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档案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2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档案管理
分类号: G271.2
页数: 2
页码: 352—353
摘要: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凭证和原始记录,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景德镇市地区由于县治屡迁,加上战乱和灾害,档案散失严重。古代档案荡然无存,民国时期档案也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国民党档案由县党部保管,政府档案由县政府保管,没有统一管理,以致民国时期县级档案残缺不全。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景德镇市

内容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凭证和原始记录,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景德镇市地区由于县治屡迁,加上战乱和灾害,档案散失严重。古代档案荡然无存,民国时期档案也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国民党档案由县党部保管,政府档案由县政府保管,没有统一管理,以致民国时期县级档案残缺不全。
  1949年,景德镇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未及烧毁的部份旧政权档案及部分历史档案,不久移交给景德镇市公安局(1985年,市公安局已移交市档案馆。)。1950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在政治、经济以及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分别由市委、市政府秘书室各自管理。1959年4月9日,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成立市档案管理处,配备6名专职干部,根据中央关于党政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指示,将市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的档案材料集中统一保管,开展档案鉴定及整理工作,以1个月的时间将原浮梁县所有的积存零散档案材料整理完毕,计完卷1300卷(册),同时对全市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一些单位的零散档案得到了整理。当年,全市共建立了12个档案室,健全了组织机构。有关部门利用档案,编研出《瓷都大事记》、《十年林垦》、《资料汇编》等。红星瓷厂利用档案资料,制造出“表式印花机”,提高工效200倍。1960年2月15日,市委批复同意成立市档案鉴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负责档案的技术鉴定工作。3月7日经市委批准,成立景德镇市档案馆。市档案管理处为行政机构,负责全市的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与检查。市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单位,负责保管全市档案和档案利用、编研工作。处馆合署办公。市档案馆一方面抓好文书立卷工作,一方面抓好科技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4月召开全市科技档案工作会议,确定以建立技术档案室为主,做好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全市大部分单位建立了档案室,建立和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1961年,根据精简机构,紧缩编制的精神,档案管理处撤销,保留档案馆和3名干部,档案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馆的各项建设上来。1960—1961年两年共接收档案34个全宗,5905卷(册),接收旧政权档案5个全宗928卷(册),丰富了馆藏。1963年元月,根据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恢复和保留档案机构的通知》精神,市档案馆由市委秘书长兼任馆长。1963—1965年期间,市委、市人委批转了市档案馆《接收和收集档案资料制度》、《档案资料保管制度》、《档案资料利用制度》等文件。这三个制度除需要各单位共同执行外,还可以作为各单位拟制类似制度的参考。接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档案工作的评比竞赛活动,对市陶瓷、工交、城建、手工业等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促进了全市各单位档案基础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性的档案工作处于停滞的状态。
  1969年2月,成立档案馆领导小组,取消档案馆长领导体制。1972年3月恢复馆长领导体制。1982年12月6日,成立市档案局,局馆合署办公。1983年11月27日,在机构体制改革中,撤消市档案局,其工作归档案馆,内部职能机构不变。1984年6月,珠山区、昌江区、鹅湖区、蛟潭区档案馆成立,集中统一管理档案。 江西省档案局于1978年4月,召开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清理档案大会战。6月,市秘书工作会议上,提出档案工作3项任务:①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文件大清理,集中起来,整理立卷,并把档案馆(室)整理好。②以系统为主,市档案馆协助,分别举办学习班,对全市文档人员在年内普遍轮训一次,提高现有文档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③建立健全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档案工作。参加这次清理档案的人员有1800多人。
  1980年12月,市档案局成立后,根据中共中央(1980)16号文件精神,对全市文书、科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进行检查验收,共检查309个单位(包括农村社场,不包括驻市的中央、省属单位),并对272个合格单位颁发了合格证书。其中科技档案合格单位81个,占71.05%,档案工作基本上走上正轨。
  1983年11月27日,市档案局撤销,保留市档案馆,1984年,市档案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接收档案进馆工作。为保质保量地接收档案进馆,市档案馆制发了《关于档案接收工作方案》、《接受档案标准》、《关于标准的说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共接受9044卷档案进馆。
  1985年9月,电大开设档案专业班,招收学员50名,为培养全市档案专业人才开辟新途径。档案的编研工作也开展起来了,当年编写出《景德镇市档案简介》初稿,全书共4万字,比较详尽地介绍了馆藏全宗种类以及馆内的综合情况,供利用者参考。 经过多年工作,档案馆馆藏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到1985年,市馆藏全宗169个,其中革命历史和旧政权全宗18个;浮梁县全宗43个;景德镇市全宗108个。馆藏档案卷数为25662卷。其中新中国成立前案卷数为1751卷(含革命历史档案17卷。长度为0.25米,计207件)。新中国成立后案卷数为20090卷;科技档案125卷;专业档案3695卷;声象档案1卷。馆藏档案种类有: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文书档案、人中普查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安全防火档案、财务档案。另有馆藏其它资料107类,计14148册,馆藏档案资料合计为39810卷(册)。
   各所属馆馆藏情况:
   昌江区档案馆。馆藏全宗5个,案卷1109卷,长度32.16米,其中基本建设档案2卷。
   蛟潭区档案馆。馆藏全宗4个,案卷1020卷,长度18.86米,资料8类610册。
   鹅湖区档案馆。馆藏全宗4个,案卷609卷,长度14.5米,资料10种105册。
   珠山区档案馆。馆藏全宗2个,案卷395卷,长度9.23米,资料1种8册。 城建档案馆。馆藏图纸有全市地形图1032幅;规划设计图554幅;馆藏照片11幅;专业材料2080卷;专业资料1024种,计5680(册),幻灯片686张。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机构

江西省档案局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档案局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