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稻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稻土
分类号: S155.2
页数: 18
页码: 23—40
摘要: 水稻土是各类自然土壤或不同母质在长期种植水稻,经水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它广泛分布于本市各种地貌单元中的平坦地形处,尤以河流两岸和丘谷间地最为集中。以公社而论,则以鲇鱼山、南安、洪源、三龙、万寿山,新平、渭水及鹅湖盆地等公社最多。水稻土的面积,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7.4%;是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地。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水稻土

内容

水稻土是各类自然土壤或不同母质在长期种植水稻,经水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它广泛分布于本市各种地貌单元中的平坦地形处,尤以河流两岸和丘谷间地最为集中。以公社而论,则以鲇鱼山、南安、洪源、三龙、万寿山,新平、渭水及鹅湖盆地等公社最多。水稻土的面积,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7.4%;是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地。
   根据我市水稻土的发育度和剖面特征,可分为淹育,潴育,潜育等三个亚类。分述如下:
   一淹育型水稻土 淹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一些垄田、排田的上部,灌溉水源不足,多属“望天丘”,只在水稻生长季节有水灌溉,能使耕层出现氧化还原离铁作用,在根孔附近有明显的根锈,向下的心土层没有明显的铁质聚积现象。我市淹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质有泥质岩类风化物,河积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
   1淹育潮沙泥田
  淹育潮沙泥田,是指在河积物母质上发育而成的水稻土土属。分布在近河高塝地面上,种稻时间一般不长,由于灌溉水源不足,耕作水平也较低,土壤全剖面发育不明显,但发生层次尚可辨。这类土壤面积不大,仅在三龙、黄坛,经公桥等公社略有分布,共计面积370亩。以经公桥左家门前稻田为例(0100号剖面)。
   剖面特征。
   耕作层(A)O-14厘米,灰黄色,中壤,碎块结构,少量的根锈,松。
   犁底层(P)14-20厘米,灰色,中壤,小块结构,中量锈纹,紧。
   心土层(C)20-100厘米,棕黄色,中壤,块状结构,较多铁锰结核,较松。
   中淹灰潮沙泥田养分状况经公桥左家门前中淹灰潮沙泥田土壤机械组成经公桥左家门前
  根据上述剖面特征,结合其理化性质的分析,定为中淹灰潮沙泥田土种,是这一土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土种。目前这种土壤的种植制度为休闲一稻一稻。种稻期间可抽水灌溉,排水良好,一季施肥量为碳铵30斤/亩,尿素20斤/亩,牛粪15担/亩,但土壤肥力不高,禾苗生长一般,常年产量只500斤/亩左右。
  从上述的剖面形态特征可以看出,这种土壤植稻时间不长,剖面发育的层次分化不甚明显,由于质地较轻,氮素释放率较好,特别是粗砂含量高,有漏肥漏水现象,施肥效果并不理想,化肥施用量较大,速效氮的含量是偏高的,而磷钾素缺少,所以易于发病,产量不高。今后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少施多次,提高化肥利用率。
  2淹育灰黄泥田 灰黄泥田,是第四纪红粘土母质上经水耕熟化发育而成的淹育型水稻土。这种土壤面积不大,只有230亩,分布在古城公社。过去多为旱地,修水库后改为水田,种植水稻。只有一个土种,即中淹灰黄泥田,其剖面(0021剖面)性态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5厘米,黄灰色,轻粘,小块状,较多的根锈。
   犁底层(P)15-19厘米,发育不很明显,黄灰色,轻粘,块状,极少量锈纹,较紧。
