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辅助原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辅助原料
分类号: TQ174.4+7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瓷器制作原料中,寒水石、灰釉石、花乳石、硅灰石、锆英石、铅丹等辅助原料的作用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 原料 锆英石

内容

寒水石 即方解石,产于景德镇寿安等乡,质地很纯,含氧化钙55%以上,含铁量0.02%左右,是景德镇常用钙质原料中含钙量最高、含铁量最低的原料。寒水石生于钙质母岩,是一种最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常与白云石、滑石共生,主要成分为CaCO3,理论组成为CaO56%、CO244%。晶体呈菱面体,解理清晰,有时呈粒状或板状。纯净的寒水石无色透明,白色或乳白色。含杂质时常出现灰、黄、褐等色,有玻璃光泽,质脆,硬度为3,比重为2.6~2.8,分解温度900℃以上。寒水石加入釉料起助熔作用,能降低釉的熔融温度,促使釉层玻化,提高釉的弹性、光泽度和透明度,并使坯釉结合牢固。单独作助熔剂时,在煤窑中烧成易产生阴黄吸烟,在釉料配方中不宜超过3%。景德镇开采应用寒水石较早,是景德镇传统的石灰釉中的主要熔剂原料。
  灰釉石 俗称石灰石,唐、宋时就已使用,产自景德镇市内八卦山及浮梁县寿安乡等地,为方解石微晶或潜晶聚集块体,无解理,化学组成与方解石同,一般多呈灰白色,黄白色,质坚硬,常因杂质存在而使熔点在1910℃左右,是配制景德镇传统的青釉、白釉的主要熔剂原料。
  花乳石 即白云石,产自景德镇柳家湾一带,是瓷釉的常用原料,用以取代方解石MgCO3。白云石由石灰岩渐变成,理论组成为CaO占30.4%、MgO占21.7%、CO2占47.9%。常含铁、锰等杂质,单晶为菱面体,集合体为粒状、块状,一般为灰白色,有时呈淡黄、褐、淡绿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5~4.0,性脆,比重2.8~2.9,分解温度730℃~830℃。可用来配釉,起熔剂作用。加入白云石的釉不会乳浊、能提高釉的透明度,釉面光泽柔和。实践证明,加入白云石的釉比加入方解石的釉不易烟熏。其烧成范围、热稳定性较优,在煤窑中烧成制品阴黄吸烟较少。亦可加入坯料中,能降低烧成温度,促进石英的熔解和莫来石的生成。
  清末及民国时期,景德镇用瑶里釉果配花乳石作为白釉原料,其优点是釉的熔融温度较宽,柴窑窑位的温度虽稍有参差,但用花乳石配釉不至发生“生烧”和“过熔”现象。但对于釉下青花,则花乳石不及釉灰鲜明。民国时期,曾用河南郑州产的花乳石,由景德镇的白土行或颜料店加工出售,其中以振旦颜料公司所出者为佳。
  硅灰石 为链状硅酸钙类矿物,化学通式是CaO·SiO2。矿石外观呈白色,部分呈黄白色、灰色,具玻璃光泽,硬度4.5~5,比重2.8左右。近年来硅灰石已成为墙地砖坯料中的主要原料,可以大幅度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和缩短烧成时间,进行一次烧成,而且还有其他许多特点,在建筑用瓷中则大量采用。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市人民瓷厂在青花瓷釉料中加入硅灰石获得釉面晶莹的效果,景德镇附近的上饶地区及湖北大冶均出产。
  锆英石 系火成岩深层矿物,化学组成为ZrO2·SiO2颜色有淡黄、棕黄、黄绿等,比重4.6~4.7,硬度7.5,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为陶瓷釉用原料。使用锆英石常引用二氧化锆(ZrO2),对降低热膨胀性效果显著。可提高釉的热稳定性,还因它的化学惰性大,故能提高釉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碱能力,还能起乳浊剂作用。在建筑陶瓷釉中多使用锆英石精矿,一般用量为8%~12%。
