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表演选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07
颗粒名称:
(三)表演选例
分类号:
J892.4
页数:
6
页码:
138-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戏曲表演选例情况。
关键词:
戏曲
表演
选例
内容
《林冲夜奔》 京剧传统短打武戏。反映林冲被充军到沧州草料场以后,高俅仍不放过,又派人前来纵火谋害,林冲发现后,乃愤而诛杀高家二贼,连夜投奔梁山。这是京剧短打武生比较难演的戏,内行有一句老话,叫作:“短打怕动‘夜奔’”。以前北京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擅演此剧,而著名京剧演员刘五立演出此剧独具特色,其艺术水平的精湛,得到公认,有人称“活林冲”。他在京、津、汉等地,只要戏牌挂出演此剧,其他著名演员如李万春、李少春等若也演此剧,则自动改演其他的戏。
此剧原北派京剧武生一向演出为五场,而刘五立取其精萃,压缩为三场,同时,在表演道具、服装上作了改革。他从剧情入手,从塑造人物出发,仔细琢磨,把握“夜奔”的气氛是场场逼紧,功夫步步深入,最后连夜逼上梁山。第一场是林冲风雪之夜险闯古庙,庙门为半掩半开的,为准确地表演出来,他在表演进庙门时,先是探听庙内外有无人声,然后边说:“待我捱身而进”。边侧身捱进庙门,右手立即小心地将半开的庙门带上,又说:“待我关了庙门。”而不以进全开的庙门来处理,为的是更增加凄凉而又紧张的气氛。第二场侧重在腰上宝剑的功夫。以前林冲道具只有一枝花枪,他为便于武打表演,则在腰上加了一把宝剑,力求通过道具来耍出身段,体现出林冲“英雄怀宝剑,未除奸佞头”的愤慨心情。这柄宝剑,虽垂有长及膝盖的剑穗,但不象武松的拂尘,石秀的棍子可以随时舞动,剑常挂在腰际,打一个飞脚,来一个下腰,要与雄浑悲壮格调很深沉的昆腔相配合,从快慢、高低不同的腔调中,配合正反,俯仰的身段,体现剧中人物的心境。第三场演唱则多以云手探路的动作出现。云手,看来是个简单的动作,实际很不简单,十个手指要贯以内在的劲,才能体现出剧中人在天将破晓怕追兵赶来时的紧张心情。同时,对这出戏中的走边,他也十分注重准确地刻划人物。“走边”是一种象征赶路的舞蹈性动作,表示剧中人身负重任,不便大道直行,须靠着路边急走,这是京剧短打武生的重要基本功。刘五立凭着他娴熟的基本功,以优美而又准确的走边姿势,塑造人物。整个表演,他领会林冲全家被害,身处“茫茫大地,无家可归,有国难投”的境遇,凡是踢腿、箭步、云手、鹞子翻身等表演动作既不火,又不温,力求不损其英雄本色,达到静而不冷、旺而不暴的境界,感人至深。另外,在服装上,他也做了改进,他自己设计,在林冲穿的黑箭衣上,再加了一件白卒坎(小坎背褡),可谓黑白分明,既掩蔽了他中年以后微微发胖的身躯,也使林冲这一人物更显得精干英武,嫉恶如仇,豪气感人。
《五岔口》 京剧新编小型现代戏剧目(根据高安采茶剧团同名剧目改编)。这出小戏是载歌载舞的。“闯五岔”是全剧的主要情节,主要通过演员舞蹈身段的表演,来表现新时代农村青年敢想敢闯的大无畏精神。
景德镇市京剧团著名演员刘五立饰友富,主要演员刘丽芳与王全喜分别饰李红英和赵志宏。过五岔的舞蹈动作,主要是从剧情、从生活出发,在明确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剧中特定环境的需要而设计。除化用京剧传统的类似动作外,还向兄弟剧种等表演艺术借鉴,并通过多次深入生活,向老船工、水手学习,提炼生活动作,创造新的表演程式。
剧中过五岔,除三、四岔暗场处理外,一、二、五岔都要在舞台上表演出来。
