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8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分类号: S725.71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26年到1985年景德镇市推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的面积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植树造林

内容

民国15年(1926),景德镇林场经营林地7.01万亩,广植松苗,以造薪炭用材林为主要业务,培育松苗供应鄱阳、务源、乐平、万年、德兴、浮梁等县发展松树林,以满足陶瓷生产需要。17~23年,景德镇林场致力于造林,7年中植树720.17万株,占当时市域造林总数99%以上。18年,在南山区直播马尾松,造林5.40万亩。24年,浮梁县参加江西省政府举行的第三次全省植树竞赛运动。23~25年,浮梁县共植树181.34万株,以马尾松、苦楝、梧桐为主,成活率50%左右。24~25年,景德镇林场植树造林183.77万株。30年,江西省农业院在境内实施经营桐林三年改造计划,面积3万亩,植树80万株。31~32年,景德镇林场奉令植油桐2500亩。据《浮梁乡土记略》载,民国25和26年,浮梁县划分9个林区造林:其中第一林区汪王庙右山600亩,其中25年栽松苗32万株,26年补播油桐、乌柏、苦楝1万株;第二林区毛岗坂200亩;其中25年植松苗5万株,26年补植松苗1万株;第三林区大保山147亩。据《江西地方现近代文献汇编》记载,民国25年,浮梁县政府督促各山区农民和各局公务员植树造林,全县造林3403亩,栽马尾松13.35万株;29年浮梁县植树21.22万株,其中油桐6.9万株、乌桕7.24万株、其他7.08万株。
  解放初期,国营景德镇林场坚持重点造林,首先消灭城区附近荒山为主的经营方针,开展植树造林,作出示范,积极推行公私合作造林。1952年,林场造林重点放在市郊区一带,并以林场为中心,上至中渡口、下至官庄,沿景南公路两侧荒山为造林重点。与郊区官庄、青塘、呜山,鄱阳县五区的古城等乡进行群众合作造林。具体做法是:由群众出劳力,林场供应种苗,在国营的荒山上进行造林,林场给予技术指导。造林后由群众负抚育管理之责任,马尾松抚育之枝桠归群众所有,作劳动报酬。当年合作植造松苗88.50万株,面积2214.5亩;播造油茶36.40万棵(穴),面积270亩;植造油桐4273株,泡桐2475株,面积16亩,零星栽培乌桕、枫杨、油桐5200株。林场播种麻栎种子910斤、面积270亩,种油桐(直播)42873株、面积875亩,零星栽植油茶、女贞、枫香、泡桐、板栗、茗茶等树17176株。全年植树造林达4187.5亩,零星植树2.17万株。1949~1952年,全市共造林4680.5亩。
  1953年春,掀起植树造林高潮,动员2.22万人次,造林面积达1.48万亩。同年,浮梁县公私合作造林有里仁乡、新厂乡和石岭乡,共栽树苗433.28万株,面积1.34万亩,零星植树4.66万株。民营造林有11个乡,集体购买松苗7436斤,约18万株,造林4358.5亩。
  1955年,浮梁县除开展国营造林外,已出现合作社、互助组及单干户等不同形式的造林。全年造林面积1.13万亩,其中国营林场造林7956亩,合作社造林2458亩,互助组造林644亩,单干户造林291亩。
  1956年,浮梁县委作出七年(1956~1962)绿化全县102万亩荒山的决定。1957年,枫树山林场当年催请鄱阳、都昌、乐平、浮梁、万年等县民工计3000多人,造林4万亩。1958年春季,先后发动3.7万人次,向荒向进军。城市掀起两次造林突出活动,完成造林面积12.77万亩,零星植树23.27万株。全县农村各乡农业社集资和贷款购买松苗6.94万斤,造林2.31万亩。
  1960年,成立市造林总指挥部,贯彻执行国营造林与公社造林相结合;造用材林与经济林相结合;成片造林与四旁植树相结合;植树造林与育林、护林相结合的原则。当年造林4.86万亩。
  1962年12月,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重视造林质量,在山区应发展油茶、茶叶、油桐、乌桕和木本粮食树种等经济林,国营垦殖场以营造用材林为主,注意发展集体和社员个人造林。有重点地营造用材林、建立基地。既依靠国营力量又积极地依靠社、队集体造林,建立集体用材林基地。造林主要在林场进行,由专业队伍营造,质量高,面积实。
  1973年,社队林场由原来的18个发展到46个。市委、市革委要求1973年冬每个公社要办好一个社办林场,每个大队1974年春都要兴办林场,集中连片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推动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要求国营林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高质量、高速度地发展以杉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84年,市农村出现“包山热”。鹅湖区王港乡开辟荒山的承包户达29户之多,当年冬季和1985年春季完成荒山造林6100亩,相当于该乡1949年以来35年中造林总面积的2倍多。全市出现专业户、联户、自留山、专业队、社队采育林场、乡村林场、国营林场等11种造林组织形式,林业生产搞得较好的联户有9个,专业户、重点户270多户。
  1949~1985年,市营林总面积147.02万多亩,其中国营林场造林面积54.97万亩,集体林场及各种形式造林计92.05万亩,造林保存面积38.51万多亩,保存率26.2%。其中国营林场保存面积21.16万多亩,保存率38.5%;其他各种造林保存面积17.35万亩,保存率18.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