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青原山净居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地理名称:
青原山净居寺
唯一号:
140333020220000324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913.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宗教、历史
起始年代:
唐神龙元年(705)
隶属:
吉安市青原区
参考方位
位于青原山。
介绍
位于青原山,原名“安隐寺”,系唐神龙元年(705)肇建,开山祖师法号等失考。开元二年(714),释行思从六祖惠能禅师座下参学,得承法印后归来,驻锡于此,广开法筵,弘扬释惠能所创禅宗南宗宗风。期间,释石头希迁尊师六祖惠能之瞩来寺,投释行思座下参学,经数年钳锤,得承心印而住南岳,门下再开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师弟荷泽神会、南岳怀让等人也先后前来商讨禅法。释行思在寺弘法达20余载,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寺中圆寂,塔葬寺后。僖宗谥行思曰“弘济禅师”之号,塔曰“弘济禅师归真之塔”。天宝八年(749),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于返回扬州途中路过青原,与随行的日本僧使普照特地到寺参礼行思和尚塔。大历二年(767),颜真卿来寺参访游览,应寺僧之请,挥毫题写“祖关”二字,后制成匾嵌于第三道山门上。会昌年间(841~846),寺毁。大中五年(851),众弟子捐资重建殿宇,工程历时数载方完成。此间,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禅师过化于此。稍后约在乾符年间(875~879)中,曹洞宗二世道膺曾一度驻锡于寺。期间,赵州从谂禅师等行脚来寺,参礼祖庭。 入宋之后,齐禅师、青原惟信、如禅师等相继驻锡于此,弘法扬教。崇宁三年(1104),徽宗亲书御赐“净居禅寺”额,寺名随改,沿用至今。咸淳年间(1265~1274),文天祥多次来寺游访,曾特地题写“青原山”三字。寺僧将其制成木匾,悬于寺前红亭中。在此前后,李纲、黄庭坚、周必大、苏轼等先后多次来寺游访,都曾留下诗文墨宝。其中李纲、黄庭坚等人的诗作还勒石刻碑,嵌在大雄宝殿外墙上。 元末战乱,寺又遭毁坏。明洪武九年(1376),寺僧师巩曾倡募缘复修。经十余年苦心经营,至洪武二十四年,已重现祖庭风姿,再开海单,仍为十方丛林。成化年间(1465~1487),寺又遭损毁。正德年间(1506~1521),王阳明在寺中开设会馆,宣扬儒学“良知”之说。万历年间(1573~1620)之初,邹子尹等信众发起,邹元标等名士参与修复是寺。万历二十四年(1596),憨山德清为修复是寺广募僧材,并亲自到寺礼拜行思和尚塔,在破旧寺宇中为四众弟子开示修持方法。万历四十三年,曹洞巨匠本寂真元入住是寺,承师尊释无明慧经所嗣禅法,重光祖庭。先将儒学会馆从寺中迁出,主持再建大雄宝殿,在力弘曹洞禅法的同时,也遵莲池大师遗轨,精修净土法门。崇祯十三年(1640),应信士刘晋卿之请,建昌(今永修)云居山方丈晦山戒显和尚来此主坛,传授三坛大戒,并捐资重修大雄宝殿,又铸大铜佛像。清顺治十四年(1657),笑峰大然入主是寺,重修毗卢阁,倡修延寿堂、传心堂,创修《青原山志略》。顺治十六年,笑峰大然圆寂,释药地自新城(今黎川)来寺为笑峰大然和尚封塔。康熙三年(1664)冬至日,药地和尚入主是寺法席。晋院之后,力弘曹洞宗风。同时,为常住僧购山场寺产,修葺殿堂,兴建药树堂、涅槃城(普同塔),修复五贤祠、圣域、祖关等圣迹。释药地主法是寺期间,王夫之、顾炎武、魏僖等名流先后来寺相访,释儒交融;施闰章、毛奇龄主持“青原会讲”,一时天下儒者名宿蜂拥而至,论典说道,名扬天下。同时,释药地完成《青原山志略》、《周易时论》、《药地炮庄》、《物理小识》等撰著或刻印。康熙九年,释药地以病退居,由释叶妙继主寺事。而后,是寺香火虽然不断,但却日渐衰落。咸丰四年(1854),遭兵祸,是寺再次严重受损毁。清末,释登照执掌是寺法席。1911年,释高光主持寺务,陆续修葺观心堂、斋醮堂、功德堂、七祖塔、药树堂、大雄宝殿和客堂等建筑,主持兴建念佛林,实践禅净双修。1930年,是寺又遭毁损,释高光离寺。1938年,应区内四众弟子一再盛请,释高光回寺主持法席。得居士彭大融等人相助,重建大雄宝殿、山门、祖堂,再塑全寺佛像。恢复念佛林,重建念佛莲社。抗日战争期间,国立第十三中学借寺宇成立,以收留、教育因日本侵略而失学的青年。同时,释高光主持新建三圣殿,新塑西方三圣之巨像,礼请释谛闲为念佛林的恢复撰文。1944年,由刘子益、彭大融等发起,得彭大融、罗天镜等居士相助,释高光主持编纂《青原山志》,同年告竣刊刻付印。 新中国建立后,释高光移居安福莲舫庵。1957年,是寺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是寺又遭严重破坏。