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陶瓷要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7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陶瓷要文
分类号: G257.36
页数: 13
页码: 1096-110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瓷要文。
关键词: 科技文献 陶瓷要文

内容

原料类
   坯体原料
   谈高岭土矿尾砂的开发利用陈厚安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1期47—49页
   ▲细目:一、高岭土矿尾砂的理化性质,二、尾砂的开发利用途径,三、尾砂制造蒸压灰砂砖的可行性,四、建厂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
   论江西高岭村的高岭土陈开惠、夏净 《瓷器》1980年第2期1-8页
   ▲细目:一、高岭土的开发史,二、高岭土的矿物特征,三、有关问题的讨论。
   景德镇八种瓷用原料的理化性能试验报告江西省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瓷器》1973年第1期16—19页
   ▲八种原料包括:星子高岭、明砂高岭、大洲高岭、南港瓷石、余干瓷石、三宝莲瓷石、瑶里釉石、陈湾釉石。
   景德镇瓷石岩相结构对可塑性的影响张忠铭 《硅酸盐》1981年第3卷2期57-61页
   谈景市原料精制技术改造杨国钧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1期5-11页
  ▲细目:一、搞好重量配比,保证配方准确,二、加强过筛除铁,三、有利于回头泥的及时处理,四、几项关键设备的更新改造,五、两项新工艺。
   江西景德镇大洲高岭土方邺森等 《中国陶瓷》1985年第5期37—45页
  ▲细目:一、矿床基本特征,二、化学成分特征,三、矿物成分特征,四、大洲高岭土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五、大洲高岭土中高岭石族矿物的成因探讨,六、工艺物理性能。
   柳家湾瓷石的理化性能及其特征张忠铭、张伯周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1期32—33页
   南港瓷石的杂质及其精选工艺的研究李妙良王养民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3期22-28页
   ▲细目:一、成份及其结构,二、瓷石中的杂质,三、精选试验,四、讨论,五、结语。
   论可塑性祝桂洪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9—14页
   ▲细目:一、引言,二、可塑性理论,三、可塑性的测定,四、讨论。
   不同加工工艺对陶瓷原料理化性能的影响江德太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1期10N14页
   ▲细目:一、概述,二、几种瓷石不同加工方法及其理化性能,三、问题讨论,四、结论。
   陶瓷原料的磁选提纯及其设备探讨陈思九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4-8页
  ▲细目:一、国内外高岭土生产的现状和差距,二、磁选设备的配置方案,三、中型磁选机研究,四、结束语。高岭土除铁及防止黑点的措施陈海波、梁树林 《瓷器》1980年第3期16-22页
   ▲细目:一、铁质氧化物的来源,二、除铁方法。
   陶瓷原料中的铁杂质及其检定陈建邦 《瓷器》1981年第2期17—22页
  ▲细目:一、铁杂质对陶瓷制品的危害作用,二、陶瓷原料中常见的铁杂质,三、几种铁矿石的简易检定及其差热研究,四、混合铁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概要,五、结束语。
   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上的初步应用新华瓷厂技术科 《瓷器》1978年第)期19-21页
   ▲细目:一、腐植酸钠的加入量试验,二、腐植酸钠对坯泥干燥强度和可塑性的影响,三、引入腐植酸钠的作用,四、初步感受。
   腐植酸钠在景德镇陶瓷工业中的应用王永生 《江西腐植酸》1985年第1期8—13转57页
   ▲细目:一、瓷用腐钠的性质和作用机理,二、试验及应用情况,三、技术经济效果,四、瓷用腐钠质量,五、结论。
   江西景德镇瓷用高岭概况章人骏 《中南地质汇刊》1950年第2号
   景德镇制瓷原料的研究周仁等见《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
   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刘新园白煜见《古陶瓷研究专辑》(《中国陶瓷》1982年第7期增刊)
   传统手工制瓷泥釉料配制工艺简介熊理卿、卢清瑞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1期64-67页
   ▲传统制瓷工艺介绍。细目:一、原料种类,二、坯料组成,三、釉料组成,四、原料制备。
   釉料
   关于提高瓷器釉面质量的十大措施陈海波 《陶瓷杂志》1982年第1期26-28页
   提高釉面光泽度的初步探讨李诗浦 《陶瓷杂志》1982年第4期29-33页1982年第5期33-36页
   精陶面砖釉料刘翮天 《中国陶瓷》1983年第3期24-31页;1983年第4期28-34页
   ▲技艺讲座。
   釉及其性质曾怡容 《陶瓷杂志》1982年第3期23-24页
   瓷釉中晶态石英与产品热稳定性敖镜秋、王养民 《中国陶瓷》1983年第4期7—10页
   ▲细目:一、釉中晶态石英,二、釉中晶态石英晶形,三、釉中晶态石英对热稳定性的影响,四、减少釉中晶态石英的途径。
   面砖装饰釉的研制朱彦建材技术(陶瓷)1979年第4期1—10页
  ▲细目:一、前言,二、面砖装饰釉所用原料的基本性质及其作用,三、面砖装饰釉用色剂的配制,四、釉的制造工艺,五、石光彩色装饰釉,六、虹彩装饰釉,七、金砂、银砂装饰釉,八、班纹、理石装饰釉,九、毛毯、兔毫装饰釉。
   施釉工艺邹建金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54-61页