首先是准备过岔,一出场就先声夺人。此处应设想为即将进入岔口的河道,水势顺流而下,流速加快,不时涌上河中礁石,激起股股巨大的浪花。李红英唱完倒板:“一篙撑破千层浪--”在锣鼓声中,直冲台口,在大镲声中,英姿勃勃地瞭望水路,旋即双手握篙点在身后,紧接着一踢右腿,然后速绕过左腿后方,直向左前伸出,左腿随之蹲下,身体向后仰躺,力度十足,使篙成弧形;刘志宏配合红英,右手扶舵(桨),左脚一个大“偏腿”,接着提起,“金鸡独立”亮相,(全身稍向后仰,把重心放在右脚和船舵上),这样一低一高的画面,通过三次晃动,表现船在急流中直下俯冲的意境。一个浪头打来,红英不在乎地抹去溅在身上的水花,向左半拉圆场,再归原位,(意为一时风平浪静),继续航行。
音乐起(冒儿头接唱“回龙”)后,过一岔“鹰愁涧”。环境是两岸峭壁千丈高,河水深不可测,撑船的竹篙打不到底,但水势较平,峭壁上有一月牙形悬崖,突兀伸向涧心,峭壁高,遮住了太阳,“一水中流不见光”,因河道昏暗,一不小心,船就有可能撞上峭壁或突兀的岩石而遭危险。李红英左右力点两篙后,船即进岔。一个顺“鹞子翻身”,顺势把篙平伸出去,点在左边峭壁上,船急向右转;又一个反“鹞子翻身”,把篙平伸出去,点在右边峭壁上,船急向左转;(刘志宏随红英身段左右换舵,台上地位成正反S形。)此后,二人惊回首(犀牛望月),突见月牙形巨大悬崖迎面压来,便用蹲身“卧鱼”(篙在左手),揉掺进武术动作,一边慢慢翻转身,一边往上看,向右半拉圆场(意为避开悬崖),到下场门后,把篙向后上方一撑,点在刚从头上过去的悬崖上,船即出岔。
过了鹰愁涧,再闯狮子滩!这第二岔河道虽宽阔,但水急而浅,河滩乱石锋利如刀,浪花四溅,河中仅有一条弯绕曲折的航道。船刚进岔,由于前边有块岩石挡道,李红英急点篙后站立不稳,向后直倒;志宏急上前,右手提舵(桨),脚下成弓箭步,左手忙接住红英向后仰卧几乎成一字形的身躯,再一托,使红英复而站起。“狮子滩,把路挡,乱石如刀谨提防。”--通过这两句混声合唱,既点出了环境,又交流了感情,二人相互提醒,谨慎小心!紧接着,向左半拉圆场,一个“鲤鱼打挺”(篙头冲上,向后直翻身,再向右转,绕到下场门,意为船从急转弯的浪涛中钻出来。)尔后,为了表现船在迂回中前进,李红英左右调换篙头,使手中篙像大棍花似的耍,向河道两旁的乱石,不断地撑去;赵志宏则忽右忽左转舵,脚步随之变化。接着,再一个大圆场(意为暂且平静)。可是,船又到了黄沙冲积处,船底紧贴河床,李红英用篙梢顶着右肩,俯身力撑,连撑三步后,“一字探海”(即头朝下靠在右腿脚面处,半边脸朝外,左腿向上绷直成一字形,直插云天。)此处从生活中学习老船工平日撑船动作,但经加工借鉴了芭蕾舞的动作,使之很美很中看。接着,半拉圆场下场。
友富一直跑步如梭,在岸上盯着看,他原只想拿拿翘,以为红英还要来求他,不料想船过了二岔,接着又过了三岔四岔。过五岔最险,可不是闹着玩的!若他俩过得去,友富以为今后甭想驾船;过不去,则人命关天难承担,于是他心急如焚。此刻,为了表现他的急切心情:赵友富大汗淋漓地急上,越急越不顺心,他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念“扑灯蛾”),猛然一个趔趄,一个小滚翻,再用了矮子步旋子,又一个小叉,后来用矮子步快追快赶,边呼边叫地下。他吊个小烟袋,表演生活化,由于化用了京剧武丑的一些表演动作,很生动逼真。
过五岔“铁门坎”是全剧的高潮。五岔环境尤为险恶,河道倾斜度很大,一排排岩石高高低低横卧河床,河水飞泻,直冲岩石,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李红英、赵志宏驾船进岔,先走三次圆场,一次比一次快,(意为环境越来越险恶。)然后,二人首次冲向波峰,被惊涛打了回来,站立不稳,即向左翻身,然后,二人再次交换眼神,示意要配合默契,第二次驾船向铁门坎冲上去,但风浪太大,二人又同时(向右上)前后串翻身(各执篙、掌舵在右手),说明身不由主,又被打了回来(至台左)。紧接着,李红英用“双腿屁股座子”(双腿盘起,打到屁股座),以双脚交叉落地;船后赵志宏同时用“劈叉”的劲起跳,双腿腾空,以双脚直下“劈叉”落地。二人此起彼伏三次,表现船身前后颠簸非常厉害。然后碎步蹲身后退(前高后矮),船又左右摇晃很严重(二人同时左跨步、右跨步),紧接着二人同时用“旋子”半圆场归位。但激浪咬舵,力不能支,船头偏离航道,向岩石冲去:危急中,李红英忙回转身,跳过去再返身,右手帮刘志宏扳舵(左手拿篙),终于纠正了航向。再用眼神示意,二人同心协力对准航道,第三次猛冲,(在大镲声中)二人同时用芭蕾舞动作,前后“大跳”,一跃而起(向左侧躺式,篙、舵均各在右手,如飞燕似的掠过),终于冲过了最后的难关--铁门坎。
