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化 新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平市年鉴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128
颗粒名称:
文化 新闻
分类号:
G127.56;G219.275.6
页数:
4
页码:
183-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乐平市文化、新闻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庆祝乐平撤县设市文艺晚会、庆祝乐平撤县设市灯彩游行活动、庆祝乐平撤县设市纪念章、纪念币和彩旗、俄罗斯莫斯科现代摇滚歌舞团来乐演出、乐平电视台正式成立、调整报社机构、启用国内统一刊号等。
关键词:
文化
新闻
乐平市
内容
文化
【综述】 文化局原辖6单位,即赣剧团、电影公司、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1993年10月,新华书店从文化局划出,由省出版局直辖。
1993年,全市文化系统深化改革,积极创收创优,拓宽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路子,各单位相继办起了内容不同的经济实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艺术景象繁荣。2月,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配合撤县设市庆典活动,成功地举办了撤县设市文艺晚会、民间灯彩游行及焰火晚会3项大型活动。嗣后又举办了多次文艺晚会,6月30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文艺晚会、10月中旬的全省党内统计会议文艺专场和12月26日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影响最大。
赣剧团吐故纳新,动员老演员退休、退养,并将部分人员调出剧团,消化在本系统。同时吸收16名原乐平二中职业高中毕业生为正式职工。由于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剧团自下半年起,恢复下乡演出,送戏上门,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戏单一直订定至翌年3月。仅半年时间,便演出182场,观众达91000人次。
群众文化工作,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全市已有一级文化站2个、二级文化站3个、二级中心站2个、三级中心站19个。但由于经费困难及少数地方干部重视不够,部分农村文化站呈现滑坡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塌坡。文化馆在节假日期间派出干部到各单位辅导排练节目;图书馆开展优质服务,送书上门,为书找人;博物馆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明代古建筑“敦本堂”进行了抢修保护。
文化市场已初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新格局。经营项目有录像厅、舞厅、旱冰场、电子游戏、健身房、桌球、图书出租出售、字画出售等等。经营点已由30余个发展到近百个,十分活跃。为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了对经营者的教育,并经常对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检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9月,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公安局、教育局联合成立整顿小组,重点整治乐平镇文化市场。6次大检查,共缴获不健康录音带11盒、录像带31盒、书刊杂志23本,没收淫秽、色情录像盒封面64张,销毁封建迷信工具36副,取缔一家无证经营点,处理了放映三级带录像厅,打击了歪风,净化了文化市场。(陈熠)
【庆祝乐平撤县设市文艺晚会】 撤县设市期间,由文化局承办文艺晚会,39个节目中有音乐、舞蹈、小品等多种形式,其中多数为本市作者所创作,表演精彩,效果良好。参演者不仅有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的文艺爱好者,还有来自驻乐中央、省、市厂矿的文艺积极分子。中国人民解放军80302部队神哨歌舞团,也以其精彩的节目为晚会增色添彩。全部节目分2月8日和10日两场演出,12日又从中选出部分节目公演一场。3场演出,场场暴满。来自省内外及海外的观众,对晚会评价良好。(陈熠)
【庆祝乐平撤县设市灯彩游行活动】 由文化馆承办,2月6日彩排,2月9日于乐平撤县设市庆典大会后正式举行。参加者有市直、乡(镇)50多个单位万余人。白昼有市直单位和驻乐中央、省、市厂矿的彩车游行。公安干警摩托车开道,80302部队军乐队高奏军乐领引着48辆具有行业特色的彩车徐徐通过西街口广场主席台,然后按规定路线游遍市区,气氛庄严,十分壮观。晚上是民间灯彩表演,队伍长达数里,穿街过市,游遍四门,有龙灯、桥板灯、抬阁、彩莲船、舞狮……最长的一条桥板灯有420盏,绵亘500余米;龙灯高达5米,护灯队员多达400余人。晚上6时50分西街口剧院对面和乐平三中两处燃放焰火,为晚会更添了一层浓郁的庆典气氛。
