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382
颗粒名称: 地片
分类号: K928.556
页数: 6
页码: 634-639
摘要: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昌江河畔,处黄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大体呈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间河谷盆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理特征。西南部为地势开阔的昌江谷地。俯瞰全市,形如一个向西南开口的盆地。最低处为新平金竹坑(海拔28米)。山脉走向由北至南,坡度一般在200~350之间,构成山区地形。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型。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地片 历史地理

内容

合源
   位于西湖乡北部,鸡冠石南麓。面积约13平方公里,驻有30个自然村。因两条水源流经此地交汇,故名。
   茶宝山 位于西湖乡西北隅,大狼尖东麓。面积约2.5平方公里,驻有6个自然村。明中期,汪氏居此,见此山有三棵白茶树,命名为茶宝山。
   长龙坑
  位于西湖乡中部,杨长岭西南麓。面积约1.2平方公里。因此坞较长,且有小溪(当地称坑),故名长龙坑。
   团里 位于西湖乡西南隅,高龙山西北麓。面积约2.7平方公里。五代后唐时期,因此地曾经屯兵,得名屯里,方言讹为团里。
   金竹坑 位于西湖乡南部、经公桥乡北隅,来龙岗南麓山谷中。面积2.3平方公里,驻有3个自然村。元初,因此地盛产金竹得名。
   项坑 位于经公桥乡北隅,田坑岗西麓山坞内。面积4平方公里,驻有4个自然村。产稻谷、木材和茶叶。因此山坞形似农具“项”得名。
   方坑 位于经公桥乡西北部,五大包东麓山坞中。1面积2平方公里,驻有6个自然村。唐中期,方氏由九江迁此山坞中小溪(当地称坑)旁建居,故名。
   东坑坞 位于江村乡东北隅,白帽尖南麓。面积2.5平方公里,驻有5个自然村。清初,刘氏由安徽怀宁迁居此地,因此山坞小溪为江村河东面支流而名。
   沂溪 位于江村乡东部,汪坑尖西麓山坞中。面积3平方公里。唐末,程氏由式溪(现属兴田乡)迁居此地,因小溪得名。
   石潭 位于江村乡西隅,大岭培南麓山谷中。面积2.2平方公里,驻有4个自然村。清末,此地有一块中间凹陷的大石,形似水潭状,故称石潭。
   八仙飘海 位于储田乡西部,香坑岭南麓与冬瓜岭东麓山坞中。面积3.6平方公里。宋代,因山头甚多,形似八仙得名。
   横路 位于兴田乡西北部,金凤山西南麓山坞中。长500米,宽300米,驻有2个自然村。以横在两村之间的小路得名。
   潭口坞 位于兴田乡北隅,许角尖山东南麓。长700米,宽500米,驻有3个自然村。此坞耕地原属潭口村所有,故名。
   北冲
  位于兴田乡中部,黄土岭南麓山谷中。长1000米,宽600米,驻有2个自然村。清初,范、李两姓由安徽潜山迁此,因此地属土桥头北面山冲得名。侈溪 位于峙滩乡西北部,大山背南麓,太阳尖东麓山谷中。面积9平方公里,驻有5个自然村。因小溪得名。
   左源
  位于峙滩乡中部,曲(阿里)陈(村)公路北侧。面积1.5平方公里。明代,因此地属左氏所有,且有较大水源,故名。
   长征坞
  位于峙滩乡西南部,放牛尖东麓,昌江西畔。面积约0.5平方公里,驻有2个自然村。因山坞狭长得名长京坞,后演化为长征坞。
   长源坞
  位于峙滩乡南隅,昌江与皖赣铁路东衅,考岭南端山坞内。长3200米,宽400米,驻有4个自然村。清中期,因坞内长源村得名。
   小源
  位于峙滩乡南隅,天字号北麓山坞中。长2500米,宽1500米,驻有9个自然村。因一小溪发源于此而名。
   大树权
  位于黄坛乡西部,苏家山尖东麓山坞中,(三)龙(东)港公路与西河西侧。长3000粮,宽300米。因山谷呈叉形,形似大树权而名。
   梅竹坑
  位于黄坛乡中部,望湖尖西麓山坞中。面积2.5平方公里。清代,此地建有一庵堂,称梅竹庵,毁后,此山坞沿袭称梅竹坑。
