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保温隔热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20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保温隔热材料
分类号: F407.956
页数: 1
页码: 1580
摘要: 随着陶瓷工业和其它工业的发展,耐火材料工业相应兴起。1956-1957年,共生产耐火砖2075吨。
关键词: 建筑材料工业 建材生产

内容

随着陶瓷工业和其它工业的发展,耐火材料工业相应兴起。1956-1957年,共生产耐火砖2075吨。
  1958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生产由柴窑改为煤窑,需要耐高温的优质耐火材料取代窑砖头。于是在全市开展勘探,探明马鞍山有矽石矿,经送样至省冶金工业研究所化验,各项理化指标都达到作为矽砖原料的要求。中共市委决定,将十八瓷厂、耐火砖厂、郊区耐火砖厂合并,成立景德镇市耐火材料厂。投资250万元,进行改扩建,设计年产能力为6万吨。7月,又将市卫星耐火材料厂并入,10月正式投产。至年底产量达到37994吨。耐火砖生产工序大部分为手工操作。经过1960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机械化程度由1959年的7.8%提高到31.45%。主要产品为钢铁企业需要的矽砖和半矽砖。1960年,隶属关系由江西省冶金工业局改为市工业局。1961年,产品以适应陶瓷工业窑炉用的粘土质耐火砖为主。至1965年,年产量均在3000—9000吨之间。
  1979年,新增圆锥式、悬辊式雷蒙粉碎机、200吨自动压砖机、70吨、260吨和300吨摩擦压砖机等新型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生产能力大为提高。产品由单一的粘土砖增加到高铝质耐火砖、轻质粘土高铝砖、铬渣砖、堇青石泡沫砖、耐火泥等,共分为标、普、特、异四大类计500多个型号。
  1982年,建成90米隧道窑一条。并先后在九江、安徽、南京等地建立信息网点,产品检测由原来采用部颁标准改为国家标准,并结合实际制定出271种产品型号,计量配备率达98%,产品折测率达到100%,合格率由85%提高到94%。
  1985年,市耐火材料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97.75万元。职工332人。生产耐火砖16085吨,劳动生产率为人均7305元,实现利润30.7万元。产品由主要为陶瓷工业服务,转向为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玻璃行业服务,销往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安徽、江苏等地。
  1984年,由市饲料公司与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联合试制成功稻壳灰轻质保温砖,经省级技术鉴定认为,产品质量达到藻土保温砖国家标准(GB3996-83)的技术指标。具有外观洁白、重烧线收缩小,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属国内首创,可投入批量生产和列入“星火计划”。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