(陈熠)
【庆祝乐平撤县设市纪念章、纪念币和彩旗】 由文化局承办,纪念章3万枚,上印市徽,图案为圆角五星,五圆角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乐平传统特产辣椒、萝卜丝、蓝靛、石灰、煤炭;中央印着红色乐平地图,上镀乐平市缩写汉语拼音字母,下列年号1993;字母及年号四周环绕“江西乐平撤县设市纪念”。纪念币5000枚为优质铜圆币,直径4.4cm,正面中央为市徽,四周环绕“江西省乐平市”及其汉语拼音字样;反面中央为一啼鸣金鸡,四周环绕“建市纪念”及其汉语拼音字母。彩旗由文化馆承办,为印有市徽的五彩旗。纪念章、纪念币向市内外出售,彩旗售给城乡机关、学校、厂矿、商店悬挂。(陈熠)
【俄罗斯莫斯科现代摇滚歌舞团来乐演出】 6月10日,俄罗斯莫斯科现代摇滚歌舞团应邀来乐平剧院演出,创乐平接待外国文艺表演团体之首例。翌日,由市赣剧团联系,该歌舞团前往江西化纤化工厂演出一晚。
(陈熠)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 12月26日晚上,文化局承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市直14个单位献演17个节目,人数最多的一个节目有3百余人,缅怀毛泽东同志,歌颂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陈熠)
【市赣剧团举行首次赈灾义演】 7月份,市赣剧团抓紧排练,组织节目,进行赈灾义演。共演出4场,观众达4,800人次,收入17908.30元。剧团将所获收入全部赈灾,受到全市各界的称赞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陈熠)
【文化大楼主体楼基本竣工】 文化大楼坐落于西街中段偏西,于1992年10月破土动工。该楼是市文化馆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兴建的。主体楼面积1110平方米,已于12月中旬基本竣工,次年即可交付使用。(陈熠)
【中美联合考古队来乐考察】 9月,由中国北京大学考古系严文明教授任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彭适凡任副队长、美国安德沃考古学研究基金会研究主任马尼士博士为队长、该基金会常务理事马里诺博士为副队长的中美联合考古队来乐平市洪岩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证、研究、探讨人类为何选择培育水稻的课题。(陈熠)
【文艺创作获奖情况】 文化馆音乐创作人杨波,参与创作的乐平镇第四小学校歌《五星红旗在我心中飘扬》参加“中国黄河口杯行业歌曲展评大赛”比赛获奖。文化馆干部周火根和乐平报社编辑吕文彬合作的报告文学《山旮旯里的百万富翁》参加“全国扶贫文学征文”获优秀作品奖。
赣剧团编剧王新翔创作的戏剧小品《第三者》获全省法院系统调演剧本创作奖;他撰写的《驾起小舟闯大海》电视专题片剧本获景德镇市委组织部电视剧本二等奖。(陈熠)
广播电视
【综述】 1993年是乐平市广播电视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年。乐平市广播电视局凭藉撤县设市的强劲东风,努力驾驭广播电视这个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动员全局干部职工抓住机遇,团结奋进,从而使全局面貌焕然一新。广播站、电视台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稳定、团结、鼓劲”为宣传基调,认真采、选、编、播新闻,严格把好舆论导向关,为乐平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广播电视节目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改进和提高,一台一站共播出各类稿件6570篇,数量比上年翻了一番,质量较上年有显著提高。广播站在着力保证主体节目《乐平新闻》的正常播出外,还围绕“商贸兴市”,增办了《外地经济与市场了望》专题节目。4至5月,与市委宣传部、乐平报社等单位共同联办了《科技新闻》竞赛活动。在6月底7月初,抗洪抢险期间,广播站两次向省电台发稿并被及时播出,成为全市第一家向外及时发布乐平汛情和抗洪抢险的新闻单位。1993年,在全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乐平有一篇广播稿获得二等奖。(黄绍明)