  ▲传统制瓷工艺。细目:一、概要,二、施釉目的,三、施釉的方法,四、釉用原料,五、釉料配方中的化学组成,六、釉料制备,七、釉浆性能,八、施釉有关工艺指标,九、施釉操作产生的缺陷原因和克服措施,十、施釉工岗位责任制,十一、施釉工应知应会,十二、施釉工操作规程。
   精细铁炻器施釉工艺的探讨刘春阳、戴慕潜 《陶瓷杂志》1985年第3期8—12页
   关于利用中小型倒焰煤窑焙烧结晶釉和结晶釉着色问题的一些看法王德基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13页—17页
   ▲细目:一、关于结晶釉的烧成,二、关于结晶釉的着色。关于硅锌釉结晶机理的几个问题姚开伟 《瓷器》1979年第3期28-31页
   硅锌釉的晶花定位姚开伟 《瓷器》1980年第3期1-3页
   ▲细目:一、前言,二、定位原理,三、定位方法,四、定位的效果,五、讨论。
   无铅钧红釉曹荣海 《瓷器》1978年第4期23-24页
   ▲试验报告。细目:一、问题的提出,二、对铅与锡对铜红呈色的探素,三、以锡代铅的无铅钧红釉。
   采用生料乳浊釉生产釉面砖杜瑞平 《陶瓷杂志》1984年第3期37—38页
   稀土在陶瓷坯釉料中应用的试验康绿星 《中国陶瓷》1985年第4期39-47转38页又见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4期17—26页
  ▲细目:一、前言,二、稀土氧化物在白瓷釉料中的应用试验,三、稀土元素在高温颜色釉中的应用,四、稀土元素在陶瓷坯料中的试验,五、《稀土在陶瓷坯釉料中的应用》成本与经济效果分析,六、结束语。
   浅谈稀土及其在陶瓷中的行为张玉南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4期26-34页
   ▲细目:一、前言,二、稀土概述,三、稀土化合物在陶瓷中的反应机理,四、稀土在陶瓷中的反应概况及前景。
   “祭红”颜色釉瓷为何不易烧造曹荣海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3期30—31转29页
   ▲细目:一、祭红、钧红、郎窑红区别何在,二、烧造祭红颜色釉应注意哪些问题。
   景德镇的颜色釉潘文锦等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43—58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景德镇颜色釉产品知识。原发表于本刊1976年2期,此次作了重新修改。
   铜红新花釉——凤凰衣釉邓希平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4期12—13页
   ▲细目:一、凤凰衣釉的艺术风格及研制经过,二、凤凰衣釉的工艺制作特点及其对发展新的铜红釉的意义。
   铜红釉杨文宪、刘雪贞 《景德镇陶瓷》1976年第2期26—38页
  ▲细目:一、铜红釉的发展概况及分类意见,二、铜红釉及玻璃制品中铜红的呈色机理,三、国内外铜红釉及铜红玻璃制品的配方及所采用的原料数据,四、铜红釉的显微结构。
   凤凰衣釉与传统铜红釉呈色机理研究邓希平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5—8转33页
   ▲细目:一、绪言,二、凤凰衣釉与传统铜红釉(以钧红釉、钧红花釉为代表)物理、化学性能比较,三、讨论,四、结论。
   美人醉丰禄如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21-22页
   ▲美人醉是铜红釉中的一个品种。本文简介美人醉的工艺制作方法及通常出现的毛病等情况。
   独树一帜的瓷器装饰红釉——嫣红釉周肖锦 《陶瓷杂志》1985年第1期17—18页
   祭红釉生产工艺中的一些体会王伟明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19-21页
   大件郎红釉试验报告邓希平 《景德镇陶瓷》1980第1期16-21页
   ▲细目:一、前言,二、试验依据,三、试验条件,四、试验过程,五、试验结果,六、讨论。
   彩虹釉呈色机理探讨邓希平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37-40转45页
   ▲细目:一、前言,二、彩虹釉的物理、化学特征,三、彩虹釉呈色机理分析,四、结论。
   艺术瓷的新装饰——大理石釉张莉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4期15-20页
   ▲细目:一、前言,二、试验内容,三、结语。
   制作类
   匣钵
   关于当前匣钵生产的几个问题吴长济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38—53页▲本文论述了匣钵生产中的材质问题、工艺问题,使用寿命及管理问题等。
   关于瓷用匣钵生产问题与吴长济同志商榷徐平坤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41-45页
   ▲细目:一、关于匣钵的分类问题,二、关于材质方面的问题,三、工艺问题,四、使用和管理问题。
   提高匣钵质量的探讨陈星辉 《瓷器》1981年第2期49页
   ▲研究简报。细目:一、匣钵的配方问题,二、熟料的颗粒组成,三、成型、干燥、烧成,四、造型,五、匣钵的合理使用。
   匣钵涂料王庆龄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3期28-31页
   ▲为改进匣钵涂料,作者通过试验配制成矾土质高温匣钵涂料。全文介绍了这一试验工作。
   谈匣钵的烧成余彬 《中国陶瓷》1983年第1期16—18页
   ▲细目:一、预烧温度,二、烧成气氛。三、烧成时间。
   日用陶瓷匣钵器型浅谈刘人雪 《中国陶瓷》1983年第5期31-35页
   ▲细目:一、匣钵器型设计的基本要求,二、大器匣钵,三、小器匣钵,四、薄壁匣钵,五、脚钵及盖钵。
   匣钵常见质量缺陷分析吴长济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1期50—54页
  ▲本文就景德镇市匣钵厂生产的各类匣钵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缺陷进行分析,着重指出缺陷的表征及造成缺陷的工艺控制和操作方面的因素。
   介绍一种破损匣钵粘补剂梁习儒 《陶瓷杂志》1984年第1期31-32页
   略述匣钵规格与镇窑的装烧工艺——兼谈瓶类计算单位“件”的可变范围冯祖华 《陶瓷杂志》1984年第6期31-32页