过岔后,一时船控制不住,二人半圆场,左斜身再转正向(意为到了平静河面)。此时,眼神要闪烁欣喜的光彩(潜台词为:可过来了!),感染观众。
《覆水记》 (著名赣剧演员陈桂英的表演)
《覆水记》 赣剧弹腔传统剧目,描写书生朱买臣穷困潦倒时,其妻崔氏羡慕富贵,不安贫贱,终日吵闹不休,硬逼朱买臣写下休书,另攀高门,不料朱在杨老先生的举荐下,金殿面试被皇上赏识,封为会稽郡太守,走马上任,荣归故里,崔氏闻讯后悔莫及,遂赶至大街三挡朱买臣马头,死乞白赖地要做太守之妻,朱着其马前覆水,怎奈覆水难收,留笑柄与后人。
全剧共分、<一>砍樵、<二>逼休、<三>再嫁、<四>结义、<五>悔嫁、<六>征辟、<七>痴梦、<八>覆水,共八场,原景德镇市赣剧团著名演员陈桂英擅演此剧。
一九六三年著名戏剧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剧协主席田汉,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一行来景德镇市视察工作,观看了景德镇市赣剧团演出的赣剧《覆水记》,对陈桂英扮演崔氏的表演予以高度的评价,并对她的表演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从内在的感情,直至外在的形体表演精辟透彻地剖析,在全市文艺工作者面前给予了高度赞赏,并提倡京剧演员要向地方戏演员学习,使大家获益非浅。
陈桂英在第七场《痴梦》中的表演,主要是突出一个“痴”字,有<一>自怜、<二>闻报、<三>初更的悔、<四>二更的怨、<五>三更的痴梦。共五个层次。
<一>自怜:这场戏安排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崔氏从驿丞家出逃至姨妈家,此时正在做针线活,她思绪万千,原想逼朱买臣休了自己后嫁一位高官厚禄的丈夫,以遂自己做夫人的平生之愿,谁知嫁了个驿丞,管他的官多,他管的人少,只管几十个马牌子,是个每天迎来送往磕头下拜的芝麻官,这使她穿金戴银,呼奴喝婢的夫人梦为之破灭。于是和生活了二十天的驿丞大吵了一场,离家出逃,又想另行择配,怎奈左挑右拣总难称心如意,只落得寄住姨妈家中,为人浆洗缝补度日,她怨自己红颜命薄。
在自怜这一情节中,陈桂英的表演是:崔氏边做针线边想心思,她自叹青春易过人易老,年华虚度好心惊,猛然间她想起照镜子,对着镜子她唱:“镜中渐觉花容损,额上早添新皱纹。”当发现自己额头皱纹时,忙用粉来遮盖,但扑粉也难以遮盖,心里即感到发虚,四肢冰凉,双手撑桌支撑无力的身子,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叫着:“天呀!”接唱道:何时得遂平生愿,扬眉吐气做夫人。
<二>闻报:当报子问路至崔氏门前,陈桂英的表演是:报子告诉崔氏问的是朱老爷家时,崔氏心中突的跳了一下,并下意识地重一句“朱老爷……”内心似有预感,但仍将信将疑,因南柯山一带姓朱的很多,她问:“那个朱老爷呢?”当得到证实是朱买臣--朱老爷时,崔氏迫不急待地问报子:“他怎么样了?”(潜台词是他做了一个多大的官?)当听说朱买臣做了本郡太守时,崔氏简直难以言状,“啊!你道是朱买臣做了本郡太守了么?”崔氏自言自语地,“哎呀呀,想不到他当真做了官!”(潜台词早知道他会做官,说什么我也不会和他分手。)但痴心妄想很快地取代了理智,崔氏此时此刻倒有点飘飘然。
当报子问朱家住哪里时,崔氏道:“这……”但很快地尴尬一笑说:“前面就是!”陈桂英认为崔氏此刻险些脱口说出:“这就是朱买臣的家,我就是朱买臣的老婆和夫人。”但想起自己逼朱买臣写休书的情景,内心有些顾忌,马上转以尴尬的笑脸,告诉报子前面就是朱家。
