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唯一号: 140330020220000821
人物姓名: 陈启昌
人物异名: 字:师文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269.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2年
卒年: 1954年
籍贯: 吉安市永新县东乡
亲属: 唐述华
非亲属: 张世经

传略

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任《河南民报》编辑两年,又入北大研究院进修。1935年仲夏,任河南开封赣声中学校长,他决心以百年树人为己任,虽历尽坎坷,矢志不渝,认真办学。 1937年,他担任私立扶园中学代理校长,校址吉安县庙背村。每次进城办事,他总是骑马往来于崎驱山道,常坐马背披卷阅读,迷途忘归,师生们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学者”。1939年3月,日军攻陷南昌,扶园中学迁至陈启昌永新故里,惨淡经营,艰苦办学。1943年夏,扶园中学迁回吉安。地方反动势力以陈启昌思想倾于赤化,对他1940年曾竭力营救张世经(扶中进步教师)脱险一事抓住不放,而百般排挤他。陈启昌因此愤而辞去扶园代理校长职务,就聘于阳明中学,任教务主任。 1945年春,陈启昌以全部积蓄和妻子唐述华的陪嫁财物创办至善中学,校址设于小校场(现吉安二中校址),自任校长。当局不准至善中学立案,他决心以办学成绩表明这是一所合格的中学。经费拮据,他动员家属和亲友无偿兼课,自任英语教学,并千方百计聘请优秀教师。学生称他为“至善老师”。 陈启昌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他公正廉洁,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富于正义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常批评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勉励学生发愤读书,誓雪国耻,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古训。他未参加过任何党派组织,但敬重中国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为国为民,有远大理想,积极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9年5月,他捐银元26元给中共闽浙赣区委江西工委,作为活动经费。 解放后,他将至善中学全部校产捐献国家,表示对新政权的竭诚支持。1949年8月,他任吉安联中首任校长,同年10月当选为吉安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吉安市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第一届主席,被选为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12月,他在吉安师范任教,带领学生于吉安市第四小学(后称文山一小)听课,突患脑溢血,经医院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2岁。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专题

编辑
职位
校长
职位
代理校长
职位
教务主任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代表
职位
委员
职位
教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