   《高铝——堇青石质匣钵》标准制订和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吴长济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3期10-14页
   ▲细目:一、关于标准的名称,二、化学组成及性能规范,三、关于试验方法的讨论,四、关于使用寿命的商榷。
   影响堇青石质匣钵周转率的原因张喜悦 《中国陶瓷》1984年第2期22-25页
  ▲细目:一、烧成温度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二、熟料与基质颗粒配比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三、原料纯度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四、气孔率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五、直径和壁厚对周转率的影响,六、冷却制度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七、匣钵涂层对匣钵周转率的影响。
   莫来石质匣钵的研制及应用朱煜煊 《陶瓷杂志》1984年第6期41-44页
   碳化硅质制品在景德镇日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余彬 《中国陶瓷》1984年第3期19-24页
   ▲细目:前言,一、碳化硅质匣钵生产工艺,二、碳化硅质垫饼。
   腊石——粘土质匣钵试验总结王庆龄 《瓷器》1980年第3期12—15页
   ▲细目:一、原料,二、配方,三、制作工艺,四、使用效果,五、讨论。
   三晶结合匣钵在工业瓷厂应用胡亮等 《陶瓷杂志》1985年第1期34—37页
   引进填充料的铝土匣钵扩大试验报告胡亮等 《陶瓷杂志》1985年第3期33~40页
   成型
   阳模滚压成型工艺小结为民瓷厂技术科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2期13—14页
   滚压成型新工艺试验小结程群、陈渣荒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50~52页
   日用陶瓷滚压成型力的测定初探任志伟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24-27页
   关于成型鱼盘用异形滚头的设计探讨柯恩九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3年第4卷1期11—20页
   ▲细目:一、成型圆形制品时滚头与坯体的干涉问题,二、有关异形滚头的设计,三、异形滚头与坯体的干涉问题。
   盘类产品滚压成型及变形机理刘桢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3年第4卷1期47—56页
   ▲细目:一、引言,二、成型用泥料的流变性质,三、滚压成型时泥料的形变过程,四、滚压成型时泥料内部结构的变化,五、结束语。
   《陶瓷干燥技术知识》江西省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59年4月
  62页有图32开。
  ▲本书着重叙述不同性质的陶瓷原料和坏件以及同一原料的不同形式的坯件的合理干燥技术问题。首先介绍有关陶瓷干燥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然后分别就各种陶瓷原料及制品的干燥技术作系统的叙述。
   喷雾干燥工艺刘翮天、汪良贤 《瓷器》1977年第4期1-27页
   ▲本文介绍了喷雾干燥工艺的特点、工艺原理与流程、工艺设计要点等。
   微波干燥试验小结江西省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微波组 《瓷器》1977年第2期10—13页
   ▲细目:一、试验装置,二、工艺试验,三、经济指标,四、结束语。
   吸水率与影响诸参数的函数关系——兼谈控制釉面砖吸水率的一些途径邱模本 《陶瓷杂志》
  1984年第2期28-30页1984年第3期44—46页
   卫生瓷注浆成型新方法的研究岳邦仁等建材技术(陶瓷)1984年第6期1-7页
   关于滚压成型工艺中常见的几种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新华瓷厂技检科 《景德镇陶瓷》
  1974年第2期23-24页
   日用瓷的缺陷分析和克服措施邹建金 《瓷器》1977年第3期28-31页1977年第4期
  36-39页1978年第2期7转43页
   ▲本文将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缺陷归纳成24项,逐项列举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克服办法。
   釉面砖的十项主要缺陷陈麟铭 《陶瓷杂志》1982年第5期29—32页
   贴花彩瓷质量缺陷分析王镇普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3期32-37页
  ▲本文就贴花瓷在彩饰中一些常见的主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和克服方法进行了探讨。细目:一、薄膜影,二、色脏,三、花面纹样变形,四、爆花,五、花面颜色无光泽,六、颜色彩烧后出现变化,七、铅、镉溶出量超过标准。
   关于陶瓷制品变形问题的几项工艺研究景德镇陶瓷研究所 《瓷器》1975年第1期 l—7转17页
   提高陶瓷坯泥可塑性、干燥强度及克服制品变形的实验研究邹建金等 《瓷器》1975年第1期8—17页
   对陶瓷制品变形问题的分析杜海清 《瓷器》1975年第1期59-66页
   成型过程的工艺条件与操作方法对碗类产品变形的影响郭炳申 《瓷器》1975年第1期67—83页,
   克服瑛碗变形的做法新华瓷厂技术科 《景德镇陶瓷》1976年第1期34页
   从线速度和压延面积来探讨平盘的变形问题章秦娟 《瓷器》1980年第4期37-41页
   克服平盘口部变形的试验邹高玉 《陶瓷杂志》1982年第2期17—18页
   瓷器龟裂与炸裂的原因分析邹高玉 《陶瓷杂志》1983年第2期35页
   对坯体底肩裂纹的一点看法罗德高 《陶瓷杂志》1984年第4期41—43页▲细目:一、造型不当是引起坯体内应力的主要原因,二、坯体内部存在着颗粒排列方向很不一致的相邻部位是引起坯体干燥开裂或烧成扭曲的重要原因。
   浅谈压瓣的产生和克服办法龙长林 《陶瓷杂志》1984年第6期20页
