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岭上巩信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唯一号: 140334020230000599
专题名称: 方石岭上巩信庙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84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到了东固,往兴国方向走,过了六渡,上山五里左右,就到了方石岭。山上有座石庙,叫巩信庙。为什么此地建有古老的巩信庙?当地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276年,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率勤王部队南下赣州,元朝大军尾追到此,情况非常危急。为了掩护文天祥及其他将士安全转移,巩信挺身而出,要求担任阻敌任务。文天祥明知寡不敌众,不愿部将为自己牺牲,他决心与全体将士共存亡。巩信等将士跪求文天祥,“以抗元大局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文天祥无奈,只好带着余部转移。 巩信坐在一块巨石上,几十名战士分列左右。气势汹汹的元兵看到宋兵严阵以待,毫无畏惧的样子,生怕中了埋伏。等了许久,巩信仍是眉然不动。元军首领李恒下令放箭,宋兵毫不示弱,与元军对射。千百支利箭射向宋军,宋兵纷纷倒下,唯有巩信满身中箭,却依然威风凛凛,端坐如故。李恒觉得奇怪,便绕到侧面就近一看,巩信早已中箭身亡。元军十分钦佩巩信的神勇,惊呼他为“神人”。 由于巩信的阻击,为文天祥率部转移赢得了时间,文天祥终于摆脱元军追击,脱离了险境。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巩信,建了座石庙,叫巩信庙。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