【乐平电视台正式成立】 1993年1月28日,经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正式成立乐平电视台。电视台的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经费比较困难、技术刚刚起步的情况下,创办了定期播放的《乐平新闻》节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了《点歌台》、《广告信息》、《为您服务》、《观众信箱》、《热门话题》等专题节目。为进一步宣传乐平,电视台编辑摄制了《无情的洪水,英雄的人民——1993年乐平人民抗洪斗争纪实》、《乐平再造安泰》、《洪岩仙境》、《沃土绿潮》等7部电视录像片。这些节目和专题节目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省、市领导和中央综治委检查组、国家防洪总指挥部工作组领导的赞扬。其中有3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扩大乐平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黄绍明)
【乐平有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 乐平有线广播电视台于1992年8月开始筹建,12月3日动工安装,1993年元月1日剪彩正式开播。到1993年底共发展用户8000户。
有线电视采用300MHB邻频系统,共传输十个频道12套电视节目。其中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的电视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云南台、贵州台、四川台、浙江台、西藏台、山东台;通过差转的电视节目有江西电视台、乐平电视台,另外还有本台自办的一套录像文艺节目。
乐平有线广播电视台是全省屈指可数的县市级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设计之新颖,设备之精良,信号之稳定,图像之清晰,传输频道之多均强于毗邻县(市)有线电视台(站)。
乐平有线电视台是乐平市政府批准的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属二级局。它的设备和网络建设费取之于用户缴交的初装费,日常经费则靠收取用户的视听维护费来解决。
(徐金生)
乐平报社
【综述】 1993年1月,中共乐平市委机关报《乐平报》由周刊改为周二刊。
《乐平报》创刊于1956年6月1日,当时的中共乐平县委副书记孟庆余兼任总编辑,汪成钜任副总编,开始为8开2版,后改为4开4版。1961年3月休刊,7月1日复刊,1962年9月1日正式停刊。
1987年8月25日,县委决定,《乐平报》正式复刊,沿用邵式平同志为《乐平报》题写的报头。复刊时由原县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万才、王小华先后主持《乐平报》日常工作。1989年1月,乐平报社正式成立,吴德祥、华守煌、詹明荣任副总编,吴德祥主持工作并于1990年10月任总编辑。当时《乐平报》的刊号是赣内刊字第12——009号。《乐平报》是全省第一家采用激光照排胶印的县报。《乐平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稿件质量较高,曾受到省委宣传部的好评。
1993年3月,詹明荣任总编辑,程凌虚任副总编辑。在这一年中,乐平报社以“办好报纸,争取重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谦逊、求实、团结、进取”为社风,以“讲求效率和效益”为工作目标,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面向基层,面向读者,推进新闻改革,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乐平报社被评为1993年度全市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萧原)
【调整报社机构】 1993年5月,乐平市编委批准报社设立总编室、编辑部、记者通联部和广告经营部,经市委宣传部审批,任命了一批部室负责干部,报社开始有了比较正规的内部建制。(萧原)
【启用国内统一刊号】 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乐平报》为全国发行的正式报纸,启用国内统一刊号CN36—0039,乐平报社记者编辑使用全国统一记者证。《乐平报》总编辑詹明荣11月赴苏州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新批报纸总编辑培训班,获总编辑上岗合格证书。(萧原)
【《乐平报》发行突破万份大关】 市委对《乐平报》1994年度的发行工作非常重视,市委书记胡应良多次强调《乐平报》要扩大发行,市委副书记黄辉富亲自签发有关文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盛良兵担任《乐平报》扩大发行领导小组组长。报社为了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采取与邮电部门共同上门收订的做法,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基层做过细工作,《乐平报》发行份数终于突破万份大关,由上年的6000份增加到12000份。(萧原)
知识出处
《乐平市年鉴1993》
本年鉴设特载、概貌、重大活动、重大决策、市委、个人、政府、政协、纪检、武装、群团、政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工业、乡镇概况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