   釉面砖边角局部无光缺陷浅析吴晓福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4期21-23页
   ▲细目:一、边角无光缺陷特征,二、产生缺陷原因分析,三、几条克服措施。
   关于民族用瓷碗、盅类制品剐坯“破坝”、“倒脚嘴”缺陷的实验研究邹建金、余育鸿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1期7—11页
   解决滚压产品粘、卷、裂缺陷的方法王荣亮 《陶瓷杂志》1984年第5期28页
   论日用陶瓷造型秦锡麟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4期32—42页
   ▲陶瓷美术探讨。细目:一、日用陶瓷造型的功能效用,二、日用陶瓷造型与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关系,三、日用陶瓷造型艺术形成规律。
   饰面砖缺陷及其克服方法——兼答李成松等读者问陈翎、方文桂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50—54页
   克服针孔毛病的几点做法宇宙瓷厂隧道窑大组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1期9—10页
   无釉针孔的克服办法李跃虎 《陶瓷杂志》1984年第1期10页
   用复合添加剂克服素烧坯脱釉刘明孝 《陶瓷杂志》1984年第1期44-45页
   烧炼
   《陶瓷制品烧成》江西省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江西轻工业出版社1961年12月
  181页有图25开
  ▲本书系统阐述焙烧陶瓷的窑炉、燃料、匣钵及焙烧理论与工艺,并着重介绍各种焙烧工艺的具体操作和烧成曲线。还详细分析了陶瓷制品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降低日用细瓷烧成温度的讨论夏清康 《陶瓷杂志》1982年第4期23-29页
   降低日用瓷烧成温度的几点看法赵养性 《中国陶瓷》1982年第6期50—54页
   ▲细目:一、坯釉配方的选择,二、釉的改进,三、影响烧成温度的工艺操作。
   关于瓷器还原烧成气氛的若干问题孙再清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4期34—37页
   ▲细目:一、关于还原气氛的概念问题,二、还原气氛的性质,三、燃料类型对还原气氛的影响,四、结语。
   降低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试验——锂云母在日用细瓷釉料中的应用方府报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41页-49页
   ▲细目:一、前言,二、试验内容,三、试验结果,四、结语和讨论。
   从隧道窑的热工测试谈景德镇陶瓷烧成的还原气氛孟巽良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1期
  1页—4页
  ▲细目:一、什么叫陶瓷窑炉的还原气氛,怎样才称之谓重还原气氛;二、景德镇瓷器为什么需要还原气氛烧成;三、为什么说景德镇瓷器需重还原气氛烧成;四、景德镇瓷器现在烧成气氛情况;五、结论。
   煤气烧日用细瓷问题的探讨谢谷初 《陶瓷杂志》1982年第2期26—28页
   日用陶瓷生产窑炉选型试议刘秉诚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4—7页
   窑炉调节应注意的问题何长海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51-52页
  ▲细目:一、权衡利弊,二、单因素调节,三、忌连续调节,四、多方组合,五、因窑制宜,六、因况而异。▲细目:一、概述,二、窑炉地基与基础问题和要求,三、窑炉施工应遵循和注意的主要问题,四、施工质量对窑炉的影响问题,五、窑炉施工技术发展问题,六、施工人员的主要业务工作,七、结束语。
   如何提高日用瓷窑炉的热效率於石生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30-33页
  ▲细目:一、从烧成工艺的改进,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二、从窑炉结构的改进节约能源,三、从筑炉材质的改进减少热耗,四、从废热回收利用提高窑炉的热效率。
   隧道窑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王清 《陶瓷杂志》1984年第1期25—28页1984年第2期
  31-34页
  ▲细目:一、预热带烟气的流态问题,二、急冷风的配置对上下温差及产品变形度的影响,三、窑车吸热对上下温差的影响,四、压力不平衡对上下温差的影响。
   煤烧隧道窑改煤气隧道窑经济性初探何真临 《陶瓷杂志》1984年第4期21-25页
   ▲细目:一、理论成本分析,二、实际成本结构分析,三、初偿燃料成本提高的途径,四、小结。
   怎样烧好煤烧隧道窑於石生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1期5—9页
   关于燃油隧道窑几种回油方式的探讨黄富珍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34—37页
   ▲细目:一、重油、渣油的一般情况,二、油压对粘度的影响,三、合理的油温、油压,四、复合回油。
   预热带温差及其对隧道窑热工的影响蒋欣之、马启根 《陶瓷杂志》1985年第1期30—33页
   论火焰隧道窑预热带加热不均匀的原因宋耑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28-32转57页
   浅谈隧道窑预热带温差谢长安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4期6—14页
   ▲细目:一、隧道窑预热带温差大的原因,二、缩小隧道窑预热带温差措施。
   隧道窑烧成带对流传热模型研究刘振群等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3年第4卷1期39-46页
   ▲本文根据相似论原理、利用空气动力模型,采取局部模拟方法,研究了隧道窑烧成带的对流传热。
   隧道窑预热带及冷却带的对流传热研究刘振群等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3年4卷1期
