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础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础工程
分类号: TU753
页数: 3
页码: 337-3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建筑业施工中基础工程的具体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渣片地基一般处理方法、竹筋混凝土浮筏基础板、新型“地基基础技术”施工、强夯法与振冲法处理地基、爆破试验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建筑业 基础工程

内容

景德镇区域属于江南古陆,为震旦纪半变质岩及部分下古代(志留纪)构造。同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历史上是在原地势起伏不平的丘陵上建窑设厂,向低洼地大量倾倒瓷业生产废渣,将河塘沟壑填平,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地貌。据普查资料表明,填废渣深度浅则5~6米,深则10~20米。在城区的部分丘陵顶部也有泥质风化岩出露,邻近的平坦地往往系造田垦地而向沟壑填积的老粘土、亚粘土、残渣、瓦砾、淤泥等所覆盖而成。传统建筑,由于结构简易,往往采用深埋基础和木桩处理方法,不仅造价高、进度慢,而且耗用较多的木材。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地基基础处理技术也有较明显的提高:(1)大量工程均为浅埋基础,原土表面夯实,基础工程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土方工程量少。(2)大量工程沉降差异小,经30年使用,安全良好,未出现过基础重大事故。(3)在基础工程上,基本上长年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做法。基础设计,根据杂填地基的复杂变化状况因地制宜相机处理,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
  地基处理 由于城区地下废渣积存复杂,给建筑施工带来困难。在地基基础处理上采用造价较低的浅埋砖基础设计。1978年以后,在陶销仓库工程引进“空腹基础”等新技术,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景德镇火车站工程,首次采用强夯法处理基础。经南京水科院、华东交大、省水科所等单位携带液压载荷仪、静电触探仪、旁压仪等检测设备检测,江西省科委组织技术鉴定,认定强夯处理基础技术先进,是全省率先掌握强夯地基计算技术的单位。由市建筑设计院为龙头承包的南昌市鲤鱼洲商品房地基工程以及其它地基处理工程,开国内强夯兴建八层楼房的先声。市建筑设计院还与南京水科院合作,在市电瓷厂工程中,首先引进“振冲碎石桩”新技术,并广泛得到推广。市设计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开拓新的地基基础工程领域中,因地制宜,采用预制桩,现浇灌注桩、冲孔大直径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浮筏基础板、石灰板等,解决了松软地基建房所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渣片地基一般处理方法 渣片地基系景德镇市的一大特点。其特异的地质构造在于瓷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不断废弃的匣钵寸渣片形成多角状,月儿状、弧状等奇形堆积构成的地质及条件。经初查,珠山大桥东头渣片厚达17.8米,底层才是千板岩层。它的内应力的产生靠的是渣片本身相互拥挤,边角顶支所构成的。经测试,允许地耐力每平方米为8.8吨。许多建筑结构工程引用“沉降速率”经验数据及新概念处理地基基础。1955年以后,大量工程从采用深埋或打木桩改为浅掘浅埋不加木桩处理的方法,即主要是将基础持力层放置在人为表壳硬层部分。对新开工的地基,采取因地制宜,调匀沉降差异的处理方法。对渣片地基土则采用“刻坚除软”,并运用各种验槽手段,鉴定基档内每个区段地基土的大致地耐力和变形模量,因地制宜从平面和竖向修改基础设计。采用这种新概念处理的基础工程,有群英堂、瓷器联合门市部、南门头住宅商店大楼、红星瓷厂等200多项工程。
  竹筋混凝土浮筏基础板 1955年10月,新建中共市委办公楼工程地基,因建筑物座落在莲花塘侧旁,经勘测地基为淤泥填塘而成,地下水位标高1.1米,与莲花塘水面持平,基础施工中采用竹筋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以解决当时钢材紧缺的困难。经历30余年,仍安全可靠。
  新型“地基基础技术”施工 1972年以后,应用“空腹沉井基础”、“无筋倒园台基础”、“M型薄壳基础”等新型地基基础技术。在地基处理上引进了“碾压地基”、“重锤夯实地基”以及沙柱桩、石灰桩、预制桩、灌注桩、水下灌注桩,大直径挖孔桩等桩基新技术。在这些新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市二建公司采用民用塔吊改装施行重锤分层夯实工艺;市水利工程公司采用冲抓锥施行挖孔桩成型工艺;市一建公司于高水位和淤泥地基土上的分层碾压工艺等。都获得成功经验。市光明电影院工程基础座落在原茭笋田淤泥地基上,按设计基槽应下挖3.5米,由于排水困难,改用填高碾压1.5米层地基处理。分层碾压高填至1.5米后做静荷载试验,当压重达每平方厘米4公斤时总下沉量11.5毫米,当压重达每平方厘米5公斤并恒载96小时后,最大下沉仅18.5毫米,完全符合要求。采用这一处理确实使造价省、工期快。
  强夯法与振冲法处理地基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7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新技术。1978年,市建筑学会引进,并于1982年将“强夯法”正式应用于火车站工程,获得成功,在国内城市建筑工程上尚属首例。“振冲碎石桩法”基础处理,1981年,在电瓷电器公司厂房渣片地基上,首次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强夯法”与“振冲碎石桩法”不用“三材”,费用低廉,推广较快,并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方法承包江西省范围内大量工程。因此,地基处理技术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采用的冲抓锥法桩机和冲锥法桩机,具有机械成型或水下成型大直径灌注桩效果。另外,地下灌浆和地下顶管以及托盘换基础等施工技术手段比较齐全。
  爆破试验 1960年9月,在夜叉坞新桥悬岩边进行一次万方爆破试验。1985年10月,在中华路老电厂等基础工程,由许重南主持,进行静力爆破拆除试验,均有效果。
  原位检验与试验,一般由勘探部门进行,但由于景德镇地质情况复杂,为帮助地质勘探部门全面查清地基情况,市建筑公司曾长期沿用传统载荷试验,以及夯探、扦探、贯入计探等许多方法作地基上原位对比试验进行细查详探。华风瓷厂基础工程开工时,发现基坑地基上与原勘探不符,经设计部门委托,对每个柱基、墙基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检验,共测点2173个,修改基础设计200多项,保证了工程质量。这种设计、施工一体化做法,对解决复杂疑难地基,效果甚好。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