   母质层(C)19厘米以下,黄红色,轻粘,没有明显的锈纹出现,紧实。
   中淹灰黄泥田养分状况古城官庄0021号中淹灰黄泥田土壤机器组成古城官庄0021号
  从上述剖面特征看,这种土壤的土层分化也不明显,全剖面质地粘重,反映了母质的特征,由于质地粘重,通透条件较差,但保肥能力较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都达到中等水平以上,但因母质中缺乏磷,钾,也反映到土壤中有效磷、钾含量偏低,由于耕作熟化的关系,磷、钾释放率都较好。这是旱地改水田以后,土壤肥力趋于提高的正常状况,并相应地获得了中产水平(常年产量达1000斤左右)。这是改造低丘红壤的一条途径。在此基础上,应补充施用磷,钾肥,可以较大提高作物产量。
  3淹育鳝泥田 淹育鳝泥田,是指由泥质岩类母质上或其发育成的各种红壤上,种植水稻后形成的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南安、三龙、黄坛、江村、九龙山等社场,面积为1556亩。由于它们分布地形的位置较高,一般灌溉水源缺乏,群众称为“望天丘”,以降雨灌溉为主,耕作管理粗放,多为一季早稻或中稻,年产量约300-500斤/亩,是我市的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土壤剖面发育一般不明显,整个土体呈黄灰色一黄红色,质地粘重,块状,紧实,少量铁锰结核。现以黄坛南溪瑶顶上一剖面(0022号)为例,形态特征如下:
   耕作层(A)O-11厘米,浅灰色,轻粘,小块状。
   犁底层(P)11-15厘米,灰色,轻粘,小丝状锈纹,紧实。
   母质层(c)15-100厘米,棕黄一黄红色,轻粘,有少量铁锰结核出现,紧实。
   中淹鳝泥田养分状况黄坛南溪瑶顶上0022中淹鳝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黄坛南溪瑶顶上0022号
  从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数字看,这种土壤的粘粒含量相当高,因而通气不良,养分的有效化程度低,速效性磷、钾含量都相当少,是严重缺磷、钾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都不很低,关键是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配比不合理,因而影响作物吸收,影响产量。所以今后对这类土壤的改良利用,除解决水灌溉外,还要在种好绿肥,增加有机肥的同时,着重配施磷、钾化肥,在可能条件下,还可实行改制,改闲一稻轮作为肥一稻一豆或肥一稻轮作,并逐年加深耕层,扩大作物根系的活动范围,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二潴育型水稻土
  潴育型水稻土,是我市水稻土中的主体,类型和面积都最多最大,由于土体干湿交替频繁,氧化还原作用不断进行,离铁作用明显,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锈纹、锈斑和胶膜淀积的潴育层,显示明。显的亚类特征土层。这类土壤,全市各社场均有分布,总面积263171.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74.9%。根据土壤成土母质类型可分为七个土属,分述如下:
  1潴育潮沙泥田
  潴育潮沙泥田,指在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潴育型水稻土土属,是我市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土属,计有2.7万亩。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上,剖面层次发育相似,仅耕层肥力水平有高低,根据分类依据,共划分为4个土种,即中潴乌潮沙泥田、中潴灰潮沙泥田以及鳝泥底中潴灰潮沙泥田和石砾底中潴灰潮沙泥田。主要分布在鲇鱼山、南安、渭水、庄湾,三龙,峙滩、新平、古城等公社。由于灌溉水源方便,又距离村庄较近,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都较优越,因而利用率较高,复种指数高。目前的和用方式为,肥一稻一稻或油一稻一稻,是双季稻的集中种植区。这一土属中的主要土种是中潴灰潮沙泥田,现以鲇鱼山公社留阳坂0051号剖面为例,说明其剖而形态如下:
   耕作层(A)0-11厘米,灰色,轻壤,碎块,多根锈,湿润,较松。
   犁底层(P)11-17厘米,棕灰色,轻壤,小块状,小锈纹,紧。
   潴育层(W)17-100厘米,黄灰一黄棕色,中壤,棱块状结构,较多的小锈纹,灰色 胶膜,稍紧,小量铁锰结核。
   这一土种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如下表;中潴灰潮沙泥田养分状况鲇鱼山留阳坂0051号
   中潴灰潮沙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鲇鱼山留阳坂0051号
   石砾底中潴灰潮沙泥田养分状况万寿山0134
  从上述的剖面特征和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等的变化范围都在一定幅度内,说明母质的来源和组成大体一致,质地一般都比较轻,粗砂含量较高,因而通透条件是好的。由于施肥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磷素都比较高,唯有钾素偏低,这和长期缺乏施用钾肥有关,这是高产地区土壤的普遍现象,值得今后在施肥配比上加以注意,以充分发挥氮、磷的效果,达到增产的目的。从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看,粮食年产量为800-1000斤/亩,高的也可达1200斤/亩,绿肥鲜草产量约3000斤/亩左右。从缺点看,这种土壤的农业性状是耕层稍浅,早期养分分解快,虽有利于前期发苗,但后劲往往不足,如不追肥,就有早衰现象。因此,今后改良利用方向应在加深耕作层的前提下,增施和深施有机肥料,并注意后期追肥和氮、磷、钾化肥的合理搭配。
  2,潴育黄泥田
  潴育黄泥田,是指由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经开垦种植水稻后发育的水稻土,它比较集中分布在低丘谷地之中。由于面积比较零星,只划分一个土种,即中潴灰黄泥田。主要分布在鲇鱼山的徐坊、留阳,风岗、吕蒙等大队和古城的官庄大队等,面积为3461亩。现将其剖面特征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如下:
   土壤剖面采自鲇鱼山公社风岗大队,地形为岗坡梯田,剖面特征是。
   耕作层(A)O-12厘米,灰色,轻粘土,碎块状结构,有大量根锈,湿润。
   犁底层(P)12-17厘米,浅灰色,轻粘土,块状,可见锈纹,紧实。
   潴育层(Wl)17-35厘米,灰黄色,轻粘土,棱块状,少量胶膜及中量锈纹。
   (W2)35-67厘米,棕红色,轻粘土,小块状,可见胶膜及锈纹,紧。
   (W3)67-100厘米,棕红色,轻粘土,块状,少量锈纹,湿。
   中潴灰黄泥田养分状况鲇鱼山风岗坦上093号
   中潴灰黄泥田±壤机械组成鲇鱼山风岗坦上093号
  从上述剖面形态看,这种土壤的主要特征是:质地粘性重,因而在耕层以下有时见表潜现象,但不是每个剖面都有,考虑面积零散,没有单独划分土种。
  从土壤分析结果看,有机质是丰富的,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都相当高,磷、钾的含量偏低,这与土壤母质有关,土体中的粗粒很少,主要是粉粒和粘粒,这都是受母土质地的影响所致。由于养分的释放速度较慢,加以土温又较低,所以水稻前期容易坐兜不发,影响有效分蘖,今后在利用上除继续加强培肥措施外,应抓好如下几点;
  ①认真抓好开沟排水。在肥一稻一稻种植制度中,搞好红花田的开沟,沟的深度要达到能排地表至犁底层以下的滞水,提倡冬种旱作物,或进行翻耕熟化,控制和减轻土壤次生潜育化的发生。在地势低平地方,还要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实行深沟排渍。
   ②注意施用磷、钾肥。3、潴育鳝泥田
  潴育鳝泥田,是指由泥质岩类母质上发育的各种红壤或泥质岩类风化物经水耕熟化直接发育而成的水稻土,统归于这一土属中。是我市分布面积最大的水稻土类型,面积达20.5万亩,约占水稻土总面积58.4%。根据划分土种标准,共分八个土种,其中尤以中潴灰鳝泥田面积最大,并以其为代表,说明其性态特征如下:
   剖面以三龙公社盘溪大队0029号坑为例:
   耕作层(A)O-12厘米,浅灰色,轻壤土,小块状,少量根锈。
   犁底层(P)12-16厘米,灰青色,重壤,块状,少量锈纹,紧。