   大坞里
  位于黄坛乡中部,西河与(三)龙(东)港公路东侧,望湖尖西南麓,金钢尖西北麓。长1500米,宽300米。因山大坞深而名大坞里。
   琅溪 位于蛟潭乡北隅山坞内。长1500米,宽1000米,驻有4个自然村。因此地为山坞的尽头(方言称琅头),坞内有小溪流出,故称琅溪。
   梅源 位于蛟潭乡北部,蛟潭河西畔,黄竹尖东北麓山坞中,方坑水库旁。长1800米,宽1400米,驻有2个自然村。因此地梅树较多,且为小溪发源地,故名。
   包家坞 位于蛟潭乡东北部,詹家宅东北麓。坞长2800米,宽1300米,驻有4个自然村。宋初,包氏迁居此坞而名。
   游溪 位于蛟潭乡东隅,南(昌)张(王庙)公路与建溪河东侧,大坞里北麓。面积1平方公里,驻有5个自然村。因此地有条小溪流贯各村得名。
   石桥
   位于蛟潭乡中部,蛟潭河畔。长2000米,宽500米,驻有4个自然村。因蛟潭河上石桥得名。
   栎槐坞 位于蛟潭乡南隅,双峰尖东麓,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面积3平方公里,驻有2个自然村。因此坞多长栎树和槐树得名。
   西坑坞
  位于福港乡北隅,皖赣铁路东侧。长2000米,宽1500米”水田30余亩。因处一小溪(当地称坑)的西面而名。
   福港 位于福港乡中部,昌江两畔,皖赣铁路与景(德镇)福(港)公路西侧。长7500米,宽3500米。因地处昌江河畔,美丽富饶,堪称鱼米之乡,故名.棒坞里
   位于福港乡南隅,九龙岗北麓。长2000米,宽200米。因坞内白桦树甚多而名。
   库源坞 位于福港乡东南隅,猪屎尖南麓,西湖田北麓山谷中。面积2平方公里,驻有2个自然村。因地处山坞,盛产竹木、油茶,宛如仓库,且有水源,故名。
   白石塔 位于瑶里乡东北隅,东、西、北三面均与安徽省交界,地处三县尖西麓,望江石东南麓及白石塔(山峰)西南麓,因名。面积6平方公里。
   杨梅台
   位于鹅湖滩乡东北隅,鸠岭尖北麓,北界金竹山乡与瑶里乡。面积2平方公里。因地势较平,杨梅树多,得名杨梅台。
   清溪坞
  位于鹅湖滩乡东北缘、瑶里乡西缘,景(德镇)瑶(里)公路北侧。面积约l平方公里。因此坞清泉长流,形成小溪,因之得名。
   十里岗
  位于臧湾乡西隅,黄字号东南麓。面积4.5平方公里,驻有3个自然村。因从岗下黄梅墩村至此岗北端金家源约十华里而名。
   七里岗
  位于臧湾乡西隅,黄字号东南麓,面积2.5平方公里,驻有3个自然村。因从岗下小背坞村至此岗北端钟家约七华里而名。
   余家坞
  位于臧湾乡中部,石牛山北侧,程山南侧,东河支流两畔。面积约4平方公里。清中期,因此地水田属余姓所有得名。
   天宝 位于天保乡中部低丘谷地,四面山岭环抱,形若盆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盛产水稻,并蕴藏石英、大理石等矿。据说唐代黄巢起义时,曾两次由婺源县途经此地,俯瞰盆地,上空云雾弥漫,宛如水塘,便誉之为天之宝塘,故得名天宝塘,后人称颂为天宝堂,简称“天宝”。
   焦坑坞 位于三龙乡西北隅,桥头坞与坞梅尖东南麓,虎山北侧,西河与(三)龙(东)港公路西畔,北界黄坛乡。面积1.5平方公里,驻有3个自然村。因此坞田地多而缺水,干旱时俨似焦土而名。
   茅山坞 位于三龙乡西部,英花尖东麓,银坞岗北侧,西河与(三)龙(东)港公路西畔。面积1平方公里。因此山坞茅草甚多而名。
   三龙蓬上 位于三龙乡南隅,大肚培东北麓,西河西畔田畈上。面积3平方公里,驻有5个自然村。元中期,三龙与蓬上两村同属一个都,称三龙上都,后撤都,人们习称三龙蓬上。
   大源坞
   位于新平乡东北隅,九龙岗西麓,昌江与皖赣铁路东侧。长3500米,宽300米。因此山坞水源较大得名。1958年在此修建一水库。
   茶培山 位于新平乡中部,昌江西畔丘陵谷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驻有4个自然村。明末,因此山地红壤适于培育茶叶,故名。
   樟树坑 位于新平乡中部,茅山南麓,昌江东畔,皖赣铁路与景(德镇)福(港)公路西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驻有4个自然村。明初,因此地有棵大樟树,故称樟树坑.