  31-38页
   ▲本文运用空气动力模型研究了陶瓷工业隧道窑内预热带和冷却带的对流传热,用三种不同码法的圆柱料垛进行了模拟实验。
   隧道窑加热带不可忽视的热损失虞雪琴、谢长安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2期24-29转31页
   ▲细目:一、不可忽视热损失的体现,二、不可忽视热损失与预见中的经济效果,三、降低不可忽视热损失的几点意见。
   煤烧隧道窑的余热利用赵治国等 《陶瓷杂志》1983年第1期34页
   油煤合烧隧道窑综合节能效果好——景德镇宇宙瓷厂革新燃油隧道窑成功徐天茂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3期37—38页
  ▲细目:一、陶瓷隧道窑油煤合烧的,二、正确选择以煤代油的突破口,三、陶瓷隧道窑油煤合烧后的技术要求,四、油煤合烧的节能效果和经济价值。
   五立方米台车窑试验总结於石生等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48—53页
  ▲本文介绍景德镇1979年设计的5立方米台车窑的经验。细目:一、国外几种窑型及特征;二、5立方米台车窑的选型主热工特性;三、存在的问题;四、有关问题的探讨;五、结束语。
   煤烧辊道烤花窑有关烧成操作及一般机理黄一平 《陶瓷杂志》1984年第2期25-27页▲本文对煤烧辊道烤花窑中关于温度控制问题和产品炸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烧成操作经验。
   工艺美术类
   颜料
   日用陶瓷釉上颜料镉硒红韦鸿端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2期3—7页
   釉上耐酸平印深蓝颜料试验报告郭渊道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l期11—18页
   ▲细目:一、前言,二、试验经过,三、制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四、小结。
   釉上耐酸颜料80118#白色颜料试验总结韦鸿端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6-8页
   ▲细目:一、前言,二、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的拟定,三、经济价值。
   怎样使用粉彩颜料王镇谱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70—72页
   ▲细目:一、掌握颜料的软、硬性质,二、掌握颜料的用途和配色方法,三、掌握颜料的彩烧工艺。
   粉彩瓷的工艺特色张忠铭 《陶瓷杂志》1982年第2期23—25页
   ▲本文着重从粉彩颜料上说明了粉彩瓷的工艺特色,阐明了符合铅溶出量标准的粉彩颜料的形成机理。
   用稀土化合物研制无钴黑色颜料和釉料管志斌 《中国陶瓷》1985年第3期24-26页
   ▲细目:一、概况,二、组成与测试情况,三、呈色机理探讨,四、结语。
   锆基高温色料许鹤鸣 《陶瓷》1981年第3期增刊20-24页
   ▲细目:一、引言,二、色剂系统,三、色剂制造。
   陶瓷颜料金红含金量的快速测定苏文静 《瓷器》1975年第3期5—7页
   高温快烧陶瓷颜料程祖慰等 《瓷器》1978年第1期1-7页
   ▲试验报告。本文对高温快烧颜料的研制过程、彩烧工艺、瓷釉配方、抗蚀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影响陶瓷镉黄颜料耐蚀性能的因素钱敬达 《瓷器》1980年第4期20—27页
   装饰
   中国画装饰陶瓷王锡良 《瓷器》1976年第3期45—46页
   陶瓷装饰、造型与质地的相互关系袁迪中等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2期40—43页
   ▲细目:一、造型美与质地美,二、质地美与装饰美,三、装饰美与造型美。
   对美细瓷餐具设计的体会秦锡麟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2期44~46页
   ▲细目:一、朵花装饰形式,二、边花装饰形式,三、满花装饰形式,四、边花与朵花相结合装饰形式,五、散点装饰形式。
   洁雅咖啡具的器型与装饰设计陆涛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4期28-29页
   略谈景德镇陶瓷的艺术性与适用性张松涛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4期19-22页
   ▲工艺美术探讨。细目:一、关于日用陶瓷的装饰,二、陶瓷美术应有地方特色,三、针对市场特点,创造适销品种。
   装饰新手法的试探朱乐耕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l期23-24页
   综合装饰新的尝试陆涛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1期19-20页
   试探日用陶瓷美术设计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林榕惠 《陶瓷杂志》1984年第3期12—14页
   ▲细目:一、在陶瓷器皿中瓷质与不同材料的结合,二、成套瓷在配套上的不同材料的联合使用更能体现出瓷质的材料美。
   清代瓷器的釉彩装饰李纪贤 《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1辑157—170页
   清代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器刘兰华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28-31页清康熙朝瓷器初探李纪贤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4期63~71页图版6~7页
   ▲本文以胎釉原料和烧造工艺、造型特点和装饰风格以及此时期制瓷手工业的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
   漫谈康熙瓷器纹饰刘兰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3期51—54页彩色图版
   ▲本文从纹饰题格、画风、画法、纹饰分类等方面综合论述。
