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景德镇市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420020230001902 |
颗粒名称: | 第—章 茶树种植 |
分类号: | TS272.5 |
页数: | 4 |
页码: | 1429—1432 |
摘要: | 茶籽种植古代种茶以丛种(一穴多株)为主,深挖地一尺见方,放人种籽数十粒,以土肥堆之,方形布丛,每亩约300一400丛,大多是播种在山坳或半山坡上,成苗后不加修剪和整形,任其自然生长。茶树长成后,除间作外,不经常锄草,只在每年秋季深挖一次,在深挖除草时用杂草垫围茶树根部,以作农家腐殖性肥料,这种粗放的栽培方式延续至民国时期。民国37年(1948)2月,江西省农业院婺源茶业改良场迁至浮梁茅家坂,开辟新式茶园20余亩。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深耕条播,并采取修剪和中耕施肥等较简单的茶园管理方法。 |
关键词: | 景德镇市志 茶业志 茶树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