  氧化锌 俗名锌白或锌氧粉、化学通式ZnO,系化工原料,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比重5.5~5.6,能降低釉的成熟温度,加宽烧成范围,提高釉面白度、光泽度和热稳定性。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各瓷厂大都在釉中使用2%—3%的氧化锌。
  碳酸钡 化学分子式BaCO3,为白色粉末。在白釉中添加1%~2%能提高釉的光泽度,增宽釉的烧成范围。但因这种原料有微毒,瓷厂很少使用。
  铅丹 又名红丹,化学分子式Pb3O4,比重9.1,其纯品呈橙红色、粉末状,有毒,铅丹常与硼化合物及硅酸盐矿物等制成陶瓷用的低温熔块。它可以使釉具有易熔性、光亮,提高釉的机械温度、弹性和热稳定性。
  临川高岭、星子高岭 釉料中加入高岭土,可以引入其中的A12O3,提高釉的硬度和稳定性,降低釉的膨胀系数。对釉的工艺性能起重要作用,使釉具有一定的悬浮性和对坯的粘附作用。高白釉中加入临川高岭,日用瓷釉中大多加入星子高岭,有的还配用湖南界牌泥(10%左右)。
  硼砂 主要产于含硼盐湖的干涸沉积中,常与石盐、芒硝等伴生,化学式为Na2B4O7.10H2O,晶体呈短柱状,常呈土状块体,外观呈无色或白色微带浅灰、浅黄等色调,具有玻璃光泽。硬度2~2.5,比重1.69~1.72。陶瓷釉料中使用硼砂,可降低釉的熔点和粘度,减少析晶倾向,提高热稳定性,减少釉裂,增强釉的光泽度和硬度。
  萤石 又称氟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常呈绿、紫、蓝、黄等色,无色透明者少见,具有玻璃光泽,性脆,硬度4,比重3.01~3.25。有显著的萤光现象,釉料中使用少量的萤石作熔剂,可降低熔融温度,增加釉的高温流动性,同时能起乳浊作用,提高釉面白度和光泽度。萤石还具有较好的悬浮性,使釉浆不易沉淀。用量过多使釉面发青和釉面针孔。
  锂云母 (LiF·KF·Al2O3.3SiO2)又称鳞云母,是一种富含挥发成份的三层型结构状硅酸盐。化学组成不定,Li2O占1.2~5.9%,SiO2占46.9~60.6%,Al2O3占11.3~28.8%,K2O占4.8~13.9%,H2O占0.6~3.2%,尚含有氟、铷和铯等。锂云母常呈叶片状和细的鳞片状集合体,解理完全。颜色呈玫瑰色,淡紫色和白色,硬度2~3,比重2.8~2.9。烧后常呈黄玉色,于1300℃下完全熔化,是一种较理想的熔剂。锂云母加入釉料中,可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增宽其熔融范围,降低烧成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减少釉面“针孔”、“犯惊”缺陷。由于锂云母热膨胀系数小,是制造耐热炊具瓷器的最好原料。1982年“锂云母在陶瓷工业中应用”被列入省科研项目。利用江西省宜春414钽铌金属矿尾砂中提取锂云母精矿(含LiO3.58%),经900℃~1000℃的温度煅烧,以4%的配比加入釉料,通过球磨机细磨使用,可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源的目的。
  锂辉石 (Li2O·Al2O3.4SiO2)其理论化学组成为Li2O占8.1%、Al2O3占27.4%、SiO2占64.5%,外观呈浅灰白、浅绿、黄绿、浅紫色,晶质粗大常呈专柱状,柱面有纵纹,集合体呈板柱状和致密块状,玻璃光泽,硬度6.5~7,比重3.13~3.2。试验表明:坯料中加入2%的锂辉石,可降低烧成温度30℃~40℃;釉料中加入2%,可降低熔融20℃左右。釉面光泽、坯釉结合性能好。其应用前景正不断扩大。
  骨灰 是用动物的骨骼(主要是牛、猪、羊骨)粉碎煅烧脱脂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Ca3(PO4)2,另含少量的碳酸钙及其他物质。骨灰为灰白色粉末,熔点约1700℃,可作助熔剂和乳浊剂,在长石釉中加入骨灰可以提高釉面光泽度,使釉有柔和的感觉,其用量一般在4%左右,色釉配方中也常采用牛骨灰。骨灰更是骨灰瓷的主要原料,其用量一般在40%~60%,尚须配入20%~30%的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原料。20世纪80年代景市某瓷厂曾试制骨灰瓷。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