<三>初更的悔:当报子离去后,崔氏心里掀起波澜,似失落了什么,又似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她悔当初逼朱休了自己,悔没有跟定朱买臣,陈桂英用恰到好处的一段道白和唱段把崔氏的“悔”,表露了出来。“唉!崔氏呀崔氏,你当初若是跟定了他,不再改嫁,喏喏喏,方才报喜的到来,该是何等欢喜,何等快乐,这夫人岂不是稳稳当当是你做的哟!如今好叫人悔之无极也!”接唱:“后悔当初事做差,不该中途离朱家,到如今只落得被人笑话,怎能够破镜重圆再嫁他。”
然而她的良知,她的悔悟,稍纵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痴妄。此时她起起逼休时,朱买臣对自己难舍难分的那份感情,她自嘲自解地说:“有道是一夜夫妻百夜恩哩!”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妄想,唱出:“他念着枕边情衾内话,二十载夫妻许多恩义,少不得花轿儿接我去,做一个诰命夫人太守妻。”此时崔氏越来越想入非非,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似乎负心的不是她自己,而是朱买臣,陈桂英用自信、得意忘形的心情,将崔氏此时的内在情感表露出来,念:“是呀!他也不是那等负心之人,想着夫妻的恩爱,念着我崔氏的人品,必定会差人前来迎接于我(更加忘形)嗳!必定会差人前来迎接我的哟!待我趁早收拾打扮起来。”崔氏急转身打开梳妆盒,猛然看到盒内的休书,在强烈的音乐伴奏下,崔氏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休书,崔氏恨这休书怨这休书,音乐骤停,崔氏对着休书念:“哎呀,休书呀休书!你哪里是什么离婚的文约,看来倒是无常的勾票,把我到手的夫人就这样一笔勾休了……”。“勾休了”这三个字陈桂英是用凄楚的哭腔,拖长声调念的,尔后整个人顿时象泄了气的皮球,又似大病了一场。接唱:“想当初讨休书欲图富贵,又谁知到今日枉费心机。这休书把把我坑误到底,空守了二十年贫贱夫妻。”崔氏用尽心机,眼看到手的夫人却没有了,她觉得自己冤枉,白白地跟着朱尝了二十年的苦,她有气无力地撕碎了休书,她悔,她悔的是失去到手的荣华富贵,她用实实在在的比喻,唱出内心的悔:“奴好比出园瓜怎回旧蒂,又好比落地花难返故枝。”初更鼓响,崔氏在悔疚的回忆中结束了初更的悔!
<四>二更的怨:此时崔氏怨天忧人,她念道:“崔氏呀崔氏!今日却好似驮背跌交,两头不落实,这才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也。”她一会怨天,怨老天有意要责罚她;一会儿叹自己命薄,她想起自己爹娘在送自己出嫁时,爹娘的教诲,(用哭腔,眼含泪水动情地念):“哎!曾记得我出嫁之时,我那爹娘递给我一杯酒,叫道一声‘儿呀儿!你此番嫁到朱家,千万要做一房好媳妇,与你爹娘争上一口气呀!’如今他二老早已去世了……”接唱:“先只说一鞍配一马,谁知一蒂倒结两个瓜,被人讥笑遭人骂,”(误刺手指,在表演针刺手指时,眉头紧皱,忙放下手中衣服,将手放进口内吮,表现出无可奈何和自认倒霉的神态),接唱:“千差万错怨自家。”崔氏怨自己没听爹娘的话,到今日只落得如此下场。
<五>三更的痴梦:此时的崔氏又悔、又哭、又累、又痴、又狂,人已疲劳不堪,但她心里始终为做夫人而牵挂,她不甘心眼看到手的夫人失去,她的这种想法就象钻进牛角尖一样出不来了,人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她似对朱买臣诉说,又似自言自语地道:“哎!朱买臣呀朱买臣,我总算与你守了二十年的贫贱,这凤冠霞披我也是应该有份的呀!”接唱:“他若念二十载夫妻恩义,切莫再把旧事提……(起三更悠悠入梦)一霎时意蒙胧神魂飘渺!”
