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塘库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8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塘库工程
分类号: S277
页数: 3
页码: 1404—1406
摘要: 境内塘库见于资料最早的为宋景佑年间修建的莲荷塘,位于浮梁县城东北部,俗称北湖,广积47亩余,用于防火消防,后成风景塘,晚清至民国时期逐渐淤积成耕地。古代,蓄水平塘多建于村前村后,其作用主要为村民日常洗衣洗菜及防火,也有兼作灌溉。清道光《浮梁县志》载,用于灌溉的水塘有水晶塘、寒家塘、藕塘、查村塘、瓷石塘、港口塘、当口塘、荫水塘、邱村塘、同台塘、白玉塘、樟木塘、枫林塘共13口。表3一1景德镇市1985年山塘平塘分布情况民国26年(1937),浮梁县参议会计划修建5座水库(山塘),后因故未实施。36年,江西省水利局提出兴建示范水库计划,每县修建2座,每座由政府贷款100万元(法币),浮梁县为9个试点县之一。37年,省水利局补贷给浮梁县8座水库材料费1亿元(法币)。同年8月止,浮梁县共修建水库(山塘)9座,分别在三龙乡的猪坞里,里仁乡的香炉山,峙滩乡的林坞、李家坞、仓坞、塘坞、长京、梅湖和墩口乡的土塘坞,计划灌溉农田6520亩。工程经费虽有政府贷款,但由于官吏层层克扣,多数有名无实,不见效益。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水利志 塘库

内容

境内塘库见于资料最早的为宋景佑年间修建的莲荷塘,位于浮梁县城东北部,俗称北湖,广积47亩余,用于防火消防,后成风景塘,晚清至民国时期逐渐淤积成耕地。古代,蓄水平塘多建于村前村后,其作用主要为村民日常洗衣洗菜及防火,也有兼作灌溉。清道光《浮梁县志》载,用于灌溉的水塘有水晶塘、寒家塘、藕塘、查村塘、瓷石塘、港口塘、当口塘、荫水塘、邱村塘、同台塘、白玉塘、樟木塘、枫林塘共13口。表3一1景德镇市1985年山塘平塘分布情况民国26年(1937),浮梁县参议会计划修建5座水库(山塘),后因故未实施。36年,江西省水利局提出兴建示范水库计划,每县修建2座,每座由政府贷款100万元(法币),浮梁县为9个试点县之一。37年,省水利局补贷给浮梁县8座水库材料费1亿元(法币)。同年8月止,浮梁县共修建水库(山塘)9座,分别在三龙乡的猪坞里,里仁乡的香炉山,峙滩乡的林坞、李家坞、仓坞、塘坞、长京、梅湖和墩口乡的土塘坞,计划灌溉农田6520亩。工程经费虽有政府贷款,但由于官吏层层克扣,多数有名无实,不见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蓄水工程,塘库最先发展。1950年9月,南安乡为发展农业生产,在土改分田中,留下7亩低洼田,组织农民挖了7口平塘,灌溉500亩农田。1952年2月,洪源乡洪源村徐曰喜互助组在村前后各修一口平塘,蓄水6000立方米,使100多亩农田当年丰收。1953年春,第一座山塘一后山垄山塘在洪源乡洪源村兴建,坝高5米,库容4000立方米,灌溉40亩,规模虽小,但起到了示范作用。到1956年底,全市农村共建有塘库87座。1958年冬以后,平塘通常只作养鱼水池,而山塘多用于灌溉,年年都有建树,效益逐步提高。
  费1万元。
  龚村坞水库自运行以来,相继加固配套。1974年冬,大坝背水坡增厚2米,溢洪道作了整治,提高了防洪能力。为了扩大灌溉效益,1975年开挖一条长达3.5公里的灌溉渠,受益面积从400亩扩大到800亩。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