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德镇市的历史沿革与地理、经济、文化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90
颗粒名称: 一、景德镇市的历史沿革与地理、经济、文化概况
分类号: J825.56
页数: 4
页码: 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历史沿革与地理、经济、文化概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历史 发展

内容

景德镇市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德镇市位于赣东北昌江河畔。景德镇在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古时为“扬州之域,地属左番”。春秋时为楚境东南,处于吴楚之交,故有“吴头楚尾”之说。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末年置新平镇。因“水土宜陶”,此时已制造陶瓷。
  “昌南自昔号瓷都”。古时昌南之前名新平镇。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应官府之需,刻“景德”年号于器。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真宗诏谕将昌南镇易名为景德镇(公元1004年)。景德镇从此为浮梁县所辖。1927年曾从浮梁县划出置市,1928年复并入浮梁。1949年4月29日浮梁县解放,又从浮梁县划出置市。
  1953年晋为省辖市。1958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浮梁县党政关系隶属景德镇市领导。1960年9月浮梁县撤销并入市。1983年7月乐平县、波阳县鱼山公社及荷塘垦殖场划归市辖,1993年乐平撤县设市。1988年11月恢复浮梁县建制,县治置原浮梁旧城以南约10里的昌江河畔。景德镇市现有人口149万,面积5247.9平方公里。
  景德镇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它位于黄山、怀玉山余脉和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似明珠嵌在中央。源于祁门大洪山的昌江为主要河流,自北而南纵贯浮梁与景德镇全境。乐平县则跨乐安河中游。昌江、乐安河等常年水流清澈,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农田肥沃,地下矿藏丰厚,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虽经千年开采,储量仍丰;煤在省内占重要位置;世界稀有的海泡石,乐平有大量蕴藏。乐平的锰,为全国最早开采区之一。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瓷器,享誉古今。“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南宋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元时,在镇上设有“浮梁瓷局”,瓷器远销中亚与欧洲。明代,御瓷有“素肌玉骨”之称,清康熙、乾隆年间,是景瓷历史上发展高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四大特点的高度赞语。鸦片战争后,备受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统治者的摧残,到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新中国成立,景瓷迅速恢复发展,生产规模之大、工艺水平之精、花色品种之多、产品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到八十年代,景德镇瓷器已获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13枚,国家优质金牌6块,银牌5块。为全国各产瓷区获奖最多、规格最高的地区。现在,景德镇瓷器已远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经济主要分布在乐平县、浮梁县及昌江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政策全面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年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林牧副渔的发展,而且各具特色。除乐平的青靛、红花籽、良种花猪等久负盛名外,茶叶是浮梁的名产品,历史悠久,唐代即负盛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浮红”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茶叶是仅次于陶瓷的大宗出口商品,现为江西省主要的红茶出口基地。
  景德镇市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铁路贯穿市区及浮梁、乐平两县,水运以昌江、乐安河为主。建国后,吕江列为全省综合开发的第一条河流,昌江渠化一期工程已于1984年完工,1991年二期工程验收,三百吨位的客货轮、驳船队,经过鄱阳湖,直抵长江。航空机场已扩建,有班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
  解放前的景德镇,素有“草鞋码头”之称。市区老城破烂,沿河渣饼成堆,道路泥泞,垃圾污秽不堪。建国后,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已扩大为40.5平方公里,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沿江两岸建成护坡,气势宏伟的大桥飞跨两岸,还开辟了河西公园、森林公园、梅苑公园、云门公园等,整饰了莲花塘风景游览点。乐平县城也旧貌换新颜,浮梁新县址正拔地而起。
  文教卫生科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不仅有全日制的高等院校陶瓷学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还有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中等专业等学校多所。儿童入学率在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遍及城乡,群众就医方便,优生优育深入人心。科技队伍日益扩大,科技成果丰硕,不少项目在全国获奖。体育事业发展很快,体育设施不断更新,群众体育热情空前高涨,不少人在全国或省级比赛中获奖。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现有专业剧团3个(含乐平市赣剧团),影剧院9座,还有群众艺术馆、图书馆、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工人文化宫、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宫、新华书店、文物商店、游乐场多处。文化(图书)馆站,遍布乡镇,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文化网。广播电视,更是后来居上,覆盖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普及,农村业余剧团活跃。乐平是赣剧·饶河戏的发源地之一,景德镇曾是饶河戏的中心城市,又孕育形成了景德镇采茶戏,实为戏剧之乡。历来乐平、浮梁农村的饶河戏太子班甚多,景德镇采茶戏(三角班)、黄梅戏、京剧、马灯戏班社(团)等,在城乡也均有不少演唱活动。
