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红茶精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9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红茶精制
分类号: TS272.5
页数: 2
页码: 1436—1437
摘要: 浮梁工夫红茶,历年以条形细紧、有尖锋、大部分完整、碎条少、外形均匀、整齐、乌润、美观以及净度良好而闻名。“浮红”为“饶州之茗、其利最夥,历年经营浮梁红茶者多成富商。”1951年,国家对外表4一6景德镇市1950一1985年各精制茶厂质量情况统计贸易部正式制定精制红茶的标准,对内质和外形都有明确的要求。“浮红”与“祁红”是一个精茶标准,对外统称“祁红”。民国27年(1938)后,皖赣两省分设红茶运销委员会。为区别省际,江西的“浮红”区是以浮梁为中心,包括鄱阳、湖口、彭泽边际地带在内,其所产红茶统称“浮红”。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茶业志 红茶

内容

浮梁工夫红茶,历年以条形细紧、有尖锋、大部分完整、碎条少、外形均匀、整齐、乌润、美观以及净度良好而闻名。“浮红”为“饶州之茗、其利最夥,历年经营浮梁红茶者多成富商。”1951年,国家对外表4一6景德镇市1950一1985年各精制茶厂质量情况统计贸易部正式制定精制红茶的标准,对内质和外形都有明确的要求。“浮红”与“祁红”是一个精茶标准,对外统称“祁红”。民国27年(1938)后,皖赣两省分设红茶运销委员会。为区别省际,江西的“浮红”区是以浮梁为中心,包括鄱阳、湖口、彭泽边际地带在内,其所产红茶统称“浮红”。精制茶总的分为正茶和副脚茶两大类,副脚茶没有标准样,正茶的成品花色有:
  工夫茶:定为一级到八级,十个花色。八级为协商级,无标准样。礼茶(超级)和特级茶未定标准样。
  碎茶:高档一号、二号,中档一号、二号、三号;低档一号、二号,共有7个花色。
   片茶:中档一号、二号、低档一号、二号,共有4个花色。
   末茶:中档(不分号),低档一号、二号,共3个花色。
   正茶:共24个花色,有标准样的21个花色,有3个协商茶花色。
  精制茶加工作业,在解放前都用手工精制,1950年2月,在经公桥建立第一个茶叶机制厂后,精制作业逐步向机械化和自动化迈进。1985年,除新建立的王港乡金山村办茶叶精制厂是用手工外,其余精制厂均实现联装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作业。景德镇茶厂从车间运输、制茶作业到包装全套工序均为自动机械化作业。
  精制工艺分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等12道工序。具体制作一般分本身、长身、圆身‘,轻身、拣头5条作业线,或分为本长身、圆身、拣头3条路线,另外加一条碎茶路。目前,除拣剔需要人工辅助外,均为机械操作,而且大部分是联装自动化作业线,在毛茶处理上,采用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生做和熟做相结合,“看茶做茶”,毛茶仓库好,入库毛茶符合标准的可以生做;三级以上的毛茶一般是生做;毛茶保管条件差的或四级以下的毛茶,多为熟做。
  精制茶的质量通常取决于毛茶的好坏。衡量精制茶的质量,一般用工夫茶和1一5级的工夫茶(又称级内工夫茶)这样两个比较指标进行衡量。1953年,工夫茶质量最高,占总数的81%以上,而级内工夫茶又占总数的75%以上。“浮红”以质取胜,占有极重要地位,被誉为优胜产品。1964年以后,红茶质量呈下降趋势。景德镇茶厂的精制茶是全市的代表。1979年,罗家垦殖场建立精制厂,开始用本场的单一毛茶原料加工,品质不够理想。80年代后,开展横向联合,精制茶品质有了提高。西湖乡和江村乡的茶叶精制加工,发挥了就地加工的优势,一直保持较好的品质水平。
   表4-7“浮红”精茶品质规格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