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用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9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村用电
分类号: TM92
页数: 3
页码: 1509—1511
摘要: 水电应用1958年。勒功乡勒功村简易木制水轮机带动3千瓦发电机首次发电照明。11月,玉田水库木制水轮机带40千瓦发电机发电照明。1959年12月,黄坛乡港口村竹垄水电站20千瓦发电机供全村100多户照明和加工粮食,以后分别陆续在鹅湖乡南泊村,西湖乡府前村等地兴建5—12千瓦小型水力发电站供当地用电。
关键词: 用电情况 农村用电

内容

水电应用1958年。勒功乡勒功村简易木制水轮机带动3千瓦发电机首次发电照明。11月,玉田水库木制水轮机带40千瓦发电机发电照明。1959年12月,黄坛乡港口村竹垄水电站20千瓦发电机供全村100多户照明和加工粮食,以后分别陆续在鹅湖乡南泊村,西湖乡府前村等地兴建5—12千瓦小型水力发电站供当地用电。这些小型、零星分布在边远山区的电站,分别独立自成发、供、用电体系。1976年,农村水电装机总容量1498千瓦。部分乡村有了电灯照明,电力排水、灌溉、碾米、粉碎等综合利用。随着梅岭、玉田等中小型水电站的建成和投入运行,市区农村小水力发电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除照明和农用外,部分电力已应用到工业和丰水期发电时反馈到国家电网上,1982年9月,玉田水库电站通过七黎变电站并人国家电网。
  1935年市区建农村小水电站67座,共有水轮发电机84台,总装机容量4003.7千瓦,发电440万千瓦时。
  电网供电1961年5月,竞成公社分别兴建里村电厂至新厂、三河、青塘的农用配电线路和沿途电力排灌站;7月,寿安公社建柳家湾至朱溪、月山的配电线路和3座电力排灌站,南安公社兴建黄泥头至湘湖、浮南矿至东安、灵安的配电线路和两座电力排灌站,8月至11月,洪源、罗家、三龙、黄坛等4个社场兴建从三河至南溪的农用排灌配电线路,并在沿西河两岸建立8座电力排灌站,解决了近40000亩农田的灌溉。1977年7月,市水利电力局拨款8万元,兴建樟树坑至百湖滩农业排灌配电线路,沿昌江河建6座电力排灌站。
  1979年,景德镇供电地区农村供电范围已达4个区,19个公社,其中直接供电3个区17个公社,转供趸售供电1个区2个公社,6-10干伏农村配电线路总长2044公里,社队拥有配电变压器163台,总容量8700千伏安,电动机共4879.5千瓦,电力排灌受益农田6万余亩。1985年全市农村共有高低压送配电线路3627公里,其中,35—66干伏高压送电线路69.8公里,3—10千伏高压配电线路1584.3公里,低压线路1972.9公里。配电变压器1188台,总容量78232千伏安,电力排灌农田23.52万亩,全市55个乡已全部通电。并建成电网直供的农村35千伏变电站4座,全市农村拥有柴油发电机82台,总容量1833,2千瓦,1985年发电120万千瓦时。
  农电管理农村用电管理,以各自供电方式的管理为主,水电站装机容量在300千瓦以上的玉田、三墩水电站属国营性质,管理人员由国家支付工资,电费和其它收入以及支出按国家统一规定,其它中小电站和其供电范围内的用电管理,由各自所属乡村自营自管,尚未纳入国家电网统一管理。在国家电网供电范围内,农村用电按国家规定,由供电部门和乡村管理。1963年至1964年5月,国家对机电排灌投资共6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资16万元。两年实际完成投资额52万元,用于电力排灌基建资金45万元,用于机械基建资金7万元,共建电力排灌站26座,总装机容量549.5千瓦。
  1965年5月21日,市人民委员会批转市水电局,财政局《关于确定机械电力排灌管理体制报告》。1、昌江大桥头,宝石电力排灌站全部由国家投资兴建,为国营电力灌溉站,2、竟成公社所属的9座电力排灌站,装机容量158千瓦。三龙公社所属6座电力排灌站,装机容量107千瓦,国社均有投资,为国、社合营灌溉站;3、罗家垦殖场的3座电力排灌站,装机容量56千瓦,划给该场管理并为国营站;4、洪源公社,枫树山林场等地的电力排灌站,虽有国家投资兴建,但不符合联营条件,应为社(场)营电力排灌站。
  1973年4月,市农水局管理的6—10千伏农村电力排灌配电线路和其维护人员向赣东北供电局景德镇供电所作产权、人权移交,电力排灌仍保持管理体制不变。原分属两个系统管理的农村供电统一纳人国家电网,景德镇市的农村供电管理开始走向“一家管电”的轨道。
  1974-1981年,供电部门对所有接管的农村配电线路陆续进行了更新改造和调整布局,6干伏线路升压为10干伏。杉木电杆换成水泥电杆。
  农村用电多年来普遍存在着缺乏电器知识的现象,人畜触电伤亡,设备损坏事故屡有发生。1978年4月5日,福港公社石鼓大队毛滩村已安装好变压器和进户线未通电时,新平公社旧城大队一位到此探亲的男青年,手执变压器跌落式保险,直接欲合在高压已通电的变压器上,被10千伏高压电击倒摔下地停止呼吸,当时围观的村民几十人竞手牵手再触其身体,欲将电引开,该青年身亡。
  1981年,景德镇供电局在洪源乡举办全市第一期农村电工安全培训班,参加培训170余人,结业时对考试合格者发给《农村电工执照》,同年,在全市6个社场分别组建了农电管理站。1982年10月27日,全市农村小水电管理会议在三墩电站召开,12月21日,市水利电力局颁发《农村小水电经营管理实施办法》,同时,改供电局直收电费为各农电管理站代收电费,并负责各自管辖的农村低压线路维护、农村用电安全等,电费计量点也大部分改为分支线出线点高压计量箱计费。
  1984年,着重对农电管理站进行整顿改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对平均电价、电费回收的时间、供电设备完好率和安全用电、线路损耗等指标进行了核定承包,并同时对部分农电线路进行了改建或新建。建立和健全了农村用电管理制度,规定定期对农村用电管理站和人员总结评比、农村电工培训制度等,农村安全用电状况有了较大改观,设备事故率连年下降。全市共设21个乡农电管理站,拥有合格农村电工1610人。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