大多寺宇殿堂被拆毁,行思和尚塔遭推倒,诸佛像被砸碎,僧众被赶出寺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寺交回由僧人管理。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1984年开始,中央、省、地、市各级政府拨款进行修复。1990年冬,原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释体光前来主持是寺法席。入住之后,释体光以古稀高龄,力弘农禅并重之祖训,严格寺规,过午不食,冬举禅七,夏行安居,潜心习禅,奋力农事,使寺院僧众自食其力,自给有余。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得海内外信众资助,入住当年,释体光即开始主持“七祖行思和尚归真塔”(又称“七祖塔”)的恢复重建。2年后,庄严雄伟的“七祖塔”再现于寺后山坡上。1992年10月18日,隆重举行“七祖塔”重建落成法会。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日本佛教界江西旅游团一行10人专程赴会,并将在其国内募集的81140美元作为献礼。此后,释体光主持重建钟楼、鼓楼、客堂、禅堂及山门。现在的净居禅寺前有红亭、牌楼,继至山门。入寺之后,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天王殿,弥勒佛笑脸相迎,四大天王分立两侧,威武庄严。三面环水,三座小桥点缀其间的大雄宝殿,进深五间,面积达500多平方米,三尊佛像正中而立,两侧18罗汉,各具异态。两旁为700平方米的禅堂和300平方米的斋堂。大雄宝殿后的毗卢阁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面积达680平方米。底层为观音堂,中塑高及3米的千手观音菩萨像,面目慈祥。上层为藏经阁,供奉《大藏经》等佛门典籍。500平方米的方丈室紧邻毗卢阁,其后的“七祖塔”及护塔阁占地面积达240平方米,塔高3.5米,系花岗石结构,为正五边形造型,高5层,尖顶,护塔楼阁亦为花岗岩结构,塔身正面镌有“唐七祖弘济禅师归真之塔”等字样。新建的钟楼、鼓楼皆为三层建筑,共计有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寺内常住僧众20余人,每日严守丛林规制,实践“农禅并重”,认真修持。经过修复重建的净居禅寺,成为一座道风严谨,称誉海内外的修行道场。1983、1986、1992年先后有日本驹泽大学、花园田大学、京都大学的佛门弟子与学者榷名宏雄、柳田圣山、圆通幸温率领“日本禅宗史迹百旅”到此寻宗拜祖。1986年9月18日,日本研究元史的专家植松正教授,日本禅宗祥龙寺主持菅应峰、兴国寺主持良辨等到此访问。香港宝莲禅寺释圣一法师、释衍申法师等也多次来寺参礼。2002年,台湾圣严法师一行500人前来寻礼。 2005年,体光老和尚圆寂,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妙安法师经两序大会推举,有关部门批准,接任净居寺住持。妙安入住当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划拨林地约2公顷扩建净居寺。2006年争取井冈山众晟集团捐献一座价值180万元的祈福塔落户净居寺。2007年,成功配合青原山风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由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青原区人民政府、吉安市民宗局、吉安市佛教协会、青原山净居寺承办的中国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成功举行,邀请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来自日本、马来西亚等境外宗教界人士,北京市、上海市、河南省、河北省及台湾等地宗教界人士及专家学者,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等三千余人出席了纪念大会。纪念大会期间,举办了中国青原山净居寺首届禅文化研讨会、毗卢阁落成开光、体光老和尚舍利塔落成典礼、妙安法师晋院升院等系列活动。妙安任净居寺住持以来,争取到各方面资金数百万元,翻建了毗卢阁,修建了塔院,对大雄宝殿和天王殿进行了全面整修,对碑林进行了保护,拓宽了殿前广场,完善了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2010年,争取天津可喜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淑花居士资助50万元重新修缮了念佛林。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