回景德镇治病调养。 此后,他专事绘画,陶醉于雪景研习之中,余文襄注重从自然景物中搜寻创作素材。经常在隆冬季节,顶着风雪,冒着严寒,独自前往浮东金竹山等地写生。 他对艺术的追求一丝不苟,其作品构图严谨,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意境深远,笔触凝练,富有诗意。画面山势巍峻,寒松苍劲,白雪皑皑,形象逼真,充分显示粉彩雪景的美感。屡送国内外参展获奖。主要代表作有“扫雪图”、“雪归图”、“赏雪图”,无款“雪景”四屏,“雪夜归人”、“灵台扫雪”等粉彩雪景瓷板画推出存世。其中“灵台扫雪”瓷板画,1984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誉称他为“雪景大王”。 余文襄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六届委员,连续当选为景德镇市第三、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9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他“陶瓷美术家”称号,1983年10月,作为江西唯一的特邀退休工人代表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余惠光,14岁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1962年毕业后,在艺术瓷厂美研室,专攻粉彩雪景。1959年她设计绘制的口径32厘米的宋式薄胎斗笠碗《春归图》在景德镇第三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花面设计优秀奖。此后又利用薄胎瓷体薄见影的特点,采用双面对衬的工艺,使之勾勒内外一致,增强了画面的立体和空间感,拓宽了粉彩雪景装饰的新领域。有美商3次登门求购其作品,夙愿实现后,欣喜之余,与她合影留念,之后,又远洋来函致谢。 余惠光为不断充实自己,往往夜深人静,独自伏案灯下,沉醉于画稿设计之中,不知不觉东方晓白。冬天,大雪纷飞,正是画雪景的大好时机,她常常爬山涉水,到山村野外去写生,一站就是几小时,雪越积越厚,她的头发、眉毛全变白了,两手冻得通红,两脚冻得麻木,她全然不顾,一张张画稿,一幅幅远近错落有致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时,已是万家灯火,她才背起画夹,返回工作室。她的作品《踏雪寻梅》在全国轻工业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被选送参加新加坡“中新展销会”参展,被新籍华人收藏。1979年,她创作的500件斗方雪景山水送京参展获三等奖。嗣后创作的雪景山水80件薄胎瓷被国家选定为礼品瓷赠给美国总统,现陈列于美国白宫。雪景山水2尺4寸长条获1981年景德镇市“迎春”展览二等奖;雪景山水32公分斗笠碗获1985年景德镇市“百花奖”三等奖。 其女王琪,1970年出生。随母亲在艺术瓷厂学习粉彩雪景。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专题

会员
职位
会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