  景德镇市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上有许多瓷工、乡民对反动统治者奋起反抗,留卜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诸如:“童宾跳窑”、“白围裙”、“知四肉”,乐平的“夏(廷宜)混天造反”等。景德镇市是江西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方志敏、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景德镇、乐平、浮梁进行革命活动。景德镇市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陶玉、霍仲初(浮梁人)是唐初瓷匠。陶玉瓷称陶窑,霍仲初瓷称霍窑。所制瓷器,光润如玉,被称为“假玉器”,进贡朝庭。唐朝廷遂于此设“务”,作为管理制瓷业的专门机关。宋代,丞相洪皓(乐平人)出使金国被扣十四年,全节以归。右丞相马廷鸾(乐平人)在朝不畏权势,深得文天祥赞佩。其仲子,文史学家马端临著《文献通攷》集历代典章之大成,世有“洪公气节、马氏文章”之说。文学家洪迈(洪皓之子)精通经史百家与医卜星算,著《容斋随笔》五集;文学家王刚中学识渊博,著《易说》、《春秋通义》百卷;宋代金君卿(浮梁人)文声甚著,下笔顷刻千言,景佑中范仲淹守饶州时延为师,有文集十五卷;宋代名僧佛印(浮梁人)与著名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等交往甚厚,诗书酬答,传为佳话。宋代程瑀(浮梁人)为龙图阁学士,官至校书郎、兵部员外郎。元代赵善庆(乐平人)著有杂剧八部,被人赞为“蓝田美玉”。明代进士徐万旭(乐平人)曾协编《永乐大典》(任副总裁)。进士董旻(乐平人),曾出使中山国(今日本冲绳)。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探花金达(浮梁人)官至翰林院编修。明万历年间著名陶瓷工匠吴昊十九(浮梁人),不仅技艺精,兼能诗书,书法与大书法家赵孟頫近似,制“卵膜怀”、“流霞盏”驰名天下,更善仿制永乐、宣德官窑名瓷,有诗称:“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明解元计礼(浮梁人),善画菊,时人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明代汪澄二,清末夏廷宜,都是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清代袁闻柝(乐平人)出任台湾知府,开发宝岛,维护国家主权有突出贡献。清代督陶官唐英,虽不是本地人,多年在景德镇督陶,他不仅是著名的陶瓷专家,也是著名诗人、画家、戏剧家,著有“古柏堂”传奇十七种。在民间,著名陶瓷工匠,陶瓷画家辈出,现代的王大凡、刘雨岑等“珠山八友”在陶瓷绘画史上有较大的影响。还有青花大王王步、雕塑家曾龙升、周国桢、国画家胡献雅以及王钖良、张松茂、秦钖麟等,都是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当代戏剧家石凌鹤(乐平人),赣剧演员方先林、龚泰泉、李福东、高金水、郑瑞笙、马火泉、邹秋太、陈桂英、彭德才、王耕梅,京剧演员刘五立、王富英、张铭声、董明艳、陈啸蘭、王全熹,越剧演员王桂英、王世玉、陈红霞,景德镇采茶戏演员刘尧生等都颇负盛名。
  景德镇市地处五山(黄山、九华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两湖(鄱阳湖、千岛湖)的旅游“金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文化迅速发展,前途广阔。市内及两县山川秀丽,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如市中心的珠山御窑厂旧址,重建了“龙珠阁”。市区东北一隅风景如画的莲花塘(原佛印湖)。昌江河畔旸府山有旸府寺,岳飞曾驻此题楹联:“机关不露云垂地,心镜无暇月在天”。还有纪念屈原的“三闾庙”以及保存完好长达34.7米的明街。离市区十多公里的浮梁旧城,有保存较完整的清“县衙门”,有修整一新的宋代红塔,还有孔庙和千年古刹“宝积寺”遗址。新开辟的游览景点--浮梁鹅湖高岭(世界通称高岭土命名地)。瑶里乡的梅岭山泉、瀑布,寿安乡的“诸仙洞”、“龙池”。湘湖乡有人工湖--玉田水库。洪源乡富有传奇色彩露出昌江河面的“宝石”。还有分布在湖田、黄泥头、杨梅亭、南市街、白虎湾、瑶里等地五代以来的三十余处古窑址,其中湖田古窑址由于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西南的蟠龙岗,近几年,已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陶瓷历史博物馆,分设明园、清园,陈列古代陶瓷史料供人观光。博物馆附近有一座复建的明代手工业制瓷作坊--古窑瓷厂,再现了古代制瓷的全过程。1981年在城乡相继发现了一批明、清古代世俗建筑,有住宅、祠堂、戏台、商店、闾门牌坊、街道等100余处。其中祥集上弄三号、九号明居,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平已发现的石器时代的遗址有涌山、岩前等十余处,古窑遗址有丰源、窑上、礼林、张家桥等多处,还有儒学里、观音泉、饶娥祠、马端临墓、汪道诚墓(武状元)等旧址。众埠乡的古石坝,是保存完好的明代水利工程。古乐平有十景,“洪源仙境”居十景之首,溶洞仙境为旅游胜地。众埠乡有红十军成立旧址--界首徐家古戏台。还有瑶里、程家山、鹅湖滩、莲花塘、沙陀山、童坊等地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墓多处。尤其是乐平市保存有众多雕梁画栋、结构精美的古戏台,据1989年不完全统计:乐平城乡古戏台、仿古戏台多达217座(含已毁台16座)。后来,还有不少重修的古戏台和新建的仿古戏台,这实为全国所罕见,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瑰宝”,“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志敏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陶玉
相关人物
霍仲初
相关人物
洪皓
相关人物
马廷鸾
相关人物
马端临
相关人物
洪迈
相关人物
王刚中
相关人物
金君卿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僧佛印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黄庭坚
相关人物
程瑀
相关人物
赵善庆
相关人物
徐万旭
相关人物
董旻
相关人物
金达
相关人物
吴昊
相关人物
赵孟頫
相关人物
元计礼
相关人物
袁闻柝
相关人物
唐英
相关人物
王大凡
相关人物
刘雨岑
相关人物
王步
相关人物
曾龙升
相关人物
周国桢
相关人物
胡献雅
相关人物
王钖良
相关人物
张松茂
相关人物
秦钖麟
相关人物
石凌鹤
相关人物
方先林
相关人物
龚泰泉
相关人物
李福东
相关人物
高金水
相关人物
郑瑞笙
相关人物
马火泉
相关人物
邹秋太
相关人物
陈桂英
相关人物
彭德才
相关人物
王耕梅
相关人物
刘五立
相关人物
王富英
相关人物
张铭声
相关人物
董明艳
相关人物
陈啸蘭
相关人物
王全熹
相关人物
王桂英
相关人物
王世玉
相关人物
陈红霞
相关人物
刘尧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