   潴育层(W)16-32厘米,灰色一灰黄色,重壤,棱块状,中量灰色胶膜,多锈纹,少 量铁锰结核。
   中潴灰鳝泥田养分状况三龙盘溪0029
   中潴灰鳝泥田土壤机械组成三龙盘溪0029号
   种植蔬菜的中潴灰鳝泥田养分状况西郊旸府滩一、二队种植蔬菜的中潴灰鳝泥田土壤机械组成西郊旸府滩一、二队
  从以上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看,这种土壤的质地偏重,除耕层外,下部都比较粘、粘粒和细粉粒的组成近40%,因此土体具有粘滑感,这是泥质岩类母质的特征。整个土体的土层比较深厚,层次发育明显,没有特殊异质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比氮素较高,磷的含量相差较大,钾素普遍缺乏。是我市培育高产稳产农田的主要对象。
   从土壤生产性能看,这种土壤的适种性是比较广的,但目前的主要利用方式是肥——稻——稻,比较单一,给土壤带来一定的障碍因素,出现田土发僵,耕层以下有渍水现象,土壤通透条件恶化,所以在今后利用上,应注意在轮作周期内安排需要翻耕旱作的作物种类,使土壤能得到定期的翻耕,促进土壤的氧化过程并疏松土层,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加速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肥力,以增加产量。
  这一土属中的其他各个土种,其基本剖面层次结构大同小异,只是潴育层的发育程度有所不同,表现为随着地势条件和灌溉水源的水分条件不同,潴育化程度随着水分条件的增加由弱变强,但其肥力条件则以中潴最好,在强潴的条件下土体中的水分略嫌过多,开始有些不明显的潜育特征出现,土壤肥力反而下降了。从下列各土种的土壤养分含最情况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潴育鳝泥田主要土种的养分含量详见下表:
   强潴灰鳝泥田养分状况新平东门坂0162号剖面
   中潴石砾底灰鳝泥田养分状况黄坛吴家小港里上位火隔中潴灰鳝泥田养分状况三龙双蓬早禾坂
  4、潴育麻砂泥田
  潴育麻砂泥田,指由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水稻土,它在我市比较集中分布于鹅湖盆地和黄坛公社的一部分。共2,72万亩,占全市水稻土总面积的7.7%。划分为四个土种,即:中潴灰麻砂泥田,中潴麻砂泥田,强潴灰麻砂泥田和弱潴麻砂泥田。现以中潴灰麻砂泥田说明。
  中潴灰麻砂泥田,主要分布在鹅湖盆地(鹅湖、天宝、创业、庄湾、区农科所和金竹山,瑶里一部份),尤以鹅湖、天宝、创业等地最为集中,黄坛公社也有少数分布,全市面积20810.05亩,分布地形多为丘谷,有坂田也有垄田。粮食年产量一般为700--900斤/亩,高的可达1500斤/亩,低的只有500斤/亩,产量很不平衡。农业利用方式为肥—一稻——稻或闲一一稻——稻。一般红花田间管理水平低,鲜草产量不高,只有1000---2000斤/亩。土壤耕作层一般较浅,不超过1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多在2.0%以上,速效氮、速效磷都比较高,只是速效钾含量偏低,呈微酸性,所以本土屑的各土种,今后在改良措施上应适当加深耕作层,种好红花,增施钾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协调养分。兹以鹅湖公社0347号剖面为例,其性态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0厘米,浅灰色,中壤,小块,少量根锈。
   犁底层(P )10-18厘米,灰色,中壤,小块,少量锈纹,紧;
   潴育层(W)18—100厘米,灰一灰黄色,一中壤,棱块状结构,可见铁锰结核,中量锈纹和胶膜。
   中潴灰麻砂泥田养分状况鹅湖0347号中潴灰麻砂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鹅湖0347号
  5、潴育红砂泥田
  这一士属系指由红砂岩(含其他砂岩)类风化物直接发育或形成的红砂岩类红壤后经开垦种植发育而成的潴育型水稻土,面积很少,集中分布在古城公社的历尧大队和零星分布在南安等地,只划分出一个土种,即中潴灰红砂泥田。现举古城宋家山0001号说明剖面形态如下:
   耕作层(A)。一一12厘米,灰色,中壤,碎块状,多根锈,较松。
   犁底层(P)12——19厘米,浅灰色,中壤,块状,少量根锈,紧。
