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化体育资源社会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43
颗粒名称: 五、文化体育资源社会化
分类号: TU984.14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文化体育资源社会化主要描述了景德镇的全民健身运动;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探索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体育资源 景德镇

内容

(一)全民健身运动 健身运动,是景德镇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市民休闲方式。学校运动场活跃着一群群充满年轻活力的身影,室内体育场馆里成年人则在挥汗如雨,早晨的公园、广场,晚上的街头,成群的妇女在跳健身舞,呈现全民锻炼的景象。 但是,在全民健身活动繁荣的背后,也夹杂着一些无可奈何的隐忧,其中最明显的是“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十分严重,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群中老人、小孩比较多,而中青年则偏少02007年,江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行,景德镇市派出111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7个年龄组别18大项的比赛,代表团最终获得团体总分208分,在全省名列第六名。其中中老年人(45岁以上)获得163分,约占到代表团总分的80%,由此可见一斑。 工作忙、时间紧、压力大、精力少是导致中青年人忽视健身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亚健康人群集中在40~50岁。而导致中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直接根源,恰恰在于该年龄段人群健康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健身运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正向低龄人群蔓延。导致中青年无法锻炼,除了时间不够的原因外,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体育健身的场地明显不足,特别是群众普遍爱好的集体性体育运动——足球、篮球、跑步的场地,明显不足。2000年,景德镇市中心的运动场改造成为休闲广场,2008年,市体育馆由于商业开发被拆除,市中心城区就没有了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场馆退城进郊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但设施齐全位置偏远的大型体育场馆,主要功能还是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难以被市民利用。如何让想运动的人们有运动场地,想健身的人们有设施健身,就需要在城市的各个区域规划建设体育设施,但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建设体育运动场馆,难度可想而知。
   (二)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探索 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思考:每到晚上,昌江健身广场人头攒动,休闲锻炼的市民扎堆来到这里,健身路径旁常有人排队等候;而相隔500米的市第一中学的足球场、篮球场,却是大门紧锁,漆黑一片。一边是众多的老人孩子想活动找不到地方,一边却是大量的学校运动场地闲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场地设施中,教育系统就占85%,这部分体育设施是为学校教学服务,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基本闲置,资源浪费很大。 学校运动场地对社会开放是一种效果好、投资少的途径,但开放究竟难在何处?从政策来看,关于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早在1995年,国家体委就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200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 从其他城市来看,武汉市有40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成为首批试点开放学校,这一举措也被视为武汉市政府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武汉市政府还为此特拨100万元经费,用于对40所试点学校的补贴、奖励。武汉市的做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几乎与此同时,长春市也宣布34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全面对公众开放,这也是长春市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面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此外,北京市于2007年又进一步出台了社会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政策。目前各地纷纷响应,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景德镇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方面还未有实质进展,学校方面的主要顾虑是对社会开放与校园的教学秩序、管理之间的矛盾。首先是安全管理问题,上课时外人进来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休假期间,校方得抽调专人负责,如果有人健身出了安全事故,校方应如何处理?其次就是经费问题,设施管理经费如何支出?运动器材损耗维修费谁来填补?一句话,学校没有办社会体育的经费和义务。 利用财政资金,大量建造体育场馆,既不现实,也是一种浪费。而同样用财政拨款建造的众多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阶段性闲置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满足学生体育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会公众开放,无疑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放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运动场馆,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首先,不能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增加学校的经济负担。政府要用新建体育场馆的决心,投入经费对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进行改造,增加照明设施,增设健身路径,建设隔离设施,把体育运动区和文化教学区作一定隔离。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研究场馆开放机制,争取民政、财政、保险等单位的支持配合,多途径补助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损耗和管理专项补贴;创新管理模式,既可以“以馆养馆”,也可以与其他休闲广场一样由政府接管,白天对学校开放,晚上及放假时间对社会开放,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前提,不搞“一刀切”。同时要求拥有体育运动场地、场馆的单位尝试对外开放,政府给予补贴。在开放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办法。 让闲置封闭的学校及机关单位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需要,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体现。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的编辑出版,是景德镇地方史志的又一重要资料,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之城。景德镇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三大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