   什么是雍正彩方也 《陶瓷美术》1962年第3期27页
   ▲答读者问。谈雍正彩的创始及逐渐成熟的过程和表现技法。
   试谈雍正粉彩精强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19—23页
   ▲细目:一、雍正粉彩的种类,二、粉彩和铜胎珐琅,三、一些值得借鉴的粉彩传统技法,四、雍正粉彩的艺术特色和我们的批判。
   谈“洪宪瓷”与郭葆昌督造的瓷器叶佩兰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35—38页
   ▲细目:一、仿烧清代珐琅彩瓷器,二、仿清代粉彩瓷器,三、仿清代单色釉器。
   粉彩及其产生与发展黄云鹏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
   釉中彩绘初探张福平、徐子印 《瓷器》1980年第4期51-52页
   ▲细目:一、釉中彩的特点,二、釉中彩颜色及其调配,三、绘制釉中的彩的要求。1985年第2期61-62页
   古彩戴荣华 《瓷器》1976年第3期47—48页
   ▲细目:一、古彩的由来和特点,二、画古彩的基本技法,三、画古彩的工具。
   粉彩装饰觉民、孟龙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1期74—75页
   ▲陶瓷装饰基本知识。细目:一、画面设计和过稿,二、绘画,三、烤烧。
   浅谈粉彩水点在陶瓷装饰上的效用吴胜华 《陶瓷杂志》1985年第2期20—22页
   ▲细目:一、粉彩水点装饰的艺术效果,二、粉彩水点装饰的技法要求,三、粉彩装饰的表现形式。
   《陶瓷彩绘》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编写江西轻工业出版社1961年4月160页有图25开
   ▲本书重点阐述了陶瓷彩绘中的釉下彩、釉上彩和斗彩的涵义与基本知识,并具体介绍了彩绘用的工具、材料、色料和各种画技。
   陶瓷异彩釉装饰魏之瑜 《陶瓷》1981年第1期6~7页
   ▲细目:一、异彩釉的装饰材料和装饰特点,二、异彩釉的装饰方法和装饰效果,三、异彩釉的呈色试验和应用研究。
   颜色釉的综合装饰周乐康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32-33页
   颜色釉瓷器雕刻花装饰曾勇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2期34-36页
   釉下丝网花纸试制小结红旗瓷厂技术科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31-32页
   ▲细目:一、概述,二、制版,三、括印,四、贴花。
   贴花纸画面设计的创新和经济效益陈荣明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4期21页—24页
   关于陶瓷贴花纸生产的若干问题顾景清 《陶瓷杂志》1982年第5期39—43页
   釉上丝印花纸的装饰设计于跃中 《陶瓷杂志》1984年第4期10N13页1984年第5期21-24页
  ▲细目:一、釉上丝印的装饰特点,二、釉上丝印的工艺特点与装饰设计,三、釉上丝印装饰的处理手法与风格特点,四、釉上丝印的构图与构成形式,五、釉上丝印的色彩问题。
   腐蚀金陶瓷贴花装饰设计初探胡光震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29~31转33页
   ▲细目:一、装饰部位的选择,二、画面艺术处理,三、釉上腐蚀金综合贴花装饰。陶瓷贴花纸的几种制版方法张伟忠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25-26页
   浅谈陶瓷贴花纸印刷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夏海德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32-33页
  ▲细目:一、印刷与纸张的关系,二、印刷压力与瓷墨的关系,三、印刷深浅与车速的关系,四、印刷程度与爆花的关系,五、标样与色谱的关系。
   略论陶瓷雕塑的花釉装饰江涛 《陶瓷杂志》1982年第5期2—4页
   ▲细目:一、花釉的生产工艺特点,二、雕塑造型手法的采用,三、花釉装饰方法的采用。
   试谈传统陶瓷穿枝装饰的艺术规律胡美生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4期22-29页
   饰金陶瓷质量缺陷分析丁菊芳、王镇谱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1期38—41页
  ▲本文就如下几个主要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一、金色不亮,二、金色发蓝,三、金色发暗、显古铜色,四、斑点,五、冲金,六、附着力不强,七、描绘性能差,八、扎金。
   谈谈花瓶“过江”问题曾维开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2期25页
   ▲本文将“过江”缺陷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1.原料方面,2.成型方面,3.烧成方面。
   粉彩瓷器的热膨胀问题韦鸿端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24—27页
   ▲粉彩瓷器的热膨胀是造成粉彩瓷器惊裂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论述了这个问题。
   颜色釉釉面针孔的成因及克服措施曹荣海 《陶瓷杂志》1985年第l期25-27页1985年第2期34—38页
  ▲细目:一、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烧成气氛条件下对釉面针孔的影响,二、烧成温度对釉面针孔的影响,三、釉料配方和高温粘度对针孔的影响,四、釉料加工工艺和釉层厚度对釉面针孔的影响,五、综述。
   桔釉的成因与克服何长海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31—34页
   ▲细目:一、疙瘩状和波纹状桔釉,二、猪皮状和凹陷状桔釉。
   颜色釉面砖试验总结景德镇陶瓷厂技术科建材技术(陶瓷)1974年第l期16-20页
   釉下丝网印图案砖的试制研究景德镇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建材技术(陶瓷)1976年第1期6-8页