这段情节主要是表现崔氏入梦后,由众皂隶、院公、丫环,送来凤冠霞披,迎接她这位贵夫人去太守府享受荣华富贵。陈桂英用那优美的身段,飘逸的台步,出神入化的表演把崔氏若痴若狂的丑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崔氏在皂隶、院公、丫环众多人的跪拜下应接不暇,感觉奇怪,又觉承受不起他们的跪拜,忙不迭声地说:“啊呀呀请起!”当她得知是朱买臣,朱老爷派来迎接她这位夫人时,觉得要摆一摆夫人的架子,并要试试自己到底能否差遣得动这些人。于是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姿态,志得意满地叫众人“跪下”(众跪)、“起来”(众起),如此反复二次,见众人如此听话,于是甜滋滋地心想:今天我真的做夫人了。乐得拍手称喜:“我好喜也!”在音乐声中莲步轻移,用碎步起圆场,见丫环手捧凤冠,忙问:“那凤冠是哪个戴的?”当听说是送与夫人戴时,连声称妙,崔氏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凤冠,象是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似的,从心底里生出无限的爱恋之情,崔氏叫丫环、院公,“看凤冠侍候。”便侧身亮相,手指凤冠,内心发出似对恋人的由衷赞叹,“好一顶花花帽儿哟!”唱:“八宝凤冠珍珠穗,琉璃缨络两边垂,嵌玉镶金间翡翠,果然是件好东西。”唱出了这顶凤冠富丽堂皇,价值连城,同时唱出了崔氏内心对权利和富贵的崇拜与炫耀。此时崔氏得意忘形,告诫下人要好好地侍奉她,侍奉好了,她会告知朱老爷另眼相看。众人请夫人戴凤冠,崔氏为显示自己的身份,有意戏弄下人,大施淫威地说:“高了……矮了……轻了……重了……”崔氏大发雷霆,骂下人毛手毛脚,如果不能使她称心如意,她将告诉朱老爷,要抽他们的筋,剥他们的皮。凤冠戴好后,崔氏拿下人寻开心,对丫环、院公等下人说:“你请戴呀!”得到的回答是:“老奴(奴婢)不敢”时,崔氏得意地狂笑,扭腰摆手走圆场,见霞披时,表演与见凤冠时相同,从而反复地披露了崔氏心态。当凤冠霞披穿戴完毕后,崔氏狂笑,对下人举着的镜子,得意地照着,唱:“这凤冠戴得我沉沉似醉,这霞披穿得我飘飘欲飞,飞,飞哟!呀哈哈!”这里用夸张的卡通动作,表演飘飘欲飞之态。崔氏用如愿以偿的神情接唱:“做夫人,多惬意:袅袅婷婷欢欢喜喜,平步上天梯。”当下人说绣幕香车,在门外迎接时,二十多年来,崔氏第一次从内心发出对朱买臣的赞叹:“哎哟哟,妙人儿朱买臣呀!”这句台词陈桂英用无限的妩媚与柔情,悄声倾诉出来。接唱:“好一个知痛楚的可心夫婿,接夫人早备下绣幕香车。”
正当崔氏沉醉在做夫人的迷梦中,她的第二任丈夫驿丞张四桥手持钢刀,杀她这个背夫逃走的狗贱人来了,在钢刀的威逼下崔氏乖乖地脱去凤冠霞披,至此崔氏猛然醒来,方知是一枕黄粱。幕后传来“朱老爷做了高官,快去看哪!”崔氏为要做太守妻,为凤冠霞披,痴迷地不顾廉耻,叫众人:“让开!朱老爷的原配夫人来了喔!”丑态百出地三步一扭地追赶而去。
至此“痴梦”的表演结束。这场戏的表演,陈桂英是以表现人物内在感情为主,外在的形体表演为辅。在表演上虽没有什么叫绝的活,但要多层次、多侧面地、入情入理地引人入胜。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