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91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124.6
页数: 1
页码: 1446
摘要: 建国后,对外贸商品实行统一管理。国家出售红茶换取外汇后,从外国购进国内急需的物资,为国家建设服务。“根据全国茶叶生产会议公布(1954年12月),1吨红茶出口可换10吨钢材或20吨汽油。”50年代,国内缺乏汽油和钢材,多以此为换汇标准。1956年12月,市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本年全部茶叶出口产品可为国家换回钢材3336吨,折合拖拉机67台,喷气式飞机8架。当年出口红茶为6631担,折合钢材331.55吨,即一吨茶换回钢材10吨多。建国36年来,景德镇市为国家提供出口红茶33.62万担,每担出口红茶以125美元计算,共创外汇4200多万美元。近几年,每年出口红茶创汇达270万美元左右。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茶业志 经济效益

内容

茶叶经济效益包括茶税、茶利和创汇三个方面。
   茶税“唐贞元九年(793),课税于茶,其法分茶之时价为三等,各以其十分之一为税。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此为茶税之始。”当时浮梁占全国茶税的八分之三,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放后,茶叶作为农林特产,属扶持恢复发展的重要农产品,故有一段时期免交农业税。1963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财字227号文件下达后,开始征办茶叶农业税,税率为5.5%,按毛茶收购价计征,一直到1985年未变。茶叶工商税(有时称货物税)变化较大,相当长时期列为高税产品。1949年9月20日,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规定茶叶税率为5%。1950年1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规定茶税率为20%。1953年1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茶叶税率为25%。1958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规定茶叶税率为40%。1983年4月,财政部、商业部和国家物价局3家联合规定,毛茶税由40%调减为25%,精制茶税改为统一税率15%。1950一1985年,向国家交纳茶叶税金2800多万元。“六五”期间,茶叶税累计为614.2万元,其中茶叶农业税(即农林特产税)为123.87万元。
  茶利近代经营茶叶有“其利最夥”之说。建国后,各单位经营茶叶收入均可。九龙山和罗家垦殖场在生产精制红茶后,逐步扭转了经济亏损,精制茶厂年年盈利。据财政部门测算,茶叶生产的鲜叶、初制和精制3个环节中,鲜叶生产每担干茶利润约30一40元,初制一般略有亏损;精制茶一般每担茶利润在30元以上,特殊和个别厂每担精制茶利润在60元以上。市区茶叶年均给国家创利润约40多万元。
  创汇唐至清初,茶叶外贸交易,多为以物易物或者兑换黄金,不存在进出口的顺逆差问题。英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又是中国茶叶的传统市场。自1781年始,中国茶叶以绝对优势压倒其他国家,独占英国市场长达100年的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33年中,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飞跃发展时期,居出口货值第一位。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居有垄断地位,茶价由中国决定。“故彼时贩茶者,多获厚利归”。
  建国后,对外贸商品实行统一管理。国家出售红茶换取外汇后,从外国购进国内急需的物资,为国家建设服务。“根据全国茶叶生产会议公布(1954年12月),1吨红茶出口可换10吨钢材或20吨汽油。”50年代,国内缺乏汽油和钢材,多以此为换汇标准。1956年12月,市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本年全部茶叶出口产品可为国家换回钢材3336吨,折合拖拉机67台,喷气式飞机8架。当年出口红茶为6631担,折合钢材331.55吨,即一吨茶换回钢材10吨多。建国36年来,景德镇市为国家提供出口红茶33.62万担,每担出口红茶以125美元计算,共创外汇4200多万美元。近几年,每年出口红茶创汇达270万美元左右。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