   浅谈陶瓷图案砖设计陈剑鹄建材技术(陶瓷)1985年第2期35-36页
   细目:一、图案砖的艺术特点,二、图案砖设计的基本方法,三、设计风尚和流行色。
   四种国际流行色釉面砖的研究金风林、戴长禄建材技术(陶瓷)1985年第6期 l—4页
   ▲细目:前言,一、色素的研究,二、基础釉用熔块的选择和五种流行色釉的制备。
   《景德镇陶瓷艺术》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文6页彩色图版150幅12开
  ▲本画册选人建国以来景德镇陶瓷作品150件(头),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玲珑、釉下五彩、釉上彩、薄胎瓷、新彩、颜色釉、综合彩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及文字介绍概括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
   美的要素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吴雪晨 《陶瓷杂志》1985年第1期6—10页
   ▲细目:一、概述,二、造型的形式特点,三、对比统一的处理手法,四、虚实空间关系,五、节奏感,六、错觉的运用,七、结束语。
   景德镇的“蓝宫” 郎志谦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11-12页
   ▲谈青花的生产历史及其特点。
   瓷中瑰宝——景德镇青花余炳林 《中国工艺美术》1985年第1期41页
   元代青花陶瓷的研究陈尧成等 《中国陶瓷》1984年第4期55—61页图版61—63页
   试谈青花瓷的创烧年代陈柏泉 《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11-18转46页▲作者认为青花瓷的创烧年代为元代。
   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和发展赵光林 《中国古陶瓷研究专辑》1984年第2辑(《景德镇陶瓷》总26期)216-222页
   ▲细目:一、早期青花瓷的出现,二、元大都遗址及北京明清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器,三、研究早期青花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江西近年出土的几件青花瓷器谈起余家栋 《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第4期43—46页,又见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2期32—34转43页
   ▲本文介绍几件青花瓷器,经分析探讨,作者认为青花瓷起源于元代初中期景德镇。
   釉上青花技术与青花的定义——兼论青花的起源欧阳世彬 《中国陶瓷》1983年第5期59—63页1983年第6期59—61页,1984年第1期59-62转57页
  ▲细目:一、文献中对青花的制作工艺与青花定义的记载,二、古今都存在“釉上”青花的制作工艺,三、釉上施彩工艺的源流与釉上青花的呈色机理以及青料绘于釉上在生产中的作用,四、探讨(1.关于青花的定义,2.关于“唐三彩”陶器中的蓝彩,3.关于青花的起源)。
   元青花和明洪武瓷议汪庆正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1期34-36页
   ▲谈青花瓷器的起源、元代景德镇典型青花的出现、明洪武瓷特征等问题。
   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孙瀛洲 《文物》1959年第11期65转68页图版70
   ▲论述早期青花原料的三种类型:一、苏泥勃青料,二、国产青料,三、苏泥勃青料与国料并用。
   《天工开物》所载几种青料注释刘秉诚 《景德镇陶瓷》]976年第2期38—39转47页
   人工合成青花颜料许作龙 《瓷器》1978年第4期25—29页
   ▲细目:一、技术路线、二、实验概述,三、实验效果,四、青花瓷的烧成,五、体会。
   历代青花瓷器和青花色彩的研究陈尧成等 《硅酸盐学报》1978年第6卷4期225-241页图版1-5页,又见:《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44—59页图版10—14页
   ▲本工作收集了历代青花瓷器的典型样品,并对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气孑L率和烧成温度作了检测。细目:一、引言,--、实验部分,三、讨论,四、总结。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兼论中国青花文化的创造(初稿)陈星 《陶瓷资料》1978年第4期
  1—15页
   ▲细目:一、过去的研究,二、国产青花料的确凿文献,三、回青是不是青花料的争论,四、中国青花文化的创造,五、简结。
   中国青花文化的创造和古代青花料的来源陈星 《瓷器》1979年第3期40—48页
  ▲本文提出了在中国陶瓷史上创立一个青花文化的概念的建议;叙述了我国古代文献上对青花料来源的资料的源流;介绍了部分国外文献上对我国古代青花料来源的论述;记叙了我们这几年对国内青花料产地的实地调查结果,对中外陶瓷史家对我国古代青花料问题的一些争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青花颜料初探张诚 《文物》1982年第8期65—66页
   ▲细目:一、青花的历史评价,二、青花用料的变迁,三、关于云南珠明料。
   青花料考汪庆正 《文物》1982年第8期59-64页
  ▲细目:一、关于青花料的最早文献记载,二、关于使用国产青料的文献记载,三、关于使用进口青料的文献记载,四、关于陶用回青和非陶用回青。
   引入乌金色剂配制青花颜料陶贵石 《中国陶瓷》1982年第2期62页
   谈谈现代青花瓷的料色袁迪中 《中国陶瓷》1982年第3期32-33页
   青花的料色及技艺王步 《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2期32—33页明代青花颜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技术室传统青花研究组 《陶瓷杂志》
  1984年第3期25-27页1984年第4期19-21页
