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8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
分类号: TV62
页数: 2
页码: 1406—1407
摘要: 1952年冬,开始兴建库容在10万到100万立方米之间的小(二)型水库。是年,鹅湖乡组织800多农民修建了第一座京山水库,坝高14米,库容12万立方米,坝下输水管采取混凝土圆形结构,并设溢洪道,灌溉面积500亩。次年冬,南安乡在盈田修建口家坞水库,输水管采用砖砌拱,以后进行过多次补强加固。兴建小(二)型水库效益与失比,据20个工程抽样调查表明:淹没面积(耕地)与灌溉面积为1:20。现有的183座小(二)型水库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万寿山乡王家源水库,为15.25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先锋垦殖场月兰坞水库,仅0.1平方公里。土坝坝型有52座是心墙坝,少数为斜墙坝,其余为均质坝;平均高度15米,峙滩乡大茅山水库主坝23米为最高,输水管道结构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的2座,素混凝土169座,砖砌9座,条石砌的2座,竟成乡河西村曹家滩水库系铸铁涵管,放水建筑仅一座闸阀,其它为卧管式或人工斜涵启闭。由于管理不严,1984—1985年有14座水库发生堵塞。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水利志 小型水库

内容

1952年冬,开始兴建库容在10万到100万立方米之间的小(二)型水库。是年,鹅湖乡组织800多农民修建了第一座京山水库,坝高14米,库容12万立方米,坝下输水管采取混凝土圆形结构,并设溢洪道,灌溉面积500亩。次年冬,南安乡在盈田修建口家坞水库,输水管采用砖砌拱,以后进行过多次补强加固。兴建小(二)型水库效益与失比,据20个工程抽样调查表明:淹没面积(耕地)与灌溉面积为1:20。现有的183座小(二)型水库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万寿山乡王家源水库,为15.25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先锋垦殖场月兰坞水库,仅0.1平方公里。土坝坝型有52座是心墙坝,少数为斜墙坝,其余为均质坝;平均高度15米,峙滩乡大茅山水库主坝23米为最高,输水管道结构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的2座,素混凝土169座,砖砌9座,条石砌的2座,竟成乡河西村曹家滩水库系铸铁涵管,放水建筑仅一座闸阀,其它为卧管式或人工斜涵启闭。由于管理不严,1984—1985年有14座水库发生堵塞。
   典型工程有黄泥坝水库、龚村坞水库等。
  黄泥坝水库位于通往景湖公路干线的罗家滩至槐树垄之间,距市区5公里,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79.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8.6万立方米,可养水面80亩,已养水面80亩。大坝的右侧是豆渣坞,左测是庙坞,上游是槐树垄,坝下的白茅坂有水田1300多亩。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蓄水灌溉这片土地,曾在两坞口多次修坝未成,只留下一座矮小的黄泥坑残迹,新坝因此而得名。
  黄泥坝水库工程分二期施工,第一期工程于1956年11月开工,由罗家乡先锋高级农业社组织300名劳动力用60天时间完成了大坝清基,涵管安装,心墙开挖回填,反滤层沙石运输和部分大坝土方;第二期工程于1957年10月开始,年末工程竣工一,灌溉面积800亩。
  龚村坞水库位午王港乡墩口村境内,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44.4万立方米,心墙土坝,大坝长84米,坝高8.5米,顶宽2米,有效灌溉面积400亩,因大坝座落在龚村坞而得名。
  1958年10月,龚村坞水库工程全面动工,当年竣工灌溉受益。库区淹没耕地60多亩,迁移一个自然村,拆迁房屋6幢,国家补助(包括迁移)经费1万元。
  龚村坞水库自运行以来,相继加固配套。1974年冬,大坝背水坡增厚2米,溢洪道作了整治,提高了防洪能力。为了扩大灌溉效益,1975年开挖一条长达3.5公里的灌溉渠,受益面积从400亩扩大到800亩。表3-2景德镇市1985年小(二)型水库分布情况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作品

黄泥坝水库
相关作品
龚村坞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