   金山 位于王港乡西部,大脉尖东麓,西界新平乡。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金山村委会全境。明末,汪氏由安徽迁此,始称汪家山。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取社名为金山,沿袭至今。杨家坞 位于王港乡南部,景(德镇)瑶(里)公路东侧。长1000米,宽200米,有稻田56亩。清末,杨氏由万年迁此山坞建居,故名。
   肖公庙 位于洪源乡西部,狗峦尖东麓,万户山北麓。长1500米,宽900米。驻有2个自然村。元代,此地建有寺庙一座,名肖公庙,袭为地片名。
   宝石 位于洪源乡东隅,昌江西畔丘陵谷地。长3000米,宽1500米,驻有6个自然村。因江中有两块乳白色大石,人称鸳鸯宝石,简称宝石,后袭为地片名。
   大垄 位于洪源乡西南部,万户山东南麓,宝树庵北侧丘陵谷地。面积9平方公里,驻有11个自然村。因此地田垄既多且大得名。
   九个包 位于旧城乡西部丘陵谷地,西界新平乡。面积约3平方公里。因此一带共有九个山包,故而得名。
   兰田 位于湘湖乡中部,玉田水库西南畔,岭脚下东南侧简易公路旁。面积约4平方公里,驻有18个自然村。远望此地田畈呈蓝色,谐音简写为兰田。
   北安 位于湘湖乡东北隅,台子山北麓,南河与腴(田埠)北(安)公路南畔。面积约2平方公里,驻有7个自然村。建国初,行政区划以方位结合愿望命名。
   西安 位于湘湖乡中部,台子山西麓,腴(田埠)北(安)公路与双(凤桥)黎(明制药厂)公路之间。面积约2平方公里,驻有4个自然村。建国初,行政区划以方位结合愿望命名。
   南安 位于湘湖乡西隅,南河北畔,景(德镇)白(沙关)公路旁。面积约10平方公里,驻有18个自然村。建国初,行政区划以方位结合愿望命名。
   东安 位于湘湖乡南部,上天山南麓低丘谷地,鲤鱼桥水与景(德镇)白(沙关)公路两侧。面积约6平方公里,驻有10个自然村.建国初,行政区划以方位结合愿望命名。
   前程 位于湘湖乡东隅,台子山东麓,高鹤尖西麓山坞中,处南河两畔。面积约2平方公里,驻有8个自然村。建国初,以双钱和程家两个自然村首尾两字雅化为现名。
   进坑 位于湘湖乡西隅,甑皮顶西南麓,黄(泥头)乐(平)公路、景涌铁路与小南河东畔。面积约1.5平方公里,驻有3个自然村。因靠近小溪(当地称坑)而名近坑,后改为进坑。
   灵安 位于湘湖乡西南部,鲤鱼桥水南岸山坞中。面积约4平方公里,驻有6个自然村。因建国前属灵珠(现属寿安乡)所辖,建国后又属南安公社,取其首尾命名为灵安。
   吴家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山坞中。长1500米,宽200米。因此坞旧属吴氏所有得名。
   小麦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山坞中。长2500米,宽200米。因为山坞坡地而称小坡坞,后讹为小麦坞。
   南门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白虎湾北面山坞中。长3500米,宽200米。该坞有小路通浮梁县城(今旧城),为县城南面山坞,故名南门坞。
  焦坑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湘湖街北面山坞中.长2500米,宽200米。此地为荒山野坞,且有小溪(当地称坑),故名焦坑坞。
   汗泥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腊梨山北面山坞中。长1500米,宽200米。因此坞水田泥浆常陷进人畜,得名陷泥坞,后改作今名。