   青花、釉里红和青花斗彩徐子印 《瓷器》1977年第1期50—52页
   青花瓷的装饰周觉民、陈孟龙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75—76转82页
   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和装饰规律胡美生 《瓷器》1981年第1期44—47页
   元青花特异纹饰和将作院所属浮梁磁局与画局刘新园 《贸易陶瓷研究》1983年第3期1—10页插页图版2
  ▲本文是应三上次男和日本贸易陶磁研究会1982年年会之约而撰写的演说稿。细目:一、元青花中的特异纹饰,二、特异纹饰与织绣花,三、青花模仿织绣花纹的假想,四、青花瓷器与浮梁瓷局,五、青花瓷器与画局,六、画局与瓷局设计、成造青花瓷器的目的,七、余论。
   试谈元青花与中国画的笔墨李会中、陈孟龙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72—74页
   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装饰艺术熊汉中 《工艺美术研究》1983年第4期46页
   元代青花瓷的复制技术阵孟龙、李会中 《中国古陶瓷研究专辑》1983年第1辑《景德镇陶瓷》总21期》190—196页图版20
  ▲细目:一、复制品的成型,二、从几件器件和瓷片看元青花的成型工艺,三、元青花复制品的绘制,四、从元青花瓷的纹饰看它的绘制技法。
   浅谈青花玲珑瓷欧阳世彬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2期30—31页
  元代青花瓷的研究(文摘)陈尧成等见《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文摘》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印1982年6月35页
   明代青花王景圣译《陶瓷资料》1978年第6期1-22页
  ▲本题名由编者拟定。细目:一、洪武的青花,二、永乐和宣德的青花,三、明初民窑的青花,四、成化、弘治和正德的青花,五、嘉靖、隆庆和万历的青花,六、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民窑的青花,七、明末的青花。
   明代青花的特色与仿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 《陶瓷杂志》1982年第3期8—11页
   明代各期民间青花特征的概述黄云鹏等 《论文选》1983年第2期25页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及其艺术成就叶佩兰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3期76-81页图版4—5页、封面
   ▲细目:一、民窑瓷器的概况,二、艺术成就,三、几点认识。
   青花瓷辊底窑素烧工艺试验小结舒德辉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8—15页
   ▲试验报告。细目:一、引言,二、试验方法、内容及设备,三、试验过程、数据和结果,四、分析与讨论,五、结论。
   景德镇青花瓷二次烧成的探讨陈学敏 《景德镇陶瓷》1981年第l期13—27页
   ▲细目:一、摘要,二、引言,三、素烧作用机理探讨,四、工艺试验,五、讨论,六、结论。
   陶瓷机械
   隔膜窝结构的改进与效果吴抗生 《景德镇陶瓷》1983年第1期15—16页
  ▲细目:一、隔膜泵的原隔膜窝结构介绍,二、隔膜窝结构改进的理论依据,三、隔膜窝结构的改进与经济效果,四、对改进后的隔膜窝结构的评价。
   改进老产品、解决调压筒喷水问题吴抗生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19-20页
   关于旧型号油压推进机的改造潘葆鸿 《中国陶瓷》1985年第2期19-20页
   浅谈真空练泥机结构设计对泥料影响的若干问题秦映林、杨林松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12—16页▲细目:一、概述,二、真空练泥机几个重要零部件的结构几何形状对泥料质量的影响,三、结束语。
   对陶瓷生产用滑片式真空泵设计的改进意见吴抗生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56-58页
   TCB140高低压隔膜泵的设计特点吴抗生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9-11页
  ▲细目:一、高低压隔膜泵的设计思想,二、TCB140高低压隔膜泵的设计特点,三、TCB140高低压隔膜泵的优点,四、TCB140高低压隔膜泵的综合评价。
   TCSI型万能滚压成型机徐永成 《瓷器》1980年第2期56页
   ▲景德镇陶瓷机械厂试制成功。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
   陶瓷成型设备调研报告赵克锐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1期22-27页
  ▲细目:一、景德镇市陶瓷成型设备的现状,二、几种滚压成型机的使用情况及结构特点分析,三、对我市陶瓷成型设备发展的几点看法,四、结束语。
   成型机设计中的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陈耀光 《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3期1-7页
   ▲细目:一、主轴和滚头转速,二、成型时间成型周期和压延转数,三、成型系数、辅助系数和凸轮。
   谈谈液压设备的泄漏和爬行黄真 《景德镇陶瓷》1985年第3期16—19页
   ▲细目:一、泄漏及密封,二、爬行。
   LX400型双头半自动修坯机红光瓷厂技术科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2期15—16页
  73型自动磨光机简介红星瓷厂技术科 《景德镇陶瓷》1974年第1期39—40页
  1414型青花画线机简介红光瓷厂革新办公室 《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2期29页
   谈谈陶瓷原料自动排渣震动筛的研制吴志尼等 《景德镇陶瓷》1980年第1期80—82页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