   潴育层(w)19一一45厘米,灰黄色,重壤,棱块状,少量胶膜和锈纹,较紧。
   母质层(c)45---100厘米,黄红——红色,重壤,有胶膜和锈纹,并有半风化物碎块,较紧。
   中潴灰红砂泥田养分状况古城宋家山0001号
  中潴灰红砂泥田土壤机械组成古城宋家山0001从上述的剖面性态看,这种土壤的发育层次不很明显,但耕层的土壤养分含量还是较高的,特别是有机质和氮素都不低,磷也有中等含量,唯有钾的含量低,这与施肥条件有明显关系。在合理种植,注意施用钾肥的条件下,是可以较高地提高产量的。
  6,潴育紫泥田
  潴育紫泥田,是指发育在紫色或紫红色的泥岩或页岩类风化物上发育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在本市仅鲇鱼山公社有分布,面积1616亩,分两个土种。即中潴灰紫泥田和中潴石砾底灰紫泥田。两者基本性态近似,仅后者在25厘米以下可见半风化物的岩石碎块,组成石砾层。
   兹以中潴灰紫泥田为例,说明其形态特征和性质如下。
  中潴灰紫泥田,主要分布在鲇鱼山公社的鱼山、风岗、新柳、吕蒙,礼城等大队。该土壤质地粘重,养分含量较高,特别是磷的含量较高,这是由紫色母岩风化物的性质决定的。土体80厘米以内呈紫色或紫红色,发育层次分化不甚明显,全剖面无盐酸反应,PH值微酸到中性。目前的利用方式为,肥——稻一稻,粮食年产量可达800斤/亩以上。如鲇鱼山公社新柳大队0010号剖面特征为。
   耕作层(A)O-12厘米,紫灰色,重壤,碎块状结构,少量锈纹根锈,润,较松。
   犁底层(P)12-16厘米,紫色,重壤,紧。
   潴育层(W)16-100厘米,紫色紫红色,重壤,块状结构,有铁锰结核及胶膜,较紧。
   中潴灰紫泥田养分状况鲇鱼山新柳0010号
   中潴灰紫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鲇鱼山新柳0010号
  从土壤剖面的养分分析看,全量养分和速效分含量都不低,说明土壤基础肥力条件还是好的。从土壤质地看,虽然稍重但不很粘,通透条件一般还是好的。目前的作物产量水平不很高的原因,主要还是耕作水平不高,特别是耕层较浅,妨碍根系对下层养分的有效利用。今后应注意精耕细作,’适时晒田和冬种,加7深耕层,促进土层风化,提高土壤潜在养分释放。
  7、潴育石灰泥田
  潴育石灰泥田,是指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风化物成土母质上发育形成的水稻土。该土属的母质基本性质与前述的各土属有明显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土体酸性不强,呈中性至微碱性,并有盐酸反应,土壤的盐基饱和度普遍较高,属盐基饱和土壤,这与其他红壤母土发育的水稻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一土属的土壤面积不大,集中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丘谷之中,面积为0.28万亩。根据其土壤发育程度和肥力状况,只划分为一个中潴乌石灰泥田土种,兹以寿安公社农科站的0058号剖面为例,说明其剖面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6厘米,暗灰,重壤,小块状,中量根锈。
   犁底层(P)16—一22厘米,灰色,重壤,块状,可见小锈纹。
   潴育层(W)22-100厘米,灰一灰黄,重壤,不明显的棱块状结构,中量的灰色胶膜及褐色锈纹明显。其理化性状如下表:
   中潴乌石灰泥田养分状况寿安公社号0058剖面
   中潴乌石灰泥田土壤机械组成寿安公社0058
  从上述的理化分析结果看,土体质地偏重,但粘粒含量并不高,这与母质的风化度有关。从土壤养分看,除速效钾含量偏低外,其余各种养分都比较丰富,有机质含量达到3%以上,是我市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比较少有的。但这种土壤的粮食单产水平并不高,一般都在千斤以下,主要是土壤排水不良,养分的释放率较低,加之耕作比较粗放所致。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应从耕作上加以调整和控制,开沟排溃,使耕层松爽,防治次生潜育的危害,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的。三、潜育型水稻土