   直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塘下村北面山坞中。长1000米,宽200米。因此坞较直而名。
   堂前坞
  位于湘湖乡东隅,犁壁尖南麓山坞中。长1000米,宽100米。因此坞内较为开阔,似房屋堂前而名。
   榔树坞
  位于湘湖乡中部,景(德镇)白(沙关)公路东侧山坞中。长1000米,宽100米。坞内有10亩水田,因此坞靠近榔树村得名。
   口坑坞
  位于湘湖乡西隅,凤凰山东麓、甑皮顶北麓山谷中。长1000米,宽100米。因此坞口窄坞中阔,俗称口关坞,后讹为口坑坞。
   茅家坞
  位于湘湖乡西南部,青龙尖东麓,门楼下北面山坞中。长1000米,宽100米。因此坞茅柴甚多得名。
  上坞
  位于湘湖乡西南隅,大港埠西南山坞中。长1500米,宽200米。有耕地30余亩。当地人以南为上,习称上坞。
   吴冲坞
  位于湘湖乡南部,下湾东面小山坞中。长1000米,宽200米。有水田30亩。清初,吴氏由婺源县迁此山坞中定居而名。
   求子庵
   位于湘湖乡南隅,灵安东南山坞中。长1000米,宽150米。因此坞中曾建有庵堂而名。
   东流坞
  位于湘湖乡东南部,乌龟山北麓山坞中。长2000米,宽200米。坞内有水田100亩。因此坞田地原属东流村所有而名。
  白羊冲
  位于湘湖乡东南部,乌龟山东北麓山坞中。长1500米,宽150米。因此山冲中曾放养白羊而名。
   小源坞
   位于湘湖乡东南隅,蛟岭西北山坞中。长1500米,宽100米。因为一小溪发源地而名。
   樟背坞
  位于湘湖乡东南隅,白竹山西北麓山坞中。长2500米,宽300米。有耕地100亩。清中期,一婺源人迁此,因建居一棵老樟树背后而名。
   风车斗
  位于湘湖乡南部,乌龟山西南麓,黄(泥头)乐(平)公路旁。面积0.6平方公里。因此地四面高中间低,由周围往中间倾斜,形如风车斗,故名。
  神仙洞
  位于湘湖乡东南隅,蛟岭水库南面山坞中。长1500米,宽100米。因坞口狭小,山壁陡峭,树荫笼罩,恰似天然岩洞而名。
   青塘
  位于竟成乡西北隅昌江河曲中。面积2平方公里,驻有七个自然村。因地势平坦,竹木青翠得名。
  西瓜洲
  位于竟成乡西南隅,昌江与南河交汇处。长1500米,宽750米。原是一片沙洲地带,后因盛产西瓜得名。
  丁家洲
  位于吕蒙乡西南隅,南(昌)张(王庙)公路旁。面积1.4平方公里。原是一片沙洲地,元中期,丁氏在此建村,故名。
  寿安
  位于景德镇市鹅湖区南隅,大游山西南麓。包括整个寿安乡境,含65个自然村,面积126平方公里。相传,唐宋时,此地建有一百多个寺庙。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了了庵”内发现大铜钟上刻有“寿安多重兴寺'”字样,因之得名。
   跑马岗 位于寿安乡西北隅,西北、东北分别与竟成、湘湖乡交界。处南河南岸,新(厂)三(宝蓬)公路东侧,景涌铁路、黄(泥头)乐(平)公路与小南河西侧。面积6平方公里。相传旧时此岗在夜晚常闻马蹄声,故名。
   黄泥岗 位于寿安乡西部,与竟成乡交界。处新(厂)三(宝蓬)公路东侧,景涌铁路、黄(泥头)乐(平)公路与小南河西侧,芭草坞尖北面。面积6平方公里。因山岗表层为黄土,雨季烂成泥泞,故名黄泥岗。
   铁栏关虎 位于竟成乡东南缘,柏树岗西南麓,新(厂)三(宝蓬)公路穿境。南至水坞口,北靠马鞍岭,面积0.5平方公里。此山中有一山包形似老虎,却被周围凸起之山所围,宛如关在铁栏中一般,故名。
