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9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栽培技术
分类号: F304.3
页数: 2
页码: 1462—1463
摘要: 景德镇栽培技术提高:精耕细作,深沟窄畦;合理施肥,改良土壤;选育优良品种,利用杂交优势更选品种;科学管理,采用冷床型科学薄膜育苗、地膜复盖栽培,生产刺激滴花促果新的科学种菜技术等。
关键词: 蔬菜 栽培技术

内容

解放前,以直播为主。解放后,栽培技术明显提高:精耕细作,深沟窄畦;合理施肥,改良土壤;选育优良品种,利用杂交优势更选品种;科学管理,采用冷床型科学薄膜育苗、地膜复盖栽培,生产刺激滴花促果新的科学种菜技术等。
  1959年,开始采取如下耕作方法发展蔬菜生产:(1)增加复种次数,由种植四五次增加到六七次,作好套种混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改宽行稀植为狭行密植,改进培土操作方法,减少土地面积的浪费现象;(3)浅耕改深耕,由过去5—6寸深,普遍改为耕到1尺以上,使菜根能有发育的余地;(4)采用良种,根据各种蔬菜品种不同的特征,做到经常换种,纠正不注意选种,因老就种的坏习惯,并逐步推广外地优良品种;(5)消灭病虫害,做到以防为主,主要是冬季翻耕冻地,除去杂草,使害虫无藏身之地,发现病虫立即扑灭。在不影响蔬菜质量的前提下,施用农药特别是土农药防病灭虫。
  1977年,西郊垦殖场根据各分场自然地理条件,确定三个分场主要栽培类型:园林分场水生蔬菜占种植面积的30%,蕃茄、冬瓜、南瓜、甘蓝、萝卜、马铃署、豆角占45%,其它品种占25%;十八渡分场以叶菜类、绿叶菜类为主,占栽培面积的70%以上;陨府滩分场以马铃薯、芋头、辣椒、甘蓝、茄子、萝卜、瓜类为主,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其它蔬菜占40%左右。同时实行新的耕作制度,不同品种蔬菜耕作和水旱轮作,耕作上做到深沟窄畦,三沟配套(围、腰、垄),沟沟相通,易排易灌;多方面对酸性较重的土壤施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减轻病害。有计划地增施有机肥,改造低产田,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为提高种植指数,实行间作套种。
  1985年,竟成乡和西郊垦殖场引进温室育苗和地膜复盖等先进技术,创办蘑菇厂,开始食用菌的生产。
  温室育苗的基本方法是:将营养配制好后,种子用50℃的温水消毒,浸种10N14小时后播种。播种时间分别是:茄子、辣椒11月中下旬,蕃茄12月至次年元月。茄子、蕃茄每10平方米用种0.3-0.5斤,辣椒0.5—0.8斤,可供大田秧苗4—6亩。种子播下后,上铺0.5-1公分营养土,再铺排一薄层禾杆,然后盖好塑料薄膜、草扇,使温床温度达26℃左右。经过7—10天幼苗可出土,当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移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