  潜育型水稻土亚类是在水稻土发育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土体下部或全层滞水,使土体中的生物化学过程以还原条件占优势,出现还原物质聚积的成土过程,是水稻土发育的晚年时期,随着潜育化程度的加深,土壤肥力条件逐渐变差。从地形条件看,这类土壤都处于山坞垄田或坂田较低洼地段,泥脚较深,土温低,养分释放慢,一般都属于低产田。
  从我市的潜育型水稻土看,依其母质类型不同,可分四个土属和12个土种,共计面积80836.9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20.3%。全市各社、场均有分布,尤以江村、兴田、经公桥、万寿山、峙滩、福港、南安、渭水、天宝、鹅湖、鲇鱼山等公社面积大而集中。
  1、潜育黄泥田
  潜育黄泥田,是由第四纪红粘土红壤发育而成的潜育型水稻土土属,在本市分布零散,面积不大,仅出现于古城,鲇鱼山等公社的低丘垄田处。暂分为一个土种,即中位弱潜灰黄泥田,其剖面特征可举古城公社官庄大队的0022号剖面为例,描述如下。
   耕作层(A)0-14厘米,黄灰色,轻粘,小块状,多根锈,湿。
   犁底层(P)14-21厘米,浅灰色,轻粘,块状,少锈纹,稍紧。
   潜育层(G)21-100厘米,棕灰色——青灰色,轻粘,少量垂直形锈纹,湿。
   中位弱潜灰黄泥田养分状况占城官庄0022号
   中位弱潜灰黄泥田±壤机械组成古城官庄0022号
  上述剖面的全剖面质地都很粘重,所以通透性差,加以所处地势较低平,造成了内外渍水条件,使犁底层以下即出现了潜育化现象,直至下层出现明显的潜育层,因其主要潜育层的部位位于40-70厘米处,故定为中位弱潜土种。根据土壤养分结果看,因渍水条件,再加上施有机质肥料也较多,所以有机质含量也高。全氮,磷含量也不低,但有效养分除碱解氮外,其他还是不高的,这说明释放强度较低,这是潜育化土壤的一个特点,因此在确定土种时并不根据有质机含量作为唯一指标考虑其耕层肥力等级,放为中等肥力,由于潜育层较深,对稻根的影响不大,所以在排水疏干的条件下是可获得较高产量的,今后在利用上着重注意田间管理,适时晒田和配施钾肥并保持深沟排水,能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2,潜育鳝泥田由于我市沟谷地带的大部份成土母质都是泥质岩类风化物,因此这些沟谷地带中的潜育型水稻土中也大部分为鳝泥田土属,它是潜育型水稻土中分布面积最大而又是各地都具有的一个土属,但其潜育程度各不相同,属于弱度潜育的水稻土。由于渍水条件不同,其潜育层的出现部位有高有低,故在划分土种上主要根据潜育层的部位而划分成中位和上位弱潜灰鳝泥田两个土种。
  中位弱潜灰鳝泥田,主要分布在寿安、古城、经公桥、洪源、江村、福港,储田等公社,面积4015.8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1.14%。这一土种的地形条件虽低平,但排水条件还好,潜育层出现的部位较低,上部土层以氧化条件为主,所以土壤养分释放率也稍高,经过排干后,产量还是可以的,一般为700斤/亩左右,高的也可达一千斤/亩,现以经公桥公社。108号剖面为例,描述其形态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6厘米,灰色,中壤,块状,少量丝状锈纹,湿润。
   犁底层(Pg)16.一25厘米,浅青灰色,中壤,块状,少锈纹,较紧。
   潜育层(G)25—55厘米,青灰色,重壤,块状,少量垂直锈纹。
   中位弱潜灰鳝泥田养分状况经公桥0108号剖面
  这种土壤的潜育层一般都出现在30厘米以下,故对稻根的生长影响较小,地下水位一般出现在60厘米以下,故上层的排干条件稍好,有氧化过程留下的铁化合物淀积。养分含量值较高,如有机质多数在3%以上,少数高达4%以上。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也高,磷的含量变幅较大,也和施用磷肥有关,但钾的含量普遍感到缺少,这与长期不施和少施钾肥有关。总之,这种土壤从其基础肥力条件和农业性状看,还不算坏,在利用上只要注意排除渍害,发挥其潜在肥力,是可以获得高产的。
  上位弱潜鳝泥田,主要分布在新平、南安、鲇鱼山、寿安、渭水、洪源、九龙、福港、江村、万寿山、峙滩等公社,共计面积52235.7亩。土壤剖面潜育层明显,而且层位高,一般都在20厘米左右处即出现,向下潜育特征越明显,土层青灰色,软块状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比较高,都在2.5%以上,除速效钾外,其他速效养分含量也较高,PH值5.2一一6.0。目前的农业利用方式为闲一稻——稻,冬季积水,只有少数种植冬季绿肥,但鲜草产量很低。因而粮食产量也很低(一般为400——600斤/亩)。现以福港公社0064号剖面为例,说明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5厘米,暗灰色.轻粘,小块,多而粗的根锈,湿。
