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蒲扇传清名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唯一号: 140332020210003489
事件名称: 一担蒲扇传清名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3096_00.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事件描述

距文天祥家乡庐陵富田村20里的地方,有个叫冷水坑的小村子,路边有一家小旅店,老板姓胡。文天祥的父亲革斋先生和胡老板是好朋友,两人常在小店里喝酒谈天,说古论今。革斋先生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胡老板总是全力相助。后来,文天祥长大了,常跟父亲到小店玩,叫胡老板为大伯。文天祥去县城读书,每次都要在小店里歇歇脚,胡老板总是好茶好菜招待,临别时还常常拿几个熟鸡蛋、一把炒花生塞进文天祥的背包中。南宋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进京考状元,胡老板还特意备了几桌酒席饯行。 文天祥中状元后步入仕途,咸淳十年(1274)春天,由湖南提刑调任赣州知州。很久没有回家了,文天祥便从湖南取道江西庐陵,准备看望一下祖母和母亲,稍作休整再携家眷去赣州任职。冷水坑的胡老板得知文天祥省亲的消息,探听到了行期,便准备好美酒佳肴迎接。 一天中午时分,文天祥一行在胡老板旅店前停下。全村男男女女,都前来观望。文天祥一下轿,胡老板立即趋步上前,热情相迎,文天祥与熟人寒暄一阵后,进了旅店。胡老板一家端茶、递水、弄菜,忙个不停。门外的百姓,围着那一匹驮货的马和几担行李,议论开了。一个老者说:“俗话说得好,一年知县, 万贯家财。文大人做了几年京官,又做了几任知府,几处提刑,一定是金玉满担了。”有人接着说:“你们看那一担担行李,包得紧紧的,肯定是金银首饰,绫罗绸缎「”“我们种一生的田,恐怕还抵不上这一担行李呢。”不多时,午饭已毕。文天祥与胡老板喝茶闲谈,兴致勃勃地说起多年前的趣事,十分动情地说:“我从小屡受大伯恩待,无以报答,心中不安。我为官多年,只求淡泊度日,没什么积蓄。这次调任归乡,收拾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你随意挑选一担,除了书,其他的都可相送。”胡老板说:“大人屈驾寒舍,已使门庭增辉。怎么还敢收大人的礼?”文天祥命随从领胡老板去挑选。胡老板半推半就出了门,逐担行李一一看去,捕掂重量。心想,文大人如此慷慨,自己不能太贪心了。他指着一担轻一点的东西说:“就这担吧。”随从解开包装布,几个胆大的老乡围了上来。一看不禁笑了 :“我当是什么宝贝,原来只是些蒲扇。”文天祥走上前说:“胡大伯如不中意,再挑一担吧。”胡老板忙说:“不用挑了,这礼物我喜欢。”文天祥说:“在湖南临行时,不少人送礼告别,我一概不收。这担蒲扇是当地特产,我特地买的,准备回家送给亲朋好友。现在,就请您老收下吧!其他几担,也不过是些旧衣旧书。不怕见笑,我无厚礼馈赠亲友,还请大伯原谅。”胡老板说:“文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难得难得。这担扇子是最好的礼物,我要转送给乡邻亲朋。”就这样,文天祥为官清廉的美名迅速地传扬开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重要人物

文天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