   马龙塘 位于寿安乡东北隅,青龙尖南麓山坞中。长3500米,宽100米。神话传说曾有龙驹马在此坞水塘中洗澡,故名。
   长源坞
   位于寿安乡东北部,灵珠北面。有耕地50亩,面积3平方公里。因山坞长,水源足而名。
   白菜园 位于寿安乡东部,太湖岭南面,王家坞北面山坞中,东界湘湖乡。长1500米,宽200米,建有白菜园水库。因坞中开垦有白菜园得名。
   松树坞 位于寿安乡中部,柳(家湾)界(首)公路北侧,山田坞水库东面,宁村北面山坞中。长2500米,宽300米。因坞内长有很多松树得名。
   双溪坞 位于鲇鱼山乡北隅,山田水库东北面山坞中。长2500米,宽500米,驻有5个自然村。因坞内有两条小溪得名。
   横里畈 位于鲇鱼山乡中部,山田水库东南面谷地。面积2平方公里。因处马垫畈北面称里,呈东西向谓横,故名横里畈。
   马垫畈
   位于鲇鱼山乡中部,徐坊北面谷地。面积l平方公里。因此畈似马鞍垫而名。
   杨家湖 位于鲇鱼山乡中部,昌江河畔洲地。面积l平方公里。明代,此洲地属王姓所有,名王家洲,为避讳更为杨家洲。
   麻田洲 位于鲇鱼山乡东部,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礼城西面谷地。面积1平方公里。此地原是麻田,后因洪水冲刷形成沙洲,故名。
   百叶坞 位于荷塘乡北部,灰路岭东南麓山坞中。长2500米,宽100米,驻有2个自然村。因此坞山洼多,号称百叶,故名。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横路
相关专题

相关实物

长龙坑
相关实物
合源
相关实物
茶宝山
相关实物
团里
相关实物
金竹坑
相关实物
项坑
相关实物
方坑
相关实物
东坑坞
相关实物
沂溪
相关实物
石潭
相关实物
八仙飘海
相关实物
潭口坞
相关实物
北冲
相关实物
侈溪
相关实物
左源
相关实物
长征坞
相关实物
长源坞
相关实物
小源
相关实物
大树权
相关实物
梅竹坑
相关实物
大坞里
相关实物
琅溪
相关实物
梅源
相关实物
包家坞
相关实物
游溪
相关实物
石桥
相关实物
栎槐坞
相关实物
西坑坞
相关实物
福港
相关实物
棒坞里
相关实物
库源坞
相关实物
瑶里乡白石塔
相关实物
杨梅台
相关实物
清溪坞
相关实物
十里岗
相关实物
七里岗
相关实物
余家坞
相关实物
天宝
相关实物
焦坑坞
相关实物
茅山坞
相关实物
三龙蓬上
相关实物
大源坞
相关实物
茶培山
相关实物
樟树坑
相关实物
金山
相关实物
杨家坞
相关实物
肖公庙
相关实物
宝石
相关实物
大垄
相关实物
九个包
相关实物
兰田
相关实物
北安
相关实物
西安
相关实物
南安
相关实物
东安
相关实物
前程
相关实物
进坑
相关实物
灵安
相关实物
吴家坞
相关实物
小麦坞
相关实物
南门坞
相关实物
湘湖乡焦坑坞
相关实物
汗泥坞
相关实物
直坞
相关实物
堂前坞
相关实物
榔树坞
相关实物
口坑坞
相关实物
茅家坞
相关实物
上坞
相关实物
吴冲坞
相关实物
求子庵
相关实物
东流坞
相关实物
白羊冲
相关实物
小源坞
相关实物
樟背坞
相关实物
风车斗
相关实物
神仙洞
相关实物
青塘
相关实物
西瓜洲
相关实物
丁家洲
相关实物
寿安
相关实物
跑马岗
相关实物
黄泥岗
相关实物
铁栏关虎
相关实物
马龙塘
相关实物
寿安乡长源坞
相关实物
白菜园
相关实物
寿安乡松树坞
相关实物
双溪坞
相关实物
横里畈
相关实物
马垫畈
相关实物
杨家湖
相关实物
麻田洲
相关实物
百叶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