   犁底层(Pg)15—一21厘米,浅青灰色,轻粘,块状,少量锈纹,湿,较紧。
   潜育层(G)21-100厘米,青灰色,轻粘,块状,少量丝状垂直锈纹,软。
   上位弱潜鳝泥田养分状况福港石鼓0064号
   上位弱潜鳝泥田土壤机械组成福港石鼓0064号
   从剖面形态和养分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这种土壤的特点是地下水位高,一般在30——40厘米处即见地下水层,地下水直接浸渍上部土层,使土层中的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是还原过程,尽管养分含量不低,但植物根系可以利用的不多,同时因经常渍害,土温低,阻碍了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使水稻早期发棵慢,有效分蘖少,植株矮小,成熟迟而产量低。所以目前的双季稻利用方式并不理想,如能适当改制,种植单季稻与旱作物轮作,加强土壤排水措施,促进土体氧化过程,比现在的双季稻种植更能提高产量。
  3、潜育麻砂泥田
  我市不同地质时期出露的花岗岩比较广泛,因此,以花岗岩类为主的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形成的土壤类型也较多,它们又广泛发育着不同性质的水稻土类型,潜育型麻砂泥田就是由这类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母质或其不同土壤上再发育的水稻土类型。由于它们大多数处于山丘谷地的地形较平坦处,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的潜育化特征明显,我们把这一群土壤类型统统归属于潜育麻砂泥田土属中,共计面积为23425.4亩,约占全市水田面积的6.7%0根据其发育特征,可分为上位弱潜灰麻砂泥团和上位中潜麻砂泥田二个土种。现分述如下:上位弱潜麻砂泥由
  上位弱潜麻砂泥田,共计面积20792.1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5.9%。主要分布在,鹅湖,天宝、创业、庄湾等地。这类土壤地势低平,大都处于山丘谷地中,三面山丘环抱,遮阳多,日照少,气温稍低,地下水位较高,有些终年积水,土体处于还原过程时间长,出现明显的兰灰色或青灰色,使早稻黑根多而坐蔸,产量较低。现以鹅湖公社桥溪大队0328号剖面为例,描述其剖面特征如下。
   耕作层(A)O-16厘米,暗灰色,中壤,块状,中量根锈。
   犁底层(P)16-21厘米,灰色,重壤,块状结构,较紧。
   潜育层(G)21--100厘米,青灰色,重壤,少量垂直形锈纹,土体软烂。
   上位弱潜麻砂泥田养分状况鹅湖桥溪0328
   上位弱潜麻砂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鹅湖桥溪0328
   以上土壤的剖面特征和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稍偏粘,但有较多的粗砂粒存在。土壤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高,耕层达2.5--4.5%,氮,磷、钾的全量也不低,但速效磷、钾含量较低,这与还原条件下的释放率均低。碱解氮的含量虽高口因土温低作物前期难吸收,而后期土温升高,作物大量吸收氮素营养后,表现出贪青晚熟,同时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所以产量一般不高,多数为500--600斤。但这种土壤的增产潜力很大,只要改变土壤环境条件,主要是排水,加强土体氧化过程,提高早春土温,使早稻插秧后,返青块,分蘗多,产量就可明显上升的,已经有些公社对这种土壤实行开沟排水改良措施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上位中潜麻砂泥田 上位中潜麻砂泥田主要分布在创业、鹅湖、庄湾、天宝、黄坛等公社,共计面积2633.3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0.7%。这个土种与前一土种所处的地形部位基本相似,但土体的还原条件更明显,而且泥脚深,土体厚度大,表现湿而软烂,颜色以兰或青为主,偶尔可闻有腐臭味。现以庄湾垦殖场0241号剖面为例,说明其剖面特征如下:
