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符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389
人物姓名: 刘符节
人物异名: 乳名梅生,曾用名刘揆一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308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9年
卒年: 193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水县葛山乡芦村

传略

刘符节(1909 - 1939)乳名梅生,曾用名刘揆一,吉水县葛山乡芦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积极参加龙田乡党组织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抗租减息的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春,组织上送刘符节到瑞金中央党校学习。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党校被迫将学员提前分配到各地工作。刘符节分配在赣粤边界军政委员会。同年冬,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蒋介石纠集重兵对中央根据地实行残暴烧、 杀、掠政策,中央苏区全部陷于敌手,在这白色恐怖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刘符节率领边区党政机关干部及地方武装,突围到赣粤两省交界处油山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不久,中央分局领导项英、陈毅率领红军游击队来到油山。刘符节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在油山地区展开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 1935年春,国民党粤军调兵遣将向赣粤边界游击区发动了大规模“清剿”。为粉碎敌人的“清剿”, 中央分局在大余县大岭村召开干部会议。刘符节出席了会议。会后,他率领一支红军游击队回到信丰县潭塘坑一带领导信康赣县的对敌斗争。在刘符节的勤奋工作下,潭塘坑很快就成为可靠的游击根据地。 1937年冬,刘符节调任中央赣粤边界特委宣传部长。1939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南昌,赣西南地区便成为江西人民抗日救亡的后方。为加强党对这-地区的领导,建立巩固的抗日救亡后方,中共江西省委在原遂万泰中心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赣西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刘符节任特委书记。他大胆地对原有各级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通过整顿,使赣西南地区的党组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年下半年, 刘符节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继续协助那些开明进步的地方政府,加紧培养进步的地方势力”的统战方针, 在赣西南农村开展以保甲为中心的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刘符节利用赣州专署专员蒋经国急于捞取政治资本的心理,先后从吉安、遂川、泰和等地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将他们分派到赣州为专署动员委员会、专署政工队、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赣县抗敌后援会宣慰团、“东南工会”办事处等处开展抗日救亡的工作。 1939年10月,正当赣西南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如火如荼地在广大农村、城市深入发展时,国民党中统特务与叛徒狼狈为奸,在赣西南大肆密捕、密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制造了残酷的“吉泰赣”事变。是年12月,叛徒林少元在万安县百嘉乡廓埠村密捕到刘符节,将刘符节枪杀在泰和县马市乡天星岗山脚下的匡塘村,时年30岁。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