   耕作层(A)0——10厘米,棕灰色,轻壤,小块状,有较多根锈,湿。
   犁底层(P)10--17厘米,灰色,中壤,块状,有根锈,湿,稍紧。
   潜育层(G)L7一一100厘米,青灰一兰灰色,中壤,大块状软烂,微见裂隙上有丝状锈纹,70-80厘米见地下水。
   上位中潜麻砂泥田养分状况庄湾0241
  从上述剖面特征看,这种土壤与上位弱潜麻砂泥田近似,只是潜育层的潜化程度更明显,土体更软烂,因而土壤养分含量相对也略少。但由于土体比较泥烂,在利用上较多地作为一季稻田利用,冬季休闲,也有少数用作双季稻田的,无论单季或双季,水稻产量都不高,一般每亩只有4-5百斤,是主要的低产稻田之一。与上位弱潜麻砂泥田一样,低产的限制因素是土壤渍水,如能改变这一状况,土壤生产力可以明显改变,通过开沟排渍而使产量成倍增加的例子也不少见。
  4,潜育紫泥田
  潜育紫泥田,是由紫色及紫红色泥页岩风化物发育而成的。在本市分布面积很少,仅在鲇鱼山公社的鲇鱼山等大队出现。在土种划分上,只作一个类型处理,为上位弱潜灰紫泥田。一般泥脚较深,土性粘重,地下水位又比较高(出现在50-60厘米),所以土体有较明显的潜育层发生,但上层的养分储藏丰富,有机质含量3%以上,全氮0.2%左右,全磷0.08%左右,碱解氮达150PPm以上,速效磷的含量也在7-8PPm之间,PH值6.1—6.50在排水条件下,是能获得高产的。今举鲇鱼山大队的0120号剖面,说明其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
   耕作层(人)O --16厘米,紫灰色,重壤,小块状结构,有较多的红棕色锈纹班。
   犁底层(P)16-24厘米,灰紫色,重壤,块状,少量根系和根锈,较紧。
   潜育层(G)24-100厘米,青紫色,重壤,状块,少量锈纹,58厘米以下有水,小量黑色锈纹,紧。上位弱潜紫泥田养分状况鲇鱼山0120号
   上位弱潜紫泥田土壤机械组成鲇鱼山0120号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主要描写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开展土壤普查,查清土壤底细,是合理改良利用土壤,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实行科学务农的基础,也是搞好农业区划和规划,实行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景德镇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于1980年11月,至1984年4月完成了全部成果编制工作。同时,还为各社、场编绘了1/2.5万比例尺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和部份社、场低产田分布图、PH值图等,共计2574幅,写出了各公社级土壤普查报告30份,填写各种表格180份,为各社、场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阅读

相关专题

淹育潮沙泥田
相关专题
淹育灰黄泥田
相关专题
淹育鳝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潮沙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黄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鳝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麻砂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红砂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紫泥田
相关专题
潴育石灰泥田
相关专题
潜育黄泥田
相关专题
上位弱潜鳝